很多人或许还记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九三阅兵那个清晨,方阵里整齐迈步的女民兵,有一个来自江苏南通通州的身影。这个身影叫张晓瑜。她的经历和选择,和我们身边普通家庭的孩子别无二致,但她却一步步从“小镇姑娘”走进了国家大舞台。
小时候,她家里就一直鼓励她去当兵。父辈的影响,让她心里埋下了从军的理想。她1999年出生,和许多同龄人一样,高考、大学、毕业都走得顺顺利利。但她没有直接去找工作,也没有继续深造,而是参军去了。“父母都支持我参军,对我来说就是尽一份心。”她说。
2021年,张晓瑜穿上了军装,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服役。军营跟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很早就开始晨练,每天的任务很细致。她多次升国旗、参加晚会枪操表演,表现得十分稳重可靠。最让她自豪的是,2022年底她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算是军旅生涯的小高光。
在香港期间,她还参加了“科技素养提升行动”知识竞赛,得了全军第245名。她说自己没啥诀窍,就是反复练习记知识点,把坚持做到极致。在“两营”骨干集训里,她也被安排带新兵,既要自己完成训练,还要帮别人调整状态,时间排得满满当当。
退役回江苏后,她开始找新工作。她先是在南通州外国语学校任职,学校同事说她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做事不像一般新人。不仅把办公室管理得井井有条,体力活也不推给别人,还主动担任学校国旗护卫队教官,把自己在军营学到的升旗、队列动作手把手教给队员。她成绩很快就让同事信任,有些学生还主动找她谈心。她觉得,军人出身虽然辛苦一些,但精神状态不容易慌。
去年她又考上了事业单位,被分配到平潮镇政府社保服务部门。刚才学校工作没多久就换赛道,也有人劝她不要轻易折腾,她回应“只要觉得值得,干啥都不怕”。
今年军队又来找她,问她愿不愿参加民兵方队阅兵选拔。她没犹豫,很快报名了。选拔过程很严,每个区、市、省层层筛选,训练也很辛苦。五月份,她随大部队去山东集训,家里人偶尔联系,她都说“挺好的,没事”,压力都自己扛着。同事们回忆,张晓瑜很少叫苦喊累,问题来了就慢慢解决。
到了阅兵当天,她第一次走过天安门广场,心里特别激动。“能参加国家级活动很光荣,觉得之前每一步没走错。”她说。
张晓瑜的故事其实也很接地气。大学毕业没直接找高薪,也没靠家庭背景走捷径,她只是把选择变成了行动。她在军营里得到赞誉,回归社会后,没有摆出资历,而是把纪律和踏实继续用在新工作里。无论做教师、行政还是民兵,都尽量用自己最真实的状态去面对。
关键的一点是,“退伍不褪色”,她始终把军人那套劲头用在每一份岗位。很多同事和学生都说,只要她负责的事就让人放心。体力活抢着干,批表格也是一丝不苟,遇到难题也不会临阵退缩。她自己觉得,这些看起来简单的小事,其实和以前军营一天到晚的训练一样,都是积累出来的韧劲。
学校行政中心主任也说,“她把行政搞得很细致,还主动教学生升旗,没有一点架子。”她也喜欢和年轻老师聊军营见闻,这些点滴都让人觉得,军人的那种担当其实可以在任何岗位生根。
张晓瑜对很多中年上班族和退休老人来说,也挺有共鸣。一方面,父母希望孩子有稳定工作,其实她一直让家人放心,选的每一步都很踏实;另一方面,她有时换赛道、主动挑战,也能激起大家对“继续奋斗”的思考。尤其对于退休老人来说,看到她在不同岗位上都保持积极心态,是一种鼓励。
她的直属领导,也就是平潮镇社保助理回忆张晓瑜说,平时工作很认真,遇事不拖拉,她能主动学习,争取把新业务吃透。参加阅兵选拔时,她对家人和朋友也很坦然,无特殊情况不会诉苦,把压力藏在心底。
其实,她不是天生厉害,也没有什么特殊资源。回看她这几年,就是一直把“扛过去”当最大信心。她说自己从不觉得别人能帮多少,“路要自己走”,这也是很多普通家庭孩子的真实想法。
因为有这样普通又努力的人,所以我们总能看到哪怕在平潮镇的小单位里,也有踏踏实实能让大家信服的员工。她用实际行动证明,经历不一定辉煌,能把工作和生活干好,就是实实在在的价值。
很多人觉得每年大阅兵都遥不可及,其实队伍里的人很有可能就是你身边的邻居、同学、亲戚。大家都是普通人,只是敢于多走一步,结果就不一样。
张晓瑜最后一次说,“我觉得只要不放弃投入,什么都能有收获。”你会怎么想?你身边有这样实在又努力的人吗?这些故事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值得我们一起聊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