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遭遇美国所谓“对等关税”,但今年第十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 2025)在深圳如期召开。
证券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相比往年,今年不同肤色的海外参展观众明显增加。本届展会还设置了出海主题论坛活动,并首次开设了“中国台湾科技馆”,展示了台企在AI智能驾驶辅助、创新半导体测试、AI医疗系统、电子元器件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创新技术。
行业协会代表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不看好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能长久实施,电子行业业内人士预计,关税政策可能会影响全球供应链稳定,可能出现严重缺货。另外,有本土存储巨头表示将会坚定出海战略,也有台商表示看好中国大陆供应链和市场前景,将继续推进在中国大陆设厂。
供应链稳定恐遭破坏
“我们相信自由贸易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甚至全球经济发展,(加征关税)绝对会受到大家的抵制,未必能长久。”谈及美方实施的所谓“对等关税”,深圳台商协会科技创新委员会副主委兼总企划黄衍豊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虽然美国政府税收可能会增加,但是普通民众将面临重要终端商品大幅涨价。
继宣布实施所谓“对等关税”后,美国宣布,对数十个国家暂停征收“对等关税”90天。黄衍豊介绍,面临美国政府一再变动,很多厂商已经不报价也不出货;在风险难以把控的情况下,企业宁愿“以静制动”,视情况在东南亚、欧洲或者在中国本土分别配置库存。
也有企业在紧急着手出货。“最近我们在抓紧时间,一方面出货,一方面把能够拉的货全部拉进来,谁都不知道会出现这种情况。”易德龙高级总裁夏峰表示,公司将制造服务能力和管理经验输出到海外制造基地,目前在海外拥有墨西哥、越南及罗马尼亚制造基地。
受关税风波影响,业内人士预计全球供应链将面临大幅波动风险。
中国信息产业商会电子元器件应用与供应链分会(ECAS)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麦满权博士预计,关税可能导致供应链运行不通畅,预计今年可能会发生非常严重的缺货。
坚持出海战略
在关税变局下,有电子企业表示会坚持出海战略。
“我们认为出海是值得去长期坚持的过程,越是环境复杂的时候、越是在现在这样的变革时代,我们更应该坚持出海。”江波龙作为国产存储器龙头,公司投资及公共事务总监姚佳帅介绍,公司选择以收购方式出海,2017年收购美国消费存储品牌Lexcar,2023年存储行业低谷期逆势收购了巴西存储企业SMART Brazil(现更名为Zilia),打造海外供应链基地,覆盖拉美以及北美、欧洲市场。
借助中国供应链优势,结合全球化渠道布局,去年江波龙Lexar全球销售收入再创新高,达到35.25亿元;巴西子公司Zilia业绩也增长显著,去年营收同比增长约1.2倍,达到23.12亿元。
“目前来看,贸易的冲突具有长期性,出海成为我们更加必然的一个选择。”安芯易CEO范祎指出,随着本土电子元器分销市场越来越成为一个存量竞争的市场,出海可以获得更广泛的全球视角,利用更多的国际资源和人才,掘金国际市场。
有台商已经跟随中国大陆企业“出海”。东莞市爱唯欧科技有限公司提供AI主动侦测环视系统。公司总经理范佳文表示,公司提供的自动驾驶和AI视觉摄像头等方案,主要应用于商用车前装市场,已经跟随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中国企业出海,近年来海外订单占比也更高。
掘金本土市场
此外,也有企业反馈将重新审视产业转移和全球化布局。
“昨天我是刚从越南回来,跟当地企业交流发现,大家对关税落地的情况都处在观望状态。”飞力达华南区副总经理王磊介绍,目前越南承接了中国电脑、笔记本、手机等产业转移,泰国还承接了PCB产业转移,但据当地企业反馈,虽然东南亚国家土地和人力成本具有优势,但是中国的劳动力素质明显要更高,考虑最新关税的影响,一些客户可能会暂缓向东南亚产业转移。
尽管近期关税风波影响全球经济运行预期,但有台商仍然愿意继续推进在中国大陆投资建厂。
欧姆佳股份有限公司主营半导体射频芯片与相控阵天线的测试设备。欧姆佳CEO鞠志远向记者表示,公司将继续推进在中国大陆设厂,现阶段正在寻找合适的设厂地点与供应商,更倾向于在深圳建厂,因为“在深圳基本就可以找全我们需要的供应商”。
对于坚持投资的动力,鞠志远指出,为了控制成本,以前有本土厂商生产的芯片甚至都不测试,质量把控很差;公司通过把相控阵技术应用到IC测试领域,大幅提升检测效率,相比过往检测方案,成本可以下降近一半,帮助客户提升产品竞争力;另外,公司也在筹划在马来西亚建厂,布局海外市场。
“在痛苦时期大家会格外万中挑一,要想不被淘汰,只能参与竞争。”鞠志远表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