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布菲‍‍‍‍‍‍‍‍‍‍‍‍‍‍‍‍‍‍‍

近期黑马古装剧《无忧渡》于昨日迎来超点结局,热度再次攀升,距离爱奇艺站内热度破万仅有一步之遥,证明了回归叙事本身的细糠式长剧,在当下剧集市场仍旧大有可为,而不久前完播的仙侠剧《念无双》,也凭借充满哲思的正统仙侠气质赢得好评无数。

两部剧的总编剧赵娜,是《楚乔传》原著《11处特工皇妃》的原作者潇湘冬儿,也是《宸汐缘》《烈火军校》《双镜》等剧集的编剧,待播作品还有仙侠剧《临江仙》以及与《念无双》同一世界观的《佳偶天成》等。

骨朵对话了编剧赵娜,听她解读两部剧“不圆满”结局背后的取舍,以及在当下如何探索同时具备沉浸感和强情节的影视剧叙事?怎样在光怪陆离脑洞大开的仙侠奇幻故事里,建造出一个真实落地的世界?

不圆满结局何解?

《无忧渡》昨晚结局后引起了强烈讨论,男主宣夜拔出常乐剑斩断因果后,所有不该死去的人都复活了,大家都重新拥有了一次全新的人生,很多遗憾被填补了,但另一方面,他和女主半夏人妖殊途无法长厢厮守,让许多观众痛心疾首,《念无双》也曾因为结局不够圆满引起过热议。

“我一直想写个悲剧,但每次写着写着,又会与人物共情,就不舍得,不忍心。《无忧渡》和《念无双》起初都是HE的结局,《无忧渡》是宣夜使用因果剑后,忘记一切,没有来过人间,成为蛮瑛。半夏因为‘桌子上的刻字’‘藏龙匣’和‘回音螺’想起一切,勇敢的去了无忧境,找到了蛮瑛,两个人一起打败了进入无忧境的沈图南,在半夏离开无忧境的最后一刻,蛮瑛想起了一切。这一版结局很宫崎骏风格,很童话很美好,但因为制作难度太大,被否掉了。

《念无双》的最后,源仲成为了源生天神,很多年之后,姬谭音重生飞升,但再世为人的她已经不记得源仲了,源仲作为她的接引天神,带着她游历神界,最后告诉略有些害怕的她‘我会一直陪着你的’。

但后来的我也自我和解了,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在疫情期间的,甚至有些剧情都是我们在排队做核酸的时候讨论出来的。那时候大家都经历了很多的分别和遗憾,所以故事的基调会有一些悲伤,我们很希望真的有一把常乐剑,能斩断悲剧的因果,给大家一个重来一次的机会。

《无忧渡》最后一集里有一场戏,是他们聚在一起吃烤串,聊着对未来的期盼,其实那也是我们自己的期盼,当时特别希望疫情结束后,我们所有人也能这样聚在一起。”

只是对于深深沉浸在故事中的观众来说,故事的结局不够圆满仍旧很难和解,“我在尝试找剧方商量,能不能把我们那一版充满童话色彩的大结局拍成动画片给观众看,剧方也在和我讨论《无忧渡2》的问题了。希望能有推进,给伤心的观众一点安慰。大家放心,BE到此为止了,接下来的《临江仙》和《佳偶天成》都是美好的结局。”

沉浸感和强情节可以共存

《念无双》和《无忧渡》在叙事上都属于娓娓道来渐入佳境式的剧集,特别是《无忧渡》,带有更加明显的传统长剧风范,算不得符合现下剧集市场的流行趋势,它脱颖而出靠的不是快节奏和强冲突,而是通过叙事、台词、人物、画面、表演等方方面面的精工细作来为观众打造沉浸式体验。

在叙事上,《无忧渡》坚持的是主线要清晰,支线要多变,主线和支线互相嵌套勾连,来增加故事的密度和可看性。“《无忧渡》一直是双线和多线来走的,前面主线是女主找父亲,后面主线是男主的身世,辅线就是单元故事,同时要把每一个单元故事跟主角的主线做串联,增加他们之间的关系。”

单元故事创作的难点之一在于主角容易成为摄像头,带着观众看别人的故事,而《无忧渡》又并非硬核悬疑探案剧,观众的注意力并不会全部投注在案件上,必须充分挖掘主角的人物魅力,除了增加主线和支线的关联之外,还要展现角色的多重属性。

“我们选了任嘉伦和宋祖儿两个很厉害的主角,一定不能浪费他们,在写剧本的时候想的是要尽可能多开发他们的演技,比如《傀儡生心》里有木偶版半夏,《醍醐海市》单元入画后每个人都性格大变,我们想让观众看到更多面的角色,也让观众看到他们的成长和变化。”

台词上的考究也给《无忧渡》增彩。剧里有很多思辨性质极强的台词,比如木偶对父亲的诘问、怯月虫对世间真假喜乐的论辩等等都富有深意,“我们在写台词的时候是几个人分别站在不同立场先模拟对话,像打辩论赛一样,要保证台词的逻辑和水准。”这种富有哲思的台词在《念无双》里含量也极高,几乎已经成为一种风格水印。

当然,作为一部人物成长型、叙事渐进式风格的剧集,《无忧渡》也不可避免地会被质疑前期节奏过缓。“我最近也一直在关注网络上的声音,我觉得网友的一些评价也很正确。我们现在也在努力探索提高节奏,想要在保持沉浸感的同时,让故事的节奏感变得更强。强情节和沉浸感其实不冲突,我们希望做到坚守人物塑造和故事逻辑的同时优化叙事结构,让长剧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有一些新的活力。”

其实赵娜也曾经创作过与《无忧渡》《念无双》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比如几年前的民国双女主悬疑剧《双镜》,当时短剧还未兴起,这部剧在当时被评价为“短视频风格”,即将播出的仙侠剧《临江仙》也是带有鲜明的长短剧融合特点的剧集。

剧集不是长和短的问题,而是精和粗的问题。观众现在见识的越来越多,想要满足他们的需求就必须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市场一直在变,我们也要努力去适应,要做新鲜的故事,新鲜的人设,在前面的时候就先把观众拉入场,再一点点去做好故事的真实感,让观众能沉浸进去,这是目前市场更需要的东西。”

在仙侠奇幻里构筑真实感

不管是仙侠题材还是志怪故事,都是需要脑洞大开考验想象力的类型,但赵娜认为,只有想象力还不够,它们需要以更落地、不悬浮同时还具有创新性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在她的作品里,这种落地一方面在于借鉴科幻的方式来呈现世界观。赵娜是科幻迷,尤其喜欢看刘慈欣的作品,她创作的仙侠奇幻故事也像科幻作品一样,有不少很“硬核”的部分,有观众将此评价为“好像是真的要教会我修仙和捉妖。”

“仙侠奇幻剧是古典的科幻题材。科幻就是每一个脑洞都有很强的技术和理论支撑,往这个方向走的话就是要做出那些术法的路径和基本原理,像《无忧渡》里宣夜的法术和能力,《念无双》里的匠术,我们在创作的都有设计它们怎样才能被使用、背后的原理是什么,让它呈现的更具体更清晰。”

如果用科幻故事的视角打开《无忧渡》,那《傀儡生心》单元的木偶人很像觉醒自我意识的AI,《醍醐海市》的画中世界则像极了虚拟现实和元宇宙,科幻元素和中式古风志怪碰撞让故事更添新鲜感。

另一方面,就是要把人物和人物关系做扎实。《无忧渡》和《念无双》的主角不是大开金手指的天龙人,配角不是只推动剧情的NPC,小人物时有高光时刻,配角也能让主角吃瘪,实现了一种故事意义上的“众生平等”。

“我们团队在黑龙江牡丹江,一个在祖国很北端的城市,远离行业中心,大家过去的职业有军人、化学老师、电信公司员工,还有我这样的小说作者,都不是专业出身,我们本身就是比较普通的一方,所以在写剧本的时候,每个人代入的都不是主角,都是从小人物的视角出发,写真实的人。”

在真实的人物之上,再搭建真实的关系。“不管是人和妖,人和神,人和人,人和外星人,能在一起相处都是找到了共同点,找到了情感和理念的链接之处,至于矛盾的产生就是出现了差异。我始终觉得仙侠剧也好,志怪剧也好,它们都是现世的影子,藏的都是人性深处的挣扎和救赎,所有关系都是一个理解退让、求同存异的过程,我们就是要以不同的故事情节来呈现这样的关系。”

而仅有文本层面的真实也是不够的,最终呈现给观众的真实还高度依赖导演的镜头语言、演员的表演风格,赵娜团队近年来几乎每一部戏都会跟组创作,接触到导演和演员后,根据他们的风格和特质再去调整一版剧本。

“因为我们自己的生活会相对封闭一点,导演和演员他们都是很有能量和特点的人,能提供很多灵感。像《念无双》里唐嫣是早期就锚定的,女主角就是贴着她写的,刘学义是后面确定出演的,一开始他的人设是更真善美一些的,我们发现他的表演维度很宽后又调整了一版,增加了角色偏执痛苦的一面,让人物更有层次感。”

赵娜觉得仙侠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命题,可供探讨的东西特别丰富,可以做出创新的方向也非常多,比如《念无双》里的神女靠科技飞升,而《临江仙》则是一个仙侠版“夫妻的世界”。“这两年我接触到很多很有意思的仙侠改编和原创故事,都挺新颖的,其实仙侠剧每隔几年就会革新一次,我想马上就会有更新的仙侠故事出现了。”

这几年赵娜的创作集中在仙侠剧上,志怪题材她是在《无忧渡》里首次接触,她对这一新题材保持着高度热情,接下来也会和《无忧渡》原班底合作神话故事。她也很希望能接触到更多的题材,科幻、都市、悬疑、双女主、以及类似《来自星星的你》那样的现代都市奇幻剧都是赵娜特别想尝试的风格类型。

她始终有很旺盛的讲故事冲动,在编剧工作的间隙还在缓慢写着自己的小说。“我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给杂志投稿,后来在网上连载,再后来进入影视行业当编剧,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讲故事,讲故事真的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 ‍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