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日的人社部发布的关于2025年一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主要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中,明确了下一步工作将会落实待遇调整,扎实做好调整基本养老金工作。并且还明确了调整的重点,就是今年会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
参考去年是根据定额+挂钩+倾斜三结合的方式进行的调整,其中定额调整每人每月增加固定的金额,也是公平性的体现。倾斜调整是高龄老人和艰苦偏远地区人员的倾斜。一般情况下70岁以上属于高龄老人,有些地区按照70岁-74岁、75-79岁、80岁以上人员年龄增大倾斜力度增高,也有地区分为70-79岁和80岁以上老人。同样艰苦偏远地区倾斜是身处艰苦偏远地区人员才有的倾斜调整。最后剩下挂钩调整,是分为工龄挂钩和养老金水平挂钩,挂钩调整秉持着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原则,更长的工龄有更高的挂钩调整,更高的养老金水平有更高的挂钩调整。所以在挂钩调整中可以说工龄长、养老金水平高的更加受益。
所以通过分析去年养老金调整公式可以看出,针对于中低收入群体并没有体现出倾斜,今年可以说是新的重点,所以今年中低收入群体有福了,会在调整中更加受益。那么工龄不到20年的人员,是否可以满足中低收入群体倾斜,在养老金调整中更加的受益呢?
目前来看具体的中低收入群体还未明确,但是通过字面分析就是收入处于中等或者较低档次的退休人员。参考2024年退休人员平均工资3600元/月,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平均退休6000元左右,企业退休人员平均退休工资3000元左右,灵活就业退休人员更是低于3000元,不难看出3000元作为中间点,是6000元的1/2,有可能退休金3000元左右符合中低收入群体。那么工龄不足20年人员养老金处于什么水平?是否在3000元左右呢?我们根据养老金计算公式,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假设该人员是50岁退休的情况下,缴费基数按照1.0缴纳保险,社平工资8000元的话,基础养老金=8000*(1+1缴费基数)/2*工龄20*1%=1600元,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存储额/计发月数,个人账户存储额假设为60000元,计发月数50岁为195元,60000/195=307元。
然后是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是指在1992年之前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健全,当时参加工作的正式员工并没有实际缴费记录,所以就把当时的工龄认定为视同缴费工龄,通过该人员年龄50岁,且工龄只有20年的情况下分析,该人员有视同缴费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所以再次暂不进行计算,所以该人员养老金为307+1600=1907元。
所以这样来看1907暂未超过3000元,是中低收入群体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有可能今年调整会有中低收入群体倾斜。但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工龄因素外还有缴费基数以及缴费基数导致的个人账户存储额同样影响着养老金水平,也就意味着工龄少于20年有可能符合中低收入群体,有可能在调整中获得中低收入群体倾斜,但是并不能完全说工龄低于20年的人员就一定是中低收入群体,因为交涉该人员缴费基数缴费以及导致的个人账户存储较高也会影响养老金水平较高,所以我们通过字面来看影响是否是中低收入群体还是要看该人员退休金水平。
举个例子假如该人员在上述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缴费基数按照3.0缴纳保险,基础养老金=8000*(1+3)/2*20*1%=3200,所以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不进行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前提下基础养老金已经超过3200元,所以该人员按照3.0系数缴纳保险最终养老金可能会更高,这样来看并不可能会有中低收入群体倾斜。所以小编分析是否是中低收入群体不仅要考虑工龄同样要考虑该人员的养老金水平,这样才能真正的保障中低收入水平人员享受到了倾斜,在调整中更加的受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