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印巴冲突中惨败,国内却铺天盖地庆祝"胜利"?美媒一针见血拆穿假新闻产业链,莫迪政府恼羞成怒竟把矛头转向中国,甚至派出"史上最大规模"代表团窜访台湾。

观察者网报道,美国媒体《纽约时报》直接拆穿了印度这场虚假的胜利。

在印巴空战失利后,印度媒体竟系统性编造"捷报"长达10天。

宣称击毁红旗-9BE的"铁证",不过是高射机枪的残骸,所谓“阵风”战机摧毁巴方防空系统,但实际参战的12架“阵风”因遭遇电子干扰失去作战能力,一架被击落。

印媒刻意渲染“火流星划过夜空”的所谓“突袭画面”,却隐瞒战机残骸坠入印度控制区的证据。

印度国防部声称其反潜部队在阿拉伯海“锁定并摧毁了一艘巴基斯坦潜艇”,但卫星图像显示事发海域没有任何舰船活动的迹象,且巴基斯坦海军当天未报告潜艇失联。

此外,印度媒体还将2024年中孟联合军演画面重新剪辑,配以“中巴联合攻击印度”的标题在社交媒体传播。

更荒诞的是,这些漏洞百出的内容不仅获得百万转发,连《今日印度》的资深媒体人都一度中招,直到发现所谓"巴军战机坠毁视频"实为游戏画面才紧急道歉。

专家:印度政府纵容假新闻转移矛盾

美媒的报道一针见血:自2014年莫迪上台以来,印度政府系统性纵容假新闻转移矛盾已成常态。

但这次谎言被戳破的时机太过尴尬——就在报道发布前,印度人民党在西孟加拉邦选举中仅获75席(共294席),远低于预期,败给对手马马塔·班纳吉领导的政党(获216席)。

该邦是印人党长期未能掌控的少数邦之一,莫迪曾多次高调参与竞选活动但未扭转颓势。这一结果被媒体称为“罕见失败”。

此外,当民间要求公布真实战损时,外长苏杰生等高层集体沉默,这种反常暴露了新德里的两难:既要用民族主义鸡血安抚民众,又无法解释为何造价2.4亿美元的阵风战机竟被巴军击落。

但现在,民族主义鸡血难以持久,莫迪团队突然打出一张险牌。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泰米尔纳德邦等四个经济大邦的政府代表团高调现身台北,出席所谓"台印投资论坛"。

这个由印度台北协会操刀的活动,打着吸引台商投资的幌子,实则是莫迪政府精心设计的政治碰瓷——代表团成员包括三名邦内阁部长级官员,随行企业名单里藏着与国防工业关联密切的塔塔高级工程师。

专家:印度政府纵容假新闻转移矛盾

台当局如获至宝,立刻吹嘘这是"史上最大规模印度访台团",却绝口不提去年贸易额仅82.24亿美元的寒酸数据,更不会告诉民众富士康去年刚被印度以"税务违规"为由罚款3.6亿美元。

印度选择此时挑衅中国绝非偶然。此轮印巴冲突结束后,印发多次公开宣称中国为巴基斯坦提供防空系统和卫星情报支持,并称中方协助巴方调整雷达部署及卫星监控范围,导致印军行动“完全暴露”,印方甚至渲染中方可能“直接介入冲突”,迫使印度考虑“两线作战”风险。

但是中方多次明确否认介入印巴冲突,谴责印方指控“缺乏依据”。中方专家进一步驳斥称,印度媒体的炒作是“输家逻辑”的体现。

这种甩锅套路与1962年尼赫鲁政府边境战败后掀起的反华浪潮如出一辙——当战场受挫时,中国永远是转移矛盾的现成靶子。

莫迪团队的算计看似精明:一边借台湾问题刺激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一边向美国递上"抗中投名状"换取支持。

专家:印度政府纵容假新闻转移矛盾

但他们显然低估了中方的反应速度。就在印度代表团抵台前一天,解放军东部战区突然展开两栖登陆演练,现场指挥员接受采访时意味深长表示:"我们一直在准备。"

次日,17架次解放军军机绕台飞行,这种军事威慑与外交警告的组合拳,清晰划出了红线:任何势力想用台湾问题碰瓷,必将付出代价。

从制造假新闻到操弄台湾问题,莫迪政府在印巴空战中不仅损失战机,更折损了大国信誉;而美媒的揭底报道,则彻底撕碎了其"南亚霸主"的伪装。

如今强行打"台湾牌",非但无法挽回颜面,反而可能触发连锁反应——中印边境谈判积累的脆弱互信将荡然无存,中国在经贸、技术等领域的反制更会让"印度制造"战略雪上加霜。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1962年印度在边境冒险失败后,也曾掀起反华浪潮转移矛盾;62年后的今天,从假新闻到台湾牌,莫迪政府再次祭出民粹主义法宝。

但时代已变,当《纽约时报》这样的西方媒体都开始拆穿印度谎言,当东盟各国对台湾问题保持谨慎沉默,新德里的政治操弄还能欺骗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