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乱世三国,尤其是初期最为精彩,其中除了号称“天下第一”的吕布之外,能称得上“万人敌”的猛将恐怕非“关羽”、“张飞”莫属。但是前期的“刘备”却好似风中败叶,居无定所,几无立锥之地;好在陶谦“三让徐州”,刘备才暂时有了容身之所。但刘备并非毫无资本,身边尚有关张二将,这三人情同手足,战场上虽屡屡惨败,但关张二人始终不离不弃。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陶谦虽一片志诚的“三让徐州”,可刘备却无守城之能,最终被吕布鸠占鹊巢;同时,刘备与吕布之间的矛盾开始公开化。以至于刘备密信“曹操”,想要借青州兵夺回徐州;不巧的是密信被陈宫截获,气得吕布立刻兴兵攻打刘备暂居的“小沛”。当时的吕布派出手下大将“张辽”和“高顺”各处攻打;这里暂且不提“高顺”,单说“张辽”奉命攻打小沛西门。
《三国演义》这么描述,当时关羽镇守西门,正好碰上了来攻城的“张辽”;可关羽却没有开城门接战“云长在城上谓之曰‘公仪表非俗,何故失身于贼?’张辽低头不语。云长知此人有忠义之气,更不以恶言相加,亦不出战。”这里说的就很清楚了,勇猛无敌的“关羽”并没有依仗武力出城与“张辽”交战,而是在城上质问,大概意思是说,张辽长得相貌堂堂,颇有大将的气质,怎么就效忠于反复无常,而且先做出“鸠占鹊巢”之事的吕布呢?
从这里可以得到一个信息,两人并没有缠斗,至于“张辽”对阵关羽究竟胜算如何暂无定论;还有一个重要信息,“张辽”听关羽的话颇感羞愧,这说明他也认为“吕布”乃是一个小人,自己再与刘备作对显得“助纣为虐”。这一切都被关羽看在眼中,也明白了张辽的心思,因此并没有再恶语相加。接着张辽羞愧难当,但身有“吕布”之命,心中还在徘徊不定之时“引兵退至东门”;可不巧的是,小沛东门乃是猛将“张飞”镇守。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的形象就是个莽汉,几乎没什么智谋,靠的就是一身蛮力和高强武艺;这就促使“张飞”见张辽就要出城厮杀,但最终被赶来的“关羽”制止,当时关羽说了一句话“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因我以正言感之,颇有自悔之心,故不与我等战耳。”这时候张飞恍然大悟,也学着关羽的样子只守不战;那么问题来了,“张辽”究竟有多厉害,能与关张两位“万人敌”的猛将并驾齐驱?还有,张飞性粗好战,听了关羽的话恍然大悟,他究竟“悟”出了什么?
先说“张辽”的武艺究竟有多高。关张两人都是三国名将,尤其是关羽战绩颇多,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等等,说他是《三国演义》中的超一流高手也不为过;再看“张飞”战绩也不少,书中吓得曹操把张飞的名字写于征袍之内,那就更别说之前斗吕布和之后斗马超等等辉煌战绩了,可以说他也是“超一流”的猛将。 再看“张辽”,即便投靠曹操后,最著名的也不过是合肥之战,八百骑兵威震东吴的战绩,但跟关羽万马军中取颜良首级还是不能比;张辽虽八百骑兵大破东吴十万兵马,但这一仗中并没有斩获什么名将,而关羽可是单枪匹马冲入敌阵,还斩获了同是名将的“颜良”首级。其实还有一比,之后张辽和徐晃两人曾双战“文丑”,结果都力不能敌大败而回;可关羽三个回合就将文丑斩于马下,如果以此为据来比较,那么张辽单打独斗肯定不是关羽的对手。
再以此为据,用“张辽”跟张飞比较一下,张飞和张辽两人始终没有正面交手过,确实不好比较,但从侧面还是能看出些许端倪。曾经张辽跟“张郃”交手,大战了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暂且认为“张辽”、“张郃”两人的水平在一条水平线上;可是“张郃”又与之后的“马超”交手,结果二十回合落败,既然张郃败于“马超”,那么同一水平的“张辽”恐怕也不是马超的对手。可是“张飞”就不一样了,曾与马超大战百余回合,甚至还有挑灯夜战仍未分胜负的战绩;如果将“张飞”和马超放在一个水平线上,这样就能很直观的看出,无论是“张郃”还是“张辽”恐怕都不是张飞的对手。
虽然这样的比较并不准确,但也能多少看出三者之间在实力上还是有些差距的,如果张辽在“三国演义”中属于一流战将,那么关张二人恐怕就是“超一流”的水平。既然比不上关张,为什么关羽又要说“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呢?第一,“张辽”长得仪表堂堂,颇有大将之风,这是给关羽的第一印象;第二,关羽此时并不知道“张辽”的真实实力;第三,“张辽”知耻退兵,给关羽留下了好印象。世人皆知“关羽”性格,不畏上而恤下,能让关羽瞧得上的并非武艺如何精湛,而是符合他心目中的“忠义”形象;张辽的出现恰恰符合“关羽”心目中的标准,因此料定“张辽”并非凡夫俗子。也可以理解成关羽说“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是对张辽的一种肯定,况且“武艺”中还包含“技艺”和“武德”,也可以说关羽口中的“武艺”指的是张辽的“武德”。
再说“张飞”听了关羽的话恍然大悟,他究竟“悟”到了什么?其实并非张飞听“张辽”武艺高强就怯战了,而是关羽之后的话影响了他“因我以正言感之,颇有自悔之心,故不与我等战耳。”乍一看还是关羽夸赞“张辽”的话,其实还是有内涵的。当然,“张辽”退兵是因为羞于“忠义”还是第一位的,张飞也是尊才敬贤之人,不主动追击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当时“张辽”只是羞愧退兵,但并没有与关张站到同一阵营,说明此时“张辽”内心很矛盾,既觉得自己听命“吕布”不妥,又怕弃了“吕布”留骂名;如果此时张飞趁势出城与张辽交战,那么“张辽”势必放下心中顾虑与张飞缠斗,二虎相斗必有一伤,此时两人交手已是结仇,那就更别说万一有人落败了。因此,张飞此时出战很不合时宜,即使获胜也与“张辽”结了怨仇,而且还将其逼得更加坚定的站到吕布一方;这肯定是不利于刘关张的,即给自己树立了未来的敌人,又不能解眼前“徐州”之危,实在得不偿失。张飞虽然鲁莽,但身为大将者必有一定的全局观,经过“关羽”的点拨,其实“张飞”也能理解其中含义,因此才有了“恍然大悟”。
至于“张辽”,经此一役后与关羽的关系也更加深入了一步,即使到了以后曹操擒关羽,仍旧是“张辽”劝其投降;当然还有之后关羽要离开曹营,也是“张辽”相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