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主席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表态极大地提振了投资者信心。中长期资金作为基石投资者,对稳定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深化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和堵点,能够吸引更多资金入市。中长期资金占比越高,市场的稳定性越高,长期健康发展的态势也将越稳固。特别是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金、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力量将进一步壮大。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已经逐步形成了向上的趋势,在924政策转向之后出现了一波放量暴涨行情,投资者的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振。本次政策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拉长保险等资金的考核周期到三年以上,对于当前而言是一个比较好的布局时机。因为短期市场的走势是无法判断的,但是从中长期来看,好的公司将会迎来估值回升的机会。当前无论是看沪深300的市盈率还是上证指数、万得全A指数的市盈率,均在历史的底部区域。所以从三年以上的周期看,现在就是一个很好的布局时期,特别是对于大资金来说。
吴清主席的讲话为市场注入了信心,对中长期资金而言,当前是比较好的入场时点。这将吸引更多的场外资金入场,并推动居民储蓄的大转移。过去四年,居民储蓄增加了近60万亿,而当前存款利率仅有1%多,收益率较低。相比之下,沪深300的分红收益率已接近3%,具有较大的投资吸引力。只要投资者信心回升,中长期资金率先入市,相信其他各类资金也会选择入市,从而推动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走强。资本市场走强将产生财富效应,带动消费回升,推动经济复苏,形成良性循环。
中长期资金通常是机构资金或大资金,这些机构投资者一直重视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更关注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包括估值高低、业绩增长的稳定性以及分红率等指标。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将推动市场风格从炒题材、炒概念转向基本面研究,业绩优良的白马股将重新获得资金青睐,出现估值修复行情。白马股通常是市场的权重股,它们的企稳回升将带动大盘大幅回升,确立牛市走势。一旦这些白马股出现估值修复,上升空间较大,尤其是过去三年许多白马股估值已跌至历史底部区域,价格仅为高点的三折、四折。一旦估值修复,上升空间可观。
一旦中长期资金入市带动白马股出现回升,基金产生赚钱效应,这势必会吸引更多基民加仓。而基金经理获得增量资金之后会增配白马股,这将形成正循环,让这轮牛市的基础更加的牢靠。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卡点、堵点和制度性的障碍,证监会积极协同配合相关部门来解决,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长期资金顺利入市铺路。当前监管明确,对中长期资金考核周期已经拉到三年以上,当年的净资产收益率的考核权重不超过30%,而对于三年以上的业绩考核权重大大提升,这会使得机构资金更加看重长期的回报,而不是看重当年的回报。对于中长期资金入市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其他障碍,证监会也会积极的进行改革,从而为中长期资金顺利入市扫清障碍。
当前我国投资者结构中,机构投资者的占比已然偏低,和成熟市场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机构投资者资金量的占比低于50%,成交量占比低于40%、甚至30%。从日常成交量来看,散户投资者的贡献达到了60-70%,这也使得市场的波动较大,错误定价的现象比较多。当市场出现牛市的时候,由于很多普通投资者没有定价能力,倾向于不断的追高,造成股价超涨产生极大的泡沫。反之当市场出现下跌的时候,即使有很多好的公司已经跌出了价值,但是由于很多投资者不具备定价能力,还会继续抛售,造成股价严重超跌,这也给价值投资者提供了做出超额收益的机会。在引入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过程中,通过改革铺平道路,增加中长期资金的占比,会极大的提升市场整体的估值水平,提高市场的稳定性,也提高资本市场的可投资性,有望给价值投资者提供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
吴清主席在讲话中提到,要提高公募基金的投资水平,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回报,体现出以投资者为本的原则。公募基金现在有一百六十多家公司,基金的数量更是超过万支,竞争异常激烈。为了获得投资者的认可,推动基金公司的发展,基金公司势必会加大力量来提高投研实力,提高基金的业绩表现,从而获得投资者认可,同时要控制回撤,给基金持有人更好的体验。这两年监管通过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对管理费、托管费以及基金销售费等进行全面降费,真金白银的让利给基金持有人,让基金持有人有更多的获得感。更重要的是对基金未来业绩给予更多的考核,争取能够跑赢基准,从中长期体现出基金经理投资的专业性,通过业绩的稳定增长,用真金白银回馈投资者。
大力发展权益基金是提升资本市场表现的重要方面。提高权益基金占比一方面依赖于资本市场走强,另一方面依赖于基金经理将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通过专业投资选股和布局,在控制回撤的同时获得较好回报。2024年权益基金在9月24日之后出现明显回升,投资回报好于前两年。希望2025年公募基金能抓住政策落地后的市场机会,为投资者创造更好回报,推动权益基金实现更大发展。ETF在这两年受到很多投资者的欢迎,主动权益基金的优势没有充分体验出来,在2025年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也需要通过专业的选股和仓位的控制,力争跑赢指数、跑赢基准,这样势必会获得更多基金持有人的认可,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系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