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飞行是一项很复杂的项目,除了需要有强大的运载火箭、先进的载人飞船、空间站以外,后勤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空间站的运营阶段,每次飞行时间都长达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后勤保障赶不上是不行的。例如神舟十二号飞船的在轨时间为3个月,而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飞船的在轨时间则达到了6个月,当我们空间站完成建造转入运营阶段以后,单次飞行6个月将会是一个常态化的事情。这么长的飞行时间,对一些物资的消耗也是非常多的,例如需要很多氧气、水。
据估算,每名航天员一天大约需要饮用2公斤水,3名航天员每天就需要12斤水,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航天员也需要消耗不少水,例如洗漱等都需要水。算下来的话,3名航天员在太空中飞行半年至少需要1吨水。奇怪,在太空中飞行的飞船、空间站并没有与地球相连,那空间站内的水是哪里来的呢?
空间站的水是哪里来的?
最直接的方法,其实就是从地球运输上去。不论是神舟十二号飞船,还是神舟十三号飞船,或者是神舟十四号飞船,又或者是接下来在年底发射的神舟十五号飞船,在这些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之前,都会先发射一艘天舟货运飞船,提前将航天员所需的各种物资送上空间站,在完成物资的补给以后,才会择机发射载人飞船。而天舟货运飞船中的货物就包括了航天员所需的食物、水、日常生活用品、科学载荷以及一些推进剂等。不仅我们会发射天舟货运飞船为空间站进行补给,国际空间站的物资补给也是需要由进步号货运飞船或者其他的飞船来完成,其中也会携带水、食物这些物资。
当然,仅仅通过货运飞船来给航天员进行水的补给,效益是非常低的。因为3名航天员飞行半年所需的水至少达到1吨,也就是1立方米,如果都是用飞船运输水解决航天员用水的问题,成本会非常高。所以,在飞船、空间站内的水其实是循环利用的,这可以说是空间站中水资源主要的来源了,也就是将航天员排出的尿液、水汽等进行过滤等处理步骤以后,得到了可以重复使用的水,这些水可以用来饮用,也可以用来洗漱,当过滤后的水再次被使用以后,也会再次循环利用。这样一来就能够较大限度地实现水的循环利用,能够极大地降低空间站的运营成本。
神舟十四号飞船已经进入中国空间站满2周了,现在他们已经基本上整理完货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展示了这些航天员在空间站内的一些工作画面,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在空间站内设置饮水分配器、检测水质的过程,重新设置供水系统与水质检测可以说是神舟十四号飞船进入空间站后的首要工作之一。饮水分配器设置好以后,流出来的水维持在45℃,这样的水温很适宜,为航天员在空间站内的工作添加了不少舒适感。
由于在空间站内贮存的水并不是流动的,所以为了确保这些在轨飞行航天员的用水安全,航天员会定期对水样微生物进行检测,避免在饮用水中滋生致病微生物而影响到航天员们的身体健康。科学家表示,有一些微生物还可能会对空间站的材料结构带来一些影响,从而引起空间站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其他的问题,所以在空间站内进行水样微生物检测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空间站内的氧气哪里来
与饮用水相比,氧气可能就更加重要了。因为我们可以一两天不饮水,但是不能这么长时间都不呼吸。同样的,在空间站内的氧气也非常宝贵,在被我们呼吸进去以后氧气就会被转为为二氧化碳,空间站内3名航天员每天大约需要消耗1650升氧气,在空间站内生活6个月就需要差不多30万升氧气。需要这么多氧气,氧气是怎么来的呢?
虽然会根据任务发射货运飞船给空间站补给,但是6个月所需的氧气实在是太多了,显然不能由一艘货运飞船来完成氧气的补给的。而且,使用氧气罐给空间站补给氧气也不是最安全的方法,因为在纯氧的情况下是很危险的。与直接用氧气罐运输氧气相比,科学家找到了更加高效、安全的方法,那就是电解水来制备氧气。
因为电解1升水能够分解出620升的氧气,已经可以满足1名航天员1天所需的氧气。虽然电解水需要一定的能量,但是对于空间站来说,电力是足够的,因为空间站有很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只要有太阳光的照射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电力,也就是会有氧气产生。科学家表示,航天员平常时排出的汗液、尿液都可以收集起来,经过过滤、提纯以后,这些水可以被点解来制备氧气,产生的氧气就会排放到空间站内。
如果空间站内的水不够用了,就会发射货运飞船为空间站进行补给。很明显,用飞船补给1升水的成本、难度要比直接运输620升氧气去空间站小得多,可行性也更高。不管是我们的空间站,还是国际空间站,氧气都是主要通过电解水来制备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