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社保大厅,刚办完退休手续的张阿姨和李叔叔聊起了养老金:两人都是缴满15年社保,张阿姨每月能领1900多元,李叔叔却只有1300出头。同样是15年缴费年限,差距却高达600元,这让李叔叔满是疑惑。其实这种差距在江苏很常见,养老金多少并非只看缴费年限,背后藏着多个影响待遇的关键因素。结合2025年江苏最新社保政策,今天就用大白话把差距根源讲透,不管是正在参保还是即将退休的人都该弄明白。

差距核心:缴费基数不同,基础养老金差出“大头”

很多人以为缴满15年就行,却忽略了“缴多少”才是决定养老金高低的关键,这直接影响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根据《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基础养老金是养老金的主要组成部分,计算公式里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正是由缴费基数决定的[__LINK_ICON]。

江苏社保缴费基数每年会根据经济水平调整,2025年全省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已经涨到8785元,计算缴费工资指数的基数为97584元(年均)。缴费基数的选择有上下限,下限通常是计发基数的60%,上限是300%。灵活就业人员和企业职工的缴费基数选择差异很大,这就造成了待遇差距。

以2025年标准举例:假设王阿姨是灵活就业人员,15年都按80%档次缴费,对应的月缴费基数约6948元(8785×80%);李叔叔同样灵活就业,却一直按60%下限缴费,月缴费基数仅5271元(8785×60%)。代入基础养老金公式计算,王阿姨的基础养老金为(8785+6948)÷2×15×1%≈1179.98元;李叔叔的基础养老金则是(8785+5271)÷2×15×1%≈1054.2元,单这一项每月就差了125元左右。

企业职工的情况更典型:如果在国企工作的张姐,单位按实际工资300%上限缴费,15年后基础养老金能达到(8785+26355)÷2×15×1%≈2635.5元;而在私企工作的赵哥,单位一直按下限缴费,基础养老金就只有千元左右,这部分差距能占到养老金总额的30%以上。

关键变量:个人账户储存额,多缴多得很直观

除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差距更能体现“多缴多得”的原则。个人账户里的钱全部来自个人缴费(职工社保是工资的8%,灵活就业是缴费基数的8%),再加上每年的利息,退休时按计发月数分摊到每月发放,缴得越多,领得自然越多。

还是以2025年江苏缴费标准计算:灵活就业人员按60%下限缴费,每月个人缴费421.68元(5271×8%),15年下来个人账户本金约75902.4元,加上年均3%左右的利息,总额大概8.5万元。60岁退休的话,计发月数是139个月,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约611.5元。

如果按100%档次缴费,月缴费基数8785元,每月个人缴费702.8元,15年本金约126504元,算上利息总额能到14万元左右,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约1007元,比下限缴费每月多领近400元。这部分差距是固定的,只要个人账户储存额高,退休后每月都能多拿钱。

这里要提醒一句,退休年龄不同,计发月数也不一样,会间接影响个人账户养老金。比如5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95个月,55岁是170个月,60岁是139个月。同样个人账户储存额14万元,50岁退休每月能领约717元,60岁退休则能领1007元,晚退休在这一项上更占优势。

隐藏因素:参保类型与过渡性养老金,少有人注意的差距点

很多人没意识到,职工社保和居民社保的类型差异,以及部分人的过渡性养老金,也是拉开差距的重要原因,这正是有些退休人员待遇“突然更高”的关键。

先看参保类型:张阿姨领1900元,是因为她缴的是城镇职工社保;而有些领1300元的人,可能缴的是城乡居民社保。虽然都是15年,但两者计算方式完全不同。城乡居民社保的基础养老金2025年江苏约200-30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按年缴费档次计算,就算选最高档每年5000元,15年个人账户总额约8万元,每月也就575元左右,总计不过800多元。但如果是职工社保,哪怕按下限缴费,两者加起来也能过千,高档缴费更是能到1900元以上。

再看过渡性养老金:这是针对1995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1996年1月1日后退休的“中人”的政策补偿。如果退休人员有10年视同缴费年限,按江苏过渡系数1.3%计算,假设平均缴费工资6000元,每月能多领6000×10×1.3%=780元。比如南京的陈师傅,15年缴费里有5年视同缴费,仅过渡性养老金就有390元,加上基础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总额自然比没有视同年限的人高不少。

另外,养老金计发基数的年度调整也会影响实际待遇。2025年江苏计发基数比2024年涨了172元,2025年退休的人员会按新基数重算,之前少发的部分还会补发。比如2025年6月退休的人,按旧基数算每月1800元,新基数调整后可能涨到1900元,而2024年退休的人则按8613元基数计算,自然会有差距。

实用建议:3招帮你多领养老金,现在规划还不晚

看清差距根源后,不管是正在参保还是准备缴费的人,做好这3点能有效提高未来的退休待遇,避免“缴满15年却领得少”的遗憾。

第一,条件允许就选高一点的缴费基数。灵活就业人员不用非要按下限缴,经济好转时可以提高档次,哪怕只提高20%,15年下来个人账户能多存3万多元,每月多领200多元。企业职工要留意,单位是否按实际工资缴费,避免单位“低报基数”损害自身权益。

第二,尽量缴满职工社保,别轻易换居民社保。如果年轻时缴过职工社保,后续哪怕灵活就业,也建议续缴职工社保。实在经济困难,也可以按最低档续缴,待遇比居民社保高不少,晚年生活更有保障。

第三,了解自身是否有视同缴费年限。1996年前参加工作的人,要及时和原单位沟通,确认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补齐相关材料。这部分“隐形福利”能直接提高养老金,千万别遗漏。

养老金的差距,本质上是“缴费档次、参保类型、缴费年限、退休年龄”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江苏15年缴费从1300到1900的差距,正是这些因素的直观体现。社保政策一直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年轻时多一份投入,退休后就多一份保障。

江苏退休疑问:同缴15年社保,1300和1900的差距到底在哪?

你身边有没有同缴15年社保、养老金差距较大的情况?你在参保时更在意缴费档次还是缴费年限?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让更多人学会规划自己的退休待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