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突发!台岛周边发生激烈对峙,24小时内67舰机包围,台当局乱了套
35422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台海局势又一次在短时间内剧烈升温,过去24小时,台岛周边空域和海域出现了罕见的高密度军机、舰艇集结与动态对峙。
据岛内媒体统计,从7月16日清晨到7月17日清晨,我军共出动58架次军机、9艘作战舰艇及1艘海警舰艇,持续在台湾北部、东北部、中部、南部及西南海域展开“联合战备警巡”任务,构成了对台岛几乎全方位的包围态势。
从常态巡航到高强度演练,从单点穿插到多向合围,这一轮战备警巡行动,不仅规模空前,且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
首先是战机出动密度高。短短21小时内,大陆方面接连派出多型号战机,包括歼-16重型战斗机、空警-500预警机、运-9系列多功能特种机种(包括反潜机、电子情报机、电子战机和心理战飞机),以及察打一体的攻击-2无人机与无侦-7型无人侦察机,形成空中信息侦察、指挥引导、打击压制的系统协同。
其次是绕飞方式更具战略指向性。尤其是一架无侦-7无人机从北部绕入,从东部、南部贴边飞行,长时间沿着台岛东海岸警戒线边缘盘旋,航迹几乎完整绕行台湾本岛一周。这种“压边飞行”明显在测试台军防空体系的边缘响应能力与协同机制。
更关键的是,西南方向的空中对峙格外引人关注。17日凌晨2时许,从琉球嘉手纳空军基地起飞的一架美制MQ-4C“海神三叉戟”远程无人机进入巴士海峡上空,并持续在台湾西南外海进行侦察飞行。
几乎同时,大陆军机编队迅速出现在相邻空域,并展开同步飞行,台军则在高雄小港以西200公里海空域迅速调动战机升空监控。
如此密集而复杂的空情,让岛内多方形容为“空域乱成一锅粥”,事实上,台军多雷达站、空军基地和防空阵地不得不全面进入高警戒状态。
面对持续高强度绕飞与压边监视,台军似乎难以维持“全面应对”的节奏,岛内公开资料显示,过去几天台军在中部、南部及东部多次紧急起飞战机进行伴飞、监控,但这种密集出动带来的后果不容小觑。
军方人士坦言,战机高频起降,对地勤保障和飞行员体能是双重压力,更关键的是,在空中伴飞过程中,如果一旦失误或判断过激,将大概率引发局部摩擦,而现阶段,台军尚不具备在多线空情压力下进行持续高强度应变的完整作战体系。
一位接近台军内部的分析人士指出,电子战平台与无人机的混合出动,对岛内的电磁频谱防护提出极大挑战,若台军贸然开启电子对抗模式,极可能暴露自身雷达参数与数据链通讯信号,从而为对手掌握系统关键漏洞。
因此,部分空域采取“伴飞不干扰、监控不锁定”的策略,实质上是一种退让,尽管台军高层反复强调“空防无破口”,但岛内媒体披露的实际调度数据与应急处置流程,显然已经远超常态负荷。
值得一提的是,本轮战备巡逻与此前的军事演训相比,其战略节奏出现明显变化:不再强调单次震慑效果,而是追求连续、高频、节奏递进的“压强战术”。
这种“疲敌、累敌、拖敌”的手段本质上是在对抗岛内防务体系的调度能力与持续承压能力,尤其是针对台军中小型防空单位、雷达站与飞行中队的机动响应能力进行测试,逼迫其不断启用战备资源,从而达到战略牵制效果。
这种策略在冷战后期的军事博弈中屡见不鲜,例如上世纪80年代,美苏曾围绕海空领域展开“常态对峙”,美军B-52轰炸机曾定期沿苏联空域边缘飞行,以测试苏方的反应时间与系统稳定性,而如今,这种方式在台海再度上演,其深层背景显然不容忽视。
所以可以看到,真正的问题已不再是“下一次对峙何时开始”,而是“这种持续紧张的节奏是否已经成为新的常态”,你们如何认为呢?
信息来源:
环球网:《台媒紧盯:解放军58架次军机、9艘军舰、1艘公务船在台海周边活动,“达近期新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