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系统文字,按照文字演化规律,甲骨文之前必然还有初熟文字、原始文字。乃至,由于甲骨文是一种特殊的与鬼神的契约,商人只是刻在骨头上与鬼神沟通,因此甲骨文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可能已有成熟文字,只是文字可能书写在简牍上。总之,甲骨文绝非中国文字之始,亦未必是中国文字成熟之始。
过去百年,中国考古发现了很多史前“刻符”,比如距今万年的彭头山刻符、距今7300余年的已有630个符号的双墩刻符、还有可以连字成句的距今5000多年的庄桥坟刻符、以及数量极大的骨刻文等等。但这些刻符是不是文字,在学术界还有一些的争议。
虽然笔者认为上述这些刻符已具文字特征,属于文字,但既然还存在争议,那么姑且暂时不论。然而,上世纪在山东发现的一种文字,距今已有5000年,被公认为是文字,还被写入了历史教科书。也就是说,中国至少已有5000年文字史,不比苏美尔、古埃及的文字史差。
1957年,在山东日照吕县陵阳河南岸,因为洪水爆发的缘故,一些石器、陶器被冲刷了出来,由此让一个重要的史前遗址露出一角。
随后数十年,山东对“陵阳河遗址”进行了考古挖掘,确认其始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距今5000余年,之后横跨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周代文化。
关于该遗址,其中三点尤其值得重视:首先是出土了成套酿酒工具,反映中国5000年前已掌握谷物酿酒的技术;其次是贫富分化严重,有些墓中随葬品多达206件,器多质优,有些墓中仅数件,器少质次;第三是文字,发现了比甲骨文早上千年的文字。
陵阳河遗址的文字,主要被刻在大口尊上,一共发现20余个单字。所谓“大口尊”,形状像一枚大炮弹,重达几十斤,呈尖底或圜底状,因此无法直立摆放,显然不是日常生活用具,大概率是一种礼器。
其中,大口尊上的“日月山”(或解释为“日火山”、“日鸟山”、“日云山”等不同文字的合体)形字符最为特殊,因为从日照莒县、到山东诸城、再到安徽亳州、江苏南京常州等地皆有发现,说明该字符具有特别的意义。
对于大口尊上的这一符号,学者解释不尽相同。古文字学家于省吾解释认为是由日、云、山组成,早晨云气承托着太阳,出在山上,形容早晨旦明景象,释为“旦”。文字学家唐兰认为是“炅”的繁体字。历史学家田昌五认为是一个氏族部落的标志。
陵阳河遗址大口尊上的这一符号发现者苏兆庆认为:符号描写的是五千年前春分秋分那天,太阳从莒地寺崮山上升起的景观。
除了“日月山”字符之外,其他符号如今解释也存在争议。其中,下图第三排第四个符号,好像横写的阿拉伯字7,如今多数文字学家认为这就是斤的初文。
总之,尽管如今还不知道这些字符背后的真正含义,但古文字专家、历史学家的共识是“大口尊上的原始符号为原始文字”,将中国文字史前推了一千多年。
根据史书记载,黄帝时代仓颉创造文字,而黄帝与陵阳河遗址所处时代大致相同。先秦《世本》记载“涿鹿在彭城,黄帝都之”,说明涿鹿在徐州一带,而徐州与日照相去不远。可见,史书上的仓颉造字并非虚构,应有真实的历史背景。
前些年,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原始文字,入选我国中学七年级历史课本,被七年级《中国历史》课本上册刊登,并确定为原始文字。
综上可见,仅以大口尊陶文字符来看,中国就有5000年的文字史,就历史悠久度而言,并不逊色于楔形文字、古埃及文。
其实,“大口尊上的原始符号为原始文字”属于上个世纪的结论,最近几十年来,考古又有一些新发现,基本已经证实中国至少具有5500年文字史,更是超越两河与古埃及。
当然,中国发现的史前文字数量较少,相比之下楔形文字与古埃及文不仅量大,而且出道即成熟、出道即巅峰,数千年几无变化,这种犹如神话一般的文字,中国文字还比不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