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年,刘秀率领军队还在拱卫河北一线时,赤眉军将领樊崇便指挥军队在关中一带的中原地区四处征战。 但是,相对于刘秀军队具有战略统筹规划的全局来看,赤眉军依然还走着四处掠夺的老路,这必然让他们没有合适、稳固的后方基地。并且,赤眉军内部已经人心惶惶,不少军士甚至想要退伍,这让樊崇非常紧张。 所以,为了能够有效维持赤眉军的数量优势,樊崇决定率领军队先行攻取关中一带,在获得一定的战略空间外,还能够增强军队的战斗凝聚力。

由此,按照樊崇的战略构想,全军分兵南、中两路向关中进军,南路由武关进攻关中,中路由函谷关向关中挺进。 樊崇自以为进取关中的军事计划天衣无缝,认为可以一举攻陷关中地区。但是,此时在北方的刘秀已经命令大将邓禹率军两万急行军至关中地区,意图非常明显,阻止樊崇率领的赤眉军的行动,并有攻取关中地区的战略目标。 当然,在选择驰援关中地区的通道上,刘希也算是下了不少功夫,在经过一番思索以后,他还是决定选择北路,也就是从黄河北岸转安邑的通道。

当然,对于刘秀为何会选择这条通道,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因为安邑这条通道经晋南一带,是入关中地区的绝佳通道,也就是攻击距离比较合适。 其实,最为重要的一条还是刘秀可以以此获得山西一带的战略主动权,当山西成为刘秀的战略制高点后,刘秀军队便可以大举向关中地区进攻。 不管是现在还是古代,山西的地理位置以及其人口稠密程度带来的军事利用价值都非常丰富。

假如和冠以中原大地中心名号的河南相比较,山西因为地处黄土高原,土地非常贫瘠,并且因为土地贫瘠其带来的粮食产能少,所以山西一带的人口也比较稀疏。同时,黄土高原带来的地势也比较高,非常适合防守作战,只要控制住山西,就可以凭借其为前进基地攻克关中地区。 其实,如果我们非要把山西一带的战略要地列举出来,这也非常简单。单从军事层面来分析,上党地区、安邑地区、汾河谷地、太原盆地是最具威慑力量和攻防覆盖力量比较全面的战略要地。 当然,如果想大军直取洛阳和关中两个地区,但太原盆地和汾河谷地便未有良好的战略机动优势,最好还是选择从安邑和上党方向屯兵、进军。

我们可以简单来了解一下这两个战略据点,首先是黄河大拐弯处的安邑,在历史上它还有一个威名赫赫的名称-河内,这也是进攻关中北方的必经之路。当然,说到上党,大部分朋友还是比较熟悉,当年秦国和赵国便是以上党为导火索,在其周边爆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 所以说,当刘秀派遣大将邓禹进攻关中时,便优先选择从北路进攻,也就是经安邑一带。最终,邓禹不负众望,在安邑战役中率先击败樊参和王匡,一举夺得安邑,并构建了自己的第二个前进军事堡垒。

随后,在上党一线作战时,邓禹顺利攻克更始帝的上党守军,并且还占据了天井关,从而有利于增强侧翼的护卫能力,保障大军可以直接举力先行进攻洛阳地区。 由此,当安邑和上党,乃至于上党周边的天井关被邓禹军队掌控以后,刘秀集团便直接占据了山西最为重要的战略要地,这也预示着更始帝时代的结束,刘秀时代的崛起。 最终,刘秀率领大军直接进攻洛阳,并且还派一队兵马抵住侧翼的敌军袭扰,最终于公元25年9月顺利攻克洛阳城。由此,刘秀也将洛阳定为了他的新首都。

至于为何刘秀要选洛阳作为首都,而不是长安,有以下原因。虽然说洛阳平原地区的粮食产能确实不如关中地区。 但是,洛阳平原地区比长安平原所在的关中地区更小,这就意味着不用花太多的兵力就可以进行有效防卫,并且因为毕竟靠近富庶的中原地区,各种资源补给能够更好地转运到洛阳地区。所以说,在乱世之中,洛阳便成为了一个绝好的战略重镇。

洛阳 其实,之所以刘秀会如此迅速地占据洛阳,还是因为当时关中地区的数个军阀混战,他们根本没有能力组织有效阻击战,甚至因为长时间的混战还造成了兵力空虚。所以,刘秀在攻克洛阳的作战中并没有付出太多的牺牲筹码。 当时,赤眉军趁着刘秀军队攻克洛阳,他们便顺利占据了长安,但是因为长期流寇作战的赤眉军根本不懂得社会作战的重要性(还有一个原因是邓禹率军钳制了长安周边地区,因此对城内的赤眉军形成了实际和心理上的双重压迫态势),导致他们将长安的粮食消耗殆尽以后,便转身离开长安。

长安 最终,数万赤眉军在没有固定后方基地的情况下被刘秀麾下大将冯异全歼灭在崤山一带,刘秀军队顺利占据长安。 随后,刘秀凭借河北和洛阳地区的后方后勤基地优势,为前线部队添置了充足的军需补给。并在汉中军阀延岑的衰败下,迅速进军汉中,一举统一了关中、汉中一带,并为一统天下做好了前期的资源堆砌优势。

公元36年11月,刘秀正式消灭公孙述,从公元22年11月南阳起兵算起,刘秀统一天下一共用了14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