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要求澳大利亚表态,战时是否愿出兵台海,澳当局的回应斩钉截铁。“若台海爆发冲突,澳大利亚是否愿出兵?”7月13日,澳大利亚国防工业部长帕特·康罗伊在澳广播公司(ABC)节目中面对这个尖锐问题时,斩钉截铁的回应:“我们不会讨论假设性问题。是否出兵,只能由当时的民选政府决定。”这一表态直接回应了美国国防部近期的施压。
帕特·康罗伊这个人,从小在悉尼长大,一岁就随家人搬到新南威尔士中央海岸,那地方海风吹着,社区氛围浓厚。他的爸妈都是工会骨干,常参与工党活动,这让他早早接触政治圈子。康罗伊有英国血统,因为他爸出生在英格兰的毕晓普奥克兰,但他后来主动放弃英国籍,就为了符合澳洲议会参选资格。
学校阶段,他先上埃塔隆公立小学,后来转到戈斯福德高中,还积极玩体育,加入沃伊沃伊足球俱乐部和戈斯福德橄榄球俱乐部。大学时,他选了悉尼大学经济学专业,2000年拿了荣誉学位。十五岁那年,1994年,他就入澳大利亚工党,当过青年工党州级和联邦副主席。进议会前,他从2000年起在安东尼·阿尔巴尼斯的选区办公室干职员,处理选民事务。接着,2000到2002年,他在林业工会当工业和政策官,2002到2004年给乔治·坎贝尔当顾问,2004到2008年转去澳大利亚制造业工会做全国经济学家,2008到2013年又给格雷格·康贝特当首席政策顾问和副幕僚长。2013年,他当选众议员,代表查尔顿选区,到2016年选区撤销后换成肖特兰选区。他属于工党左翼派系,当过议会左翼召集人。
在影子内阁里,他管过基础设施、气候变化、能源,还协助国际发展和太平洋事务。2022年大选后,他进阿尔巴尼斯内阁,当国防工业部长和国际发展及太平洋部长。2024年7月内阁调整,他升入内阁,2025年选举后,职责变成太平洋岛屿事务部长,但国防工业部长没变。在这个职位上,他推动采购新海军导弹、巡航导弹和高机动火箭炮系统。他有两个孩子,还维护个人网站分享工作动态。
这个事件的核心,是美国国防部在2025年7月13日通过媒体报道,向澳洲和日本施压,要求明确在台海潜在冲突中的立场。澳洲国防工业部长帕特·康罗伊在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节目上,直接说澳洲不谈假设问题,出兵得看当时政府怎么定。这回应了美国国防政策次长埃尔布里奇·科尔比的推动,他私下找澳洲官员谈,想知道盟友会怎么配合,尽管美国自己对台湾防御保持战略模糊。
澳洲国防部之前就婉拒了美国想把“护身军刀”演习从本土防御转向台海干预的提议。康罗伊还提到对太平洋形势的担忧,但强调澳洲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这基于国家利益计算,比如经济依赖中国,锂矿出口87%去中国,铁矿石65%,这些产业占政府税收23%。中澳关系紧张期,澳洲丢了12万个岗位,制造业就业9%受影响。教育出口也靠中国留学生,2025年有望回升到240亿澳元峰值。澳洲联储模型显示,如果跟美国脱钩,澳元可能跌到1比0.58美元,引发30年最严重通胀。康罗伊的回应是战略模糊,引用澳新美条约第四条,只限太平洋领土受攻时义务,避免台海纠缠。
政治上,留给未来政府弹性;军事上,参与美军演但不承诺作战,保持合作又自主的平衡。这源于2003年伊拉克战争教训,当时霍华德政府跟美国走,导致澳洲军队陷泥潭,国际声誉损。所罗门群岛与中国安全合作触动澳洲神经,但实际是警务协议,没军事条款,不像媒体炒的建基地。太平洋岛国如巴布亚新几内亚,更需要中国基建,不是美国军舰。斐济等把海平面上升当最大威胁,不是中国。澳洲国立大学研究显示,岛国接受中国援助时常加“不选边”条款,这小国智慧反过来影响澳洲政策。中国经济体量达美国80%,RCEP贸易额破2.5万亿,区域国家扛不住脱钩代价。
事件后,澳洲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继续访华行程,从上海到北京再到成都。7月14日,他在上海对媒体说,与中国稳定关系能带来就业机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