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火火
上映7天票房逼近50亿,荣登历年春节档票房榜首;上线3天后票房连续逆跌5天;在映期间平均排片超48%、2025年春节档票房贡献占比达50.09%;上映10天内登顶中国影史史冠近在眼前……
以上都是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下文简称《哪吒2》)取得的优异成绩,堪称今年院线电影王者。早在映前,从业者和观众就因第一部及第二部前期宣传,料想其票房不差。
但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它仍势如破竹,成为票房与口碑担当。呈现出以一敌五的态势,是大家没想到的。“主要是担心《哪吒2》在较短的春节档不占优势,毕竟第一部是靠口碑发酵起来的,再加上一个漫长的暑期档为影片积累了大量票房。”
从业二十多年的动画人鱿鱼称,动画电影一直被暑期档“禁锢”在小众儿童娱乐边缘,难以脱离。但近几年市场悄然蜕变,今年尤甚。
一方面是品质、口碑一直不错的《熊出没》系列扎根春节档,成为票房口碑双收常客,为动画电影春节档发展奠基。另一方面是《哪吒》系列开创动画电影商业新局,《哪吒2》用实力打破大众对动画电影的刻板印象,证明其在多方面潜力无限。
虽然两个系列的影片在以往和当下的表现都不错,尤其是《哪吒2》以一骑绝尘的态势硬控电影市场,但动画电影行业长期以来面临的难题,仍没到解决的时候。
《哪吒2》票房“暴走”之后呢?
“太燃了,调子起得太高了,后面的故事怎么做啊!后面的人怎么做啊!”
在武汉做动画的策划墨墨看完《哪吒2》后,先是替主创团队担心后面的续集,紧接着又想到了自己手头上正在跟进的一部动画电影。“现在看我们的项目太拉垮了,我们得学会另辟蹊径,挖掘新题材、新视角,讲清晰的故事,刻画纯粹的人物。”
正如墨墨所言,《哪吒3》将面临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哪吒2》已经将故事的精彩程度、画面的震撼效果推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观众的期待值也随之被无限拉高。“导演的职责就是调动观众的情绪,能够让观众把自己交给导演。”
北京动画人老陈在观影后分析道,“《哪吒2》卖座就是因为它让观众沉浸在故事里,让观众随着角色的命运起伏或欢笑或落泪,但对于《哪吒3》来说,这既是优势也是枷锁。”
这意味着主创团队不仅要在剧情上继续深挖,既要延续前作的世界观与人物成长脉络,又得给出全新的冲突与惊喜,还不能让观众感到重复与乏味。
而在画面表现上,如何突破《哪吒2》的视觉极限,打造出更具冲击力的特效场景,也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观众的失望情绪,导致口碑下滑。北京某动画公司的制片小弥看完《哪吒2》,先感叹的就是满屏的特效让她感受到了“不计成本的快感”。
“天花板就是天花板,我们还在抠抠搜搜地用镜头、用特效来节省经费,但人家《哪吒2》大战已经升级到上万只妖了。”小弥告诉骨朵,《哪吒》系列在动画行业堪称难以量产的个例。
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目前许多动画电影的制作成本、投资体量难以达到《哪吒2》的高度,这导致一些动画的特效镜头数量相对较少,质量也相对低下,难以吸引观众。
“谁都想把故事讲流畅、把画面做极致,但是钱和人很重要。”墨墨透露,《哪吒2》的整个工业化流程和资金实力,即使放到大卡司、大制作、大流量的真人项目来看,也能相提并论。“贵有贵的道理,但饺子导演只有一个,所以《哪吒2》也只有一个。”
目前,《哪吒2》一骑绝尘的表现,在动画电影市场激起了千层浪。而同属春节档动画电影阵营的《熊出没·重启未来》,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轨迹与发展态势。
《熊出没·重启未来》稳定发挥,
合家欢成票房公式
2月1日《熊出没·重启未来》票房达6229.43万,升至春节档第四,此后四天稳坐该位。作为2025年春节档唯二的动画电影,《重启未来》目前的成绩确实不如前两部“科幻系列”的表现好。
一方面来自爆款王《哪吒2》的上映,抢占了同属于动画电影的《重启未来》部分票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熊出没》一直都不属于短期发力的选手,主打一个苟在影院、持续加密匙。
“目前各个平台预测《重启未来》的最终票房都没超过10亿,但我还是觉得有希望破10亿的。”杭州动画导演小芋认为,《重启未来》的票房在接下来的两周会迎来持续抬头。
一是《熊出没》系列本身拥有庞大且稳定的观众基础,受众忠诚度较高,后续观影人群有望持续入场;二是《熊出没》系列在春节档一直主打细水长流的放映模式,凭借不断延长的放映时间,增加票房收入。
“今年《重启未来》的剧本质量并没有下降,但也很难打破20亿的天花板了。”因为从2019年就开始做低幼动画,小芋深知低幼动画IP除玩具业务是盈利点外,其他业务都难以在短期内有所起色。但他也告诉骨朵,《重启未来》8天就卖出5.31亿,放在动画电影赛道里也不算差。
对于低幼动画IP的番剧来说,不论是首播、首映还是在平台、卫视轮播都很难获得收益,而积年累月的播放只能为IP积累知名度和传播度,只有动画院线电影成功,才能够实现商业闭环。
“《熊出没》IP确实是耕耘出来了。”深挖《熊出没》院线电影的过往,口碑和票房其实是从《熊出没·变形记》开始走向上坡路的。“大家都能看到《熊出没》院线电影团队的进步,不论是故事结构、叙事水平都明显提升了。”
据了解,《熊出没》系列内容分为番剧和院线电影两个板块,一个板块主要推出季播形式的番剧,一个板块主要负责院线电影的开发,电影板块的前身是《熊出没》系列网络大电影板块。因为两个板块是两个品类的内容,所以在内容的主题、情节、节奏上需要完全区分开。《熊出没》系列虽然是以一年一部的速度在春节档和观众见面,但其实每一部作品的剧本打磨至少需要两年。
而《熊出没》团队在创作之初,就已经确定好了动画番剧主打低幼市场积累IP基础,院线动画侧重合家欢内容,以获得更多、更久的票房支持。经过十多年的创作经验,整个动画电影团队对电影剧本的把控也越发娴熟。
在小芋看来,儿童并没有主动购票权,即使他们想看《熊出没》院线电影,但只要有一次剧本拉垮,导致有购票权的爸妈抵触看动画电影,那么在第二年必然会流失一定客户,但《熊出没》系列院线电影本身的品质过硬,直接避免了这个问题。
“合家欢是一门好生意,在不同赛道的不同定位,能够决定一个IP的基本盘。”
上桌容易,留下难
《哪吒2》的猫眼票房预测从最初的67亿上升到72亿,再到现在的87.38亿,这一路上扬的数据走势,直观反映出影片在市场上持续攀升的热度与观众爆棚的期待值。“冷静下来想,其实谁也复制不了《哪吒2》,谁也复制不了《熊出没》系列电影。”某动画公司宣传总监冯猛说。
得知《哪吒》系列动画电影累计票房破100亿,《熊出没》系列动画电影累计票房破80亿后,冯猛先是为动画电影市场崛起而兴奋,但紧接着又陷入了沉思,他意识到对于当下所有动画电影创作者而言,很难从《哪吒》《熊出没》系列的成熟模式中借鉴经验。“抛开资金支持和不限制创作周期不谈,不是每部动画电影都能有一个像饺子一样能够讲好故事,能协调并管理好团队的导演。”
目前《哪吒2》的成功,一方面在于影片本身过硬的质量,无论剧情、特效还是角色塑造,都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排片和上座率的良性循环。对于院线来说,收益分为票务收入和其他收入,而《哪吒2》能够带动人流走进影院,影院的其他收入也随着观影人数的增加而水涨船高。但即使如此,动画电影在电影市场的行业地位也还是很难改变。
一方面是《哪吒2》属于超级重工业动画电影,不仅制作时间长达五年半,参与制作的高精尖动画人才也超过了4000人,基本上等于举全国之力才打造出这样一部作品,其制作成本与资源投入之高,对于绝大多数动画制作团队而言,是难以企及的。
另一方面是《哪吒》系列并非原创IP,它依托的是经典神话故事,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广泛的受众认知基础,这是很多原创动画IP难以复制的先天优势。
还有一方面是,动画电影市场长期以来存在受众圈层固化的问题,尽管《哪吒2》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并不能就此改变动画电影在大众认知中偏向低龄化或特定群体的固有印象,在破圈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国产动画电影除了《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可以说是根本没有国民级原创IP出现,像被称为国漫之光的原创动画电影《大鱼海棠》虽然脱离了神话体系,但离国民级IP的定位还差得远呢。”
与右玉有一样想法的,还有动画人老陈。“没有熟悉的人物、熟悉的背景,观众很难走进影院看动画电影的。”在他看来,接下来要改编的《笑傲江湖·曲一》《聊斋:兰若寺》《三国第一部:争洛阳》《水浒1:风雪山神庙》《朝花·夕拾》等作品,虽然还是没有摆脱对经典IP或知名故事背景的依赖,但也确实能借助已有高知名度的元素,吸引观众的关注,降低观众对动画电影的接受门槛。
“也许当原创动画打造出国民级IP,打破圈层固化,平衡好成本和质量,且不靠经典IP就能吸引大量观众时,动画电影才能彻底留在桌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