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回到白宫没多久,二话不说就甩出高关税大棒,把中美贸易战又搞得火药味十足。

眼看着美国国债规模已经突破36万亿美元大关,特朗普政府开始铤而走险,打起了中国持有美债的主意。这一系列动作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算盘?谁又能在这场没硝烟的较量中笑到最后呢?


眼看中国决不妥协,36万亿美债还不上,特朗普决定铤而走险


史上最高债务让特朗普坐不住了

先说美国那边,光是数字就够吓人的。

截至今年3月,美国国债总额冲到了36.56万亿美元,占GDP的140%,创下历史新高。这啥概念?就是美国一年挣的钱,连自己欠的债务本金都还不上,还差了40%。

细分开看,公众持有的债务约29万亿美元,政府内部持有的债务约7.4万亿美元。说白了,美国政府不是从左口袋掏钱放右口袋,就是借新债还旧债,越滚越大。财政部那帮人肯定睡不好觉了。

最要命的是利息支出。

据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2025财年美国政府光是付利息,就得掏出9520亿美元,占GDP的3.2%。

这个数字比美国在医疗保险上的开支还多,成了仅次于社会保障的第二大联邦开支。明年这个数字还会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简直是个无底洞。

拿历史数据横向比,美国的财政状况正冲着悬崖狂奔。利息支出占联邦收入的比例今年底将达到18.4%,也就是说政府收到的每5美元税收,就有超过1美元要用来付债务利息。


眼看中国决不妥协,36万亿美债还不上,特朗普决定铤而走险


到2035年,这比例会涨到22.2%。

特朗普政府现在可是左右为难。一边是债务利息像个吸血鬼一样,把政府在基建、国防和民生方面的钱都吸走了;另一边,要是想削减赤字紧缩财政,又可能引发经济衰退,那些支持他的选民肯定不干。

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急需一个背锅侠,于是,他就盯上了中国。


眼看中国决不妥协,36万亿美债还不上,特朗普决定铤而走险


中国持美债: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减持

再看中国这头。作为美国的第二大债权国,中国持有的美债一举一动都被盯得死死的。

根据最新数据,截至今年2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为7843亿美元,仅次于日本的1万多亿美元。

有意思的是,中国手里的美债规模近年来是直线下降。从2013年11月的峰值1.317万亿美元到现在,已经缩水了40%左右。尤其是去年全年,中国在12个月中有9个月都在减持美债,累计减了573亿美元。

这背后肯定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有深思熟虑的战略考量。


眼看中国决不妥协,36万亿美债还不上,特朗普决定铤而走险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直言不讳的指出:"中国减持美债是为了外汇储备多元化,这已经成为一个长期趋势。"

随着全球局势越来越复杂,中国不想把鸡蛋都放在美元的篮子里,万一哪天美元真出事,那损失可就大了。

中国这几年一直在增加黄金储备,现在的官方黄金储备已经超过2500吨,排到了全球第五。

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也在提速,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越来越多地用人民币结算。这些都表明,中国正在悄悄布局,应对未来可能的美元风险。


眼看中国决不妥协,36万亿美债还不上,特朗普决定铤而走险


特朗普的关税炸弹引爆美债危机

特朗普这人一上台就是一通猛操作。

今年4月初,他一声令下,签了个行政命令,宣布对所有国家征收10%的基础关税,对贸易逆差大的国家还要加码。

中国自然成了主要目标,被痛宰了145%的高关税。这简直是个离谱的数字,比特朗普上一任期的关税水平还要狠。中国也不是好惹的,立马反击,对美国商品征收125%的关税。这场贸易战的烈度,让2018年那轮都显得小巫见大巫了。

但特朗普可能没料到的是,他的关税政策居然引发了美债市场的地震。

4月中旬,美国国债突然遭遇了自2019年以来最严重的抛售潮。10年期国债收益率几天内从3.9%飙到了4.6%左右,3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突破了5%大关。这在和平时期简直闻所未闻。

更奇葩的是,按常理说美债是全球避险资产,国际形势越紧张,越应该有人抢着买美债当避风港。但这次却完全相反,全球各路资金纷纷抛售美债。

这说明什么?说明投资者对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信心崩塌了,对美元的长期信用也产生了怀疑。

市场反应之激烈,连特朗普都吓了一跳,急忙宣布对大多数国家暂停关税90天,只保留了对中国的高关税。这种朝令夕改,更是让市场对美国政策的稳定性产生了深深的质疑。


眼看中国决不妥协,36万亿美债还不上,特朗普决定铤而走险


从金融到军事:中美博弈全面升级

美中之间的较量,早就不是单纯的贸易问题了,而是延伸到了金融、军事等全方位领域。表面上看是贸易战,实质上是大国角力的全面升级。

金融对抗这块,中国手里的近8000亿美元美债确实是一张重量级筹码。

理论上,中国可以通过抛售美债给美国制造麻烦。但美国前财政部长耶伦却说:"中国不会这么干,因为这样会让人民币升值,损害中国自身利益,还会影响全球金融稳定。"

为啥中国没把美债当武器用?原因很简单,这是把双刃剑。

大规模抛售美债,美元会贬值,中国手里剩下的美元资产也会跟着缩水。同时,人民币升值会让中国出口商品变贵,伤害出口企业。而且,要是引发全球金融动荡,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也会受损。

比起剑走偏锋,中国选择了更稳健的策略:一边慢慢减持美债,一边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多元化储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既能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又不会引起市场恐慌。


眼看中国决不妥协,36万亿美债还不上,特朗普决定铤而走险


军事博弈方面也是暗流涌动。

美国今年年初通过的《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砸了8950亿美元用于军费,创下历史新高。这笔钱里有相当一部分是用来围堵中国的,特别是"台海危机应对"和"印太地区军事力量提升"这两块。

然而,美国想通过军事施压遏制中国发展,中国却不会上这个当。中国在推进军事现代化的同时,始终坚持国防性战略,不会陷入美国希望的军备竞赛陷阱。

有意思的是,美国这么高的军费开支,反倒加剧了它的财政困境。

年年8000多亿的军费加上近万亿的利息支出,美国的财政能扛得住吗?在这种沉重负担下,美国想保持全球霸权的野心,恐怕越来越难实现了。


眼看中国决不妥协,36万亿美债还不上,特朗普决定铤而走险


特朗普的关税牌打错了算盘

特朗普祭出高关税大棒冲着中国去,心里盘算的无非是三件事:一是兑现竞选承诺,向支持者表忠心;二是逼中国在贸易问题上低头;三是给美国经济困境找个背锅侠。

但现实狠狠地抽了他一耳光。高关税政策不但没有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反而惹怒了全球市场。美股坐过山车,美债遭遇抛售潮,投资者对美国经济政策的信心一落千丈。

华尔街的那帮大佬们急得直跳脚。摩根大通的CEO戴蒙直接放话:"破坏美国国债信誉,就是在自掘坟墓。"前财长萨默斯也不客气地批评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鲁莽而危险",可能引发全球经济混乱。

面对市场的狂抛美债和华尔街的强烈不满,特朗普政府不得不向大多数国家示好,提供90天的关税豁免期。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甚至公开表示,美中之间的高关税水平"不可持续",双方都需要调整关税政策。这不是明摆着服软了吗?

对中国来说,特朗普这一通操作反而创造了战略机遇。一方面,借机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另一方面,通过区域合作协定,开拓更多国际市场,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

中国在应对特朗普高关税时表现得特别冷静,没有盲目升级贸易战,而是精准反击,同时继续推进自己的开放战略。这种从容不迫的态度,显示出中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成熟和自信。


眼看中国决不妥协,36万亿美债还不上,特朗普决定铤而走险


中国怎么应对这场金融博弈?

面对美国的经济压力和美债风险,中国早就制定了全方位的应对策略。

首先是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今年一季度,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已经达到27%,比五年前提高了将近一倍。尤其是能源贸易,跟俄罗斯、伊朗、沙特这些国家的贸易,大部分已经用人民币结算了。这样一来,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就会慢慢降低。

其次是多元化外汇储备。中国正在增持黄金,减持美债,让储备结构更加均衡。这样即使美元出现大幅贬值,对中国的影响也会小很多。

第三是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跟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这些都有助于减轻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第四是加强科技自主创新。芯片、人工智能、新能源这些关键领域,中国正在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攻关。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


眼看中国决不妥协,36万亿美债还不上,特朗普决定铤而走险


结语

美中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竞争成了主旋律,但双方也有合作的需要和空间。未来怎么走?从目前的趋势看,美国的财政和债务困境只会越来越严重,而中国的综合实力则会继续增强。

美国那边,36万亿美元的债务是个定时炸弹。利息支出占联邦收入的比例不断上升,财政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如果通胀反弹或投资者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美国的债务负担会变得更加沉重。特朗普政府在某些领域会继续对中国施压,但也不得不在其他领域寻求合作,以服务美国利益。

中国这边,战略重点很明确: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在美债问题上,会继续稳步减持,同时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逐步减少对美元体系的依赖。

军事上,中国坚持国防现代化,提升战略威慑能力,确保国家安全。但不会追求全球军事霸权,也不会掉进军备竞赛的坑里。

从历史规律看,美国霸权正面临典型的"帝国过度扩张"问题——花钱太多,债务太高,而中国则稳步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正在悄然改变。这个大趋势已经无法逆转,就像英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中分析的那样,经济基础变了,国际格局迟早会跟着变。

在这场没硝烟的较量中,谁能保持战略定力,谁就能笑到最后。中国不急不躁,从长计议,完全有信心在这场博弈中掌握主动权,赢得更光明的未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