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一财经报道,近期正在欧洲调研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巴黎索邦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永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最新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德国经济二季度的萎缩幅度超过预期,目前看,欧洲“经济火车头”要摆脱困境,今年恐怕无望,叠加关税影响,复苏可能要等到2026年之后。另,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德国今年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0.3%,较7月预估下降0.1%的跌幅进一步下修。
德国总理默茨
德国是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原本,德国是欧洲最具经济优势的,德国具有相对欧洲其它国家来说具有抗衰退的韧劲。
首先,德国制造业领先,工业实力雄厚。德国是工业4.0的先行者,在汽车、机械、化工、电子等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2023年大众集团全球销量超900万辆,宝马、奔驰等品牌在高端市场占据重要份额。此外,德国拥有众多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企业,这些企业虽知名度较低,但技术实力雄厚,例如精密机床、工程机械等设备制造技术全球顶尖。
其次,德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出口创利占有优势。德国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三大出口国地位,2024年出口额达1.66万亿美元。其产品以高品质和技术含量著称,主要出口车辆、机械、化工产品等,出口额占GDP的比重较高。
再次,德国的研发投入比率高,创新能力强。德国研发支出占GDP比例长期保持在3%左右(2023年为3.1%),重点布局工业4.0、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等领域。例如,德国通过政策支持(如减税方案)推动企业增加机械设备和研发支出,西门子、大众等企业将受益。
此外,德国还拥有完善的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稳定的金融支持,保障经济平稳运行。
但是,德国经济却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是德国的支柱产业汽车业,综合各方数据可以看到,德国支柱型产业汽车工业惨遭美国关税政策波及。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基于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的最新研究,德国工业就业人数持续下滑,其中备受瞩目的汽车产业领跌,此次下滑相当于德国汽车行业总就业人数的近7%。
被称为“欧洲经济引擎的德国,其经济正在失速,德国连续三年陷入经济萎缩,2025年第二季度GDP环比下降0.3%,远超预期。面对这一严峻现实,总理默茨罕见公开承认:“我们经济的大部分领域已不再真正具有竞争力。”数据显示,德国面临三重打击,加速衰退:商品出口下降0.6%,机械设备支出暴跌1.9%;投资大幅下降1.4%,制造业和建筑业表现远逊预期;家庭消费持续疲软,就业市场前景黯淡。也就是说,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即出口、投资、内需三方面,德国都遭遇挫折。更令默茨担忧的是,美国15%的关税冲击开始全面显现。美国市场占德国出口的10%,是汽车、化学品等核心产品的关键出口目的地。
德国衰退
首先,德国经济遭遇衰退,其实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源成本大幅攀升。俄之战爆发后,西方对俄制裁,德国也加入了反俄援乌行列,并逐渐站在前列,而德国原本尽快俄罗斯廉价天然气数额是比较大的,俄乌冲突后,德国失去了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的进口,转而要向美国或其它国家进快价格较高的天然气,这给德国工业带来的冲击远超预期:化工巨头生产线被迫关停,钢铁厂将产能迁往美国,能源危机导致德国一年损失4000亿欧元,相当于GDP近10%。
德国经济与能源部长卡特琳娜·赖歇紧急呼吁:“必须降低能源价格,减少繁琐程序,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德国经济衰退的另一个原因是,企业外逃,企业成本攀升,临近破产,这不得不使德国企业考虑外迁。德国企业破产激增创历史纪录,2024年德国企业破产数达2015年以来最高水平。而且,德国的企业产能外迁越来越多,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将百亿欧元投资转向美国,汽车供应商博世在匈牙利扩产;斯柯达品牌计划将部分产能转移至中国,但官方尚未确认整体产能外迁计划。大众汽车第二季度税后利润暴跌36%,正计划通过优化生产布局降低成本。
德国经济与能源部长卡特琳娜·赖歇
其次,政治内斗和强硬的反俄援乌立场,正在加剧德国经济衰退。
比如,关于5000亿欧元救市计划陷入僵局。默茨政府手握5000亿欧元特别基金,计划投入基础设施和军队建设,但联盟内部却为资金使用爆发激烈争吵:社民党财政部长提出增税可能性,立即遭到保守派联盟伙伴的强烈反对。经济与能源部长赖歇强调:“德国企业的税负已经很高了,我们需要讨论的是减轻税负,而不是增加税负。”
再次,在对待俄乌冲突问题上,默茨上台后,其立场越来越强硬,这使德国花费更多资金援助乌克兰。记得在俄乌冲突开始时,德国许诺援乌的是钢盔,而到了近期,德国不仅坚持继续加强援乌,而且,还走在援乌前列,德国自2025年3月起向乌克兰交付超过50辆“豹2A7”和“豹2A6”主战坦克,并主导联合军援计划,覆盖火炮、无人机、远程火箭炮等装备。IRIS-T防空系统成功拦截98%巡航导弹袭击,LUNA NG战术无人机创下连续巡航22小时纪录。 截至2025年6月,德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金额已突破180亿欧元,成为欧洲最大援助国。全年援助预算达230亿欧元,涵盖主战坦克、防空系统、无人机等先进装备,并建立快速军援走廊和协调中心提升物流效率。
此外,德国与乌克兰签署联合生产协议,在乌克兰境内组装和维护坦克及装甲车。莱茵金属公司建立远程数据分析中心,通过卫星实时监控装备状态,实现智能化维护。德国甚至还答应与乌克兰合作,在乌克兰境内建军工厂,联合制造远程打击武器。这样的举动在欧洲国家中是“创举”。
还有,德国还联合波兰、斯洛伐克等国建立“快速军援走廊”,缩短装备运输时间。设立“乌克兰军援协调中心”,实时调度物资运输。默茨政府如此积极援乌,自然是要增加投入,而当德国经济已经处于衰退时期,默茨政府却花大量的资金在援助乌克兰方面,这引来了非议。
部分德国民众对持续援助持保留态度,认为乌克兰未显著改变战局。默茨政府拿出大量资金援乌,却置国内经济民生于不顾,这不可接受。德国选择党领袖魏德尔多次批评默茨政府的援乌行动。她认为默茨政府用纳税人的钱购买美国武器援助乌克兰,却未解决国内民生问题,如电费上涨、税收增加等问题。
魏德尔还指出默茨政府违背竞选承诺,延续上一届政府的援乌政策,并批评其“用纳税人的钱买美国武器援助乌克兰”,称这种行为“消耗了大量本国资源”。她还质疑默茨政府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认为其“推动德国军事化”的行为不仅加剧了德国的经济压力,而且还威胁欧洲安全。
德国选择党领袖魏德尔
其实,德国经济严重下滑,反映了欧洲经济正在走向衰退。
首先,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引擎,德国经济下滑,会影响欧洲其它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德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其出口依赖欧元区及全球市场,也对欧元区经济增长其重要作用,德国出口受挫,欧洲出口也局势不妙。
其次,德国作为欧洲经济核心体,其经济表现直接关联欧洲整体发展态势。德国能源成本持续上升,导致制造业竞争力下降,并引发欧洲高耗能产业市场份额流失。能源价格冲击削弱了欧洲工业竞争力,迫使企业迁移至能源成本更低的地区。在这方面,德国是很典型的,德国原本依靠俄罗斯价廉的天然气,使工业企业保持较低的成本,而且能源价格攀升,尤其德国要购买美国等国的较高价格的天然气,工业制造业成本攀升,竞争力下降,加上“关税战”的影响,逼得德国工业企业不得不产能外迁。而欧洲的不少国家也有类似的状况。
此外,俄乌开战以来,德国政府反俄援乌立场越来越强硬,这一方面因制裁和“脱俄”政策,加剧了欧洲能源危机,导致德国等欧洲国家工业生产受阻;另一方面,欧洲援乌不断加强,负担越来越重,尤其是当美国宣布停止援乌之后,欧洲的负担就更重了,需要拿出更多资金来援乌乌克兰。尤其是要通过购买美国的武器来提供给乌克兰,这让美国军工复合体争取利润,而欧洲却要掏钱又赚不到利润。总之,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使欧洲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进一步抑制了欧洲经济复苏动力,而经济衰退也更严重了。
所以,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或称为是“欧洲经济的引擎”,德国所遭遇的经济严重下滑状况反映了欧洲经济正在进入衰退,欧元区经济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局势,甚至也包括英国经济,区域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能源成本上升,援乌面临越来越严峻局势,特朗普发动“关税战”的消极影响,加沙欧洲领导人不冷静的决策,比如对于东方国家的强硬贸易态度等,这导致了欧洲经济已经进入衰退。
欧洲走向衰退
欧洲经济进入了衰退期,其主要原因是:
第一,欧盟2023年因制裁反噬和冲突援助支出增加,预算压力显著。能源和食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通胀压力居高不下。
第二,欧洲央行自2022年7月连续加息10次,累计加息450个基点,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上升,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动力不足。2023年三季度欧元区GDP环比萎缩0.1%,欧盟GDP环比零增长,四季度技术性衰退风险加剧。
第三,2025年5月欧元区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低于荣枯线,德国、法国分别录得三年新低。欧央行紧急启动500亿欧元购债计划,但负利率环境下银行信贷收缩,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不降反升。欧元汇率走强加剧出口压力。
第四,2025年6月,欧元区出口额同比下降超过10%,6月出口数据:欧元区出口额为2372亿欧元,同比下降10.4%;对美出口数据:对美国出口额同比下降超过10%,直接反映关税政策冲击; 叠加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导致出口持续下滑,欧洲元区经济非常严峻。
在这种局势下,欧洲领导人还竭力在掏钱援乌,截至2025年8月,欧洲对乌克兰的援助金额数量不少,2025年8月,欧盟宣布向乌克兰提供47亿欧元援助,这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单笔金额最大的援助。该资金分为三部分:30.5亿欧元用于加固东部和南部战线;10亿欧元作为宏观金融援助;6亿欧元来自挪威,用于采购防空系统。此外,2025年8月,欧盟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签署协议,提供5亿欧元贷款支持乌克兰燃气储备。总起来看,欧盟及挪威等欧洲国家近期对乌克兰的援助总额超过130亿欧元,涵盖军事、能源、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欧洲经济衰退,援乌却在增加,欧洲领导人的决策正引来欧洲不分民众越来越强烈的反对声,也使反对派加强对其决策的抨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