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8 世纪,欧洲绘画正处于新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过渡时期,风格丰富而多变,其中就有从风俗画派生出来的幻想画。作为幻想画的重要创作者之一,托马斯·庚斯博罗吸收法国与弗兰德斯画家的绘画风格,结合英式自然主义,以幻想画形式呈现作品,形成其独特的风格。
他采用类似于剪辑师的创作方式,将乡村人物与风景进行重组,对现实生活进行再创造,试图阐释对“美”的新理解,这也反映了英国风景画发展早期的一种艰难状态。
幻想画
幻想画一词,最早可追溯至弗图1737 年用于记录活跃于英国的法国画家菲利普·梅西(1689-1760)的绘画风格文本中。然而,早在 8 世纪左右,英国史诗《贝奥武夫》中就已经使用“嶙峋怪石”、“阴森的沼泽小路”、“巍峨峰峦”、“澎湃巨浪”、“青草池塘”、“水中鬼火”等词汇来描写格兰道尔池塘,在肯尼斯·克拉克眼中,这些词汇几乎包含了构成幻想风景的所有元素。
早在 15 世纪,艺术家已经能够以一种公正不倚的态度看待原始的自然景观与自然灾害,并从中产生出令人愉悦的恐怖,由此,他们也成为了克拉克眼中的浪漫主义者。如 16 世纪意大利画家皮耶罗·迪·科西莫所绘《森林之火》便展现了未经人类驯化过的自然景象,画家将森林火灾归因于树枝偶然堆积摩擦,对原始生活进行了富于想象的阐述。
阿尔特多费在其《亚历山大之战》中重点描绘了天空中光的翻动与震颤,这种光辉使人感到惊奇。从广义上来看,幻想画应当指所有包含着幻想因素的绘画作品,但在曼宁的描述中幻想画拥有自己的传统,其发源于法国感伤现实主义风格。除了梅西耶,格勒兹、夏尔丹和布歇三人在幻想画发展初期拥有一定的影响力。
格勒兹作品《女孩与鸟》描绘了书商女儿卡弗涅娥尔面对一只死去的小鸟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的不幸之事而悲痛欲绝的场景,呈现伤感情绪的同时也寄托画家自己的理想。夏尔丹绘制过与格勒兹风格类似的作品,主要表现在制造可见物幻影的同时,又超越了对现实的轻易服从;布歇则是把感伤现实主义融入十分矫揉造作的法国洛可可牧歌式风格中,并以铜版画的形式广泛流传。
法国感伤现实主义绘画风格也在影响着英国与西班牙的画家。曼宁指出,梅西耶尽管活跃于英国,其作品与同时代的法国绘画作品相比仍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含有洛可可式的无礼39。亨利·罗伯特·莫兰《女仆用肥皂洗亚麻细布》中的人物形象来源于梅西耶的绘画传统。弗朗西斯·惠特利的幻想画在 1783 年之后通过查尔斯·奈特等人的雕刻而广为流传,也反映出了格勒兹及其模仿者带来的深刻影响。
再以小约翰·费伯的作品《圣经课》为例,可明显感受到夏尔丹对当代国内现实主义的影响,夏尔丹也影响了雷诺兹最早的幻想画《读书的男孩》
庚斯博罗的幻想画
由于英国的地理环境相对封闭,英国美术与欧洲大陆的艺术存在脱节现象,其发展也相对缓慢。17 世纪,大批国外艺术家来到英国,担任宫廷画师,如鲁本斯及其学生凡·戴克,德国的小汉斯·荷尔拜因等。外来画家的绘画风格影响着英国画坛,导致英国画坛一直没能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画派。
对于 18 世纪早期的英国而言,讽刺意味开始盛行,从文艺作品中体现出来。文学方面,乔纳森·斯威夫特采用双重镜像的手法运用幻想书写《格列佛游记》中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用以讽刺英国议会中无意义的党派斗争。艺术方面,荷加斯基于对社会的犀利观察,致力于现代伦理题材讽刺画,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政治意味的商业版画,成为第一位赢得国际声誉的英国画家,此情形为英国其余艺术家同行带来了信心,也树立了威望。
在荷加斯之后,英国缺乏本土杰出画家的境况随着雷诺兹、庚斯博罗等人的出现得到改善。18 世纪早期的英国受到机械复制时代的冲击,肖像版画的生意变好。在洛可可风格的影响下,肖像画的形式演变成一种不完全写实的创作方式,即把对象附会成为某个神话或是历史故事中的人物,并在叙述故事的同时表现对象本身的体貌特征。肖像画生意从伦敦开始向外扩散,直至庚斯博罗在巴斯凭借肖像画树立响亮声誉后,获得了乡绅贵族与时尚人士的造访。
雷诺兹于 1750 至 1752 年期间在意大利研究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及其传承人们的绘画作品,认识到英国公众不会接受除了肖像画以外的任何绘画形制。因此,他将意大利绘画作品中宏大而正式的构图融入至其肖像画中,通过调整构图与人物姿势赋予带有英国特色的情感、优雅的明暗关系与亲密感。当时有部分历史学者根据雷诺兹绘画作品中的人物在意大利绘画和罗马雕塑作品中寻找对应的原型,并以此作为少数知识分子可以获得的乐趣。
自皇家美术学院成立后,雷诺兹当选为第一任院长,确认了其学院派风格的权威,庚斯博罗也作为皇家美术学院创始人之一,开始了与雷诺兹在绘画观念上的竞争,两人之间的竞争既坚决又绅士。如雷诺兹在皇家美术学院的演讲中提及宏伟风格的主导原则,“能表现出人物的活力、高贵与智慧,或是传达出深刻的哲学思想或英雄品质的作品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艺术 ”。
庚斯博罗却认为创作肖像画需要惟妙惟肖,只有牺牲一部分完美形式才可以提高作品的可信度。庚斯博罗虽然表面上看处处反对学院派的观点,实际上也是擅于质疑、反思的体现。思考带来实践,是艺术创新的必经之路。
庚斯博罗幻想画的特点
从第一章对于“幻想”与“想象”概念史梳理中,我们可以发现,“幻想”在大部分古代语境中几乎可以等同于幻想。直至新古典主义时期,两个概念的褒贬性质出现了微妙变化。因此,在庚斯博罗所处的 18 世纪,幻想画中的“幻想”既可以解读为与梦境、妄想相关的绘画主题,同时也可以理解为画家创作过程中的想象能力。
庚斯博罗所有的幻想画作品均绘制于其绘画生涯中的伦敦时期,从 1781 年开始,一直到 1788 年画家辞世,连续绘制了八年,共计 22 幅,仅占其绘画作品中很少一部分。其与真人等大的幻想画作品始于《一位牧羊人》,画中使用了一位小男孩的形象来表示牧羊人的形象,曾被形容为“圣詹姆斯街上的乞讨男孩”。《海梅克与熟睡的女孩》完成于 1788 年,是庚斯博罗生前的最后一幅也是同年唯一一幅幻想画作品。
1781 年,一位评论家试图解释庚斯博罗幻想画作品成功的原因,他以《一位牧羊人》为例,首先指出了这幅画来自于对人们熟知之物的再现;其次,画面中的人物拥有一个简单而富有表现力的姿势;最后,模特的脸十分英俊庚斯博罗幻想画的独特之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英国乡村环境作为画面背景,为简单乡村生活的描绘赋予了令人愉悦却不冒犯的趣味;第二,画面中的儿童拥有精心设计过的姿态,其面部表情往往十分平静,与现实生活中的活泼儿童形成了较大的反差,由此产生出幻想画特有的“时间永恒”感,在趣味、情绪、感伤之间寻找到平衡点;第三,从庚斯博罗摆放模型的思考习惯与交友特点来看,其幻想画本质上是依靠三维想象完成的图画,他将其称为“头脑中的组合”。庚斯博罗像一名剪辑师,将乡村风景、贵族儿童般的脸庞与姿态、乡村儿童的衣着分别从记忆中剪出,再重组,因此,其幻想画具备了同时期其他画家所不具备的英国戏剧舞台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