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剧《归队》开播后,收视率迅速攀升,酷云实时收视峰值2.8871%,欢网大数据实时收视峰值3.8110%,收视均值2.9047%,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已经突破21000。

1938年秋,抗联第二路军第五军排长鲁长山(老山东)带领18名抗联战士和鬼子在拐子河展开激战,他们打退了鬼子一次又一次进攻,抗联小队也伤亡惨重,18人的部队,最后只剩下一半。

哨兵报告东南方向冲上来100多个鬼子后,鲁长山立刻集合队伍,叮嘱大家突围以后去牡丹江松林镇的八棵松,找到最高最粗的那棵松树,把自己的名字刻上去,然后再到松林镇藏起来,等小队重新汇合后再归队。

这次战斗中,小队战士四喜等牺牲,整个小队只有汤德远兰花儿、鲁长山田小贵、高云虎福庆6人,双双结伴分散突围。

去松林镇途中,汤德远和兰花儿失散,高云虎和福庆失散,汤德远和福庆被抓进了鬼子大秃子岭劳工营,高云虎在松林镇被大阔枝救下藏了起来。

鲁长山田小贵在途中遇到了老把头王义山后,又遇到了兰花儿和胡子葱山小白马。

按照步兵战术原则,小队被数量上占优势的敌人包围时,应该集中力量打开一个缺口,进行集中突围,可是,鲁长山为何让小队分散突围再汇合呢?鲁长山的战术是不是错了呢?

集中力量突围的战术原则没有什么错,但是,一切要根据战场和战场外面的实际情况制定战术才行。

东北地区和关内情况是不一样的,东北虽然山区和森林密布,但是,由于东北的铁路和公路网,相比关内非常发达,鬼子和伪军,可以依靠铁路网和公路网,进行快速机动。

鲁长山小队如果集中突围的话,一是非常容易被鬼子和伪军发现,同时,也更容易被鬼子和伪军围歼。

所以,抗联小队最好的策略是分散突围后再汇合。

除了这些外,由于鬼子在东北实行并村的集体部落,并在集体部落里实行保甲制和连坐制,小队要是集中突围,很难绕过这些集体部落。

所以,鲁长山的战术是没有错的。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鲁长山为何带着小队等着鬼子和伪军进攻,为何不贯彻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游击战原则呢?

这个问题,牵涉到全面抗战的大形势。

鲁长山他们突围时,是1938年秋天,这个时候,关内的抗战刚刚进入相持阶段。鬼子的关东军,作为鬼子的战略预备队,一旦被调往关内,关内的形势可能会马上逆转。

所以,抗联部队和鲁长山抗联小队,就算被鬼子包围,也得咬牙打下去,能拖住一个鬼子,多消灭一个鬼子,都是对关内抗战的贡献。

形势需要抗联小队在战略上必须采取进攻策略,并在进攻中的局部,实施防御战术,目的就是拖住鬼子。

抗联在东北,要单独面对鬼子最精锐的关东军和伪军,并且还没有矛盾可以利用,其艰苦程度,在所有的人民抗战武装中,可以说是最艰难的。

越是这种情况,越需要真正的铁血男儿。因为,只有真正的热血男儿,才能在形势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还能实施进攻策略。

鲁长山抗联小队在松林镇汇合后,又同鬼子和伪军进行了两年的艰苦战斗。1940年,鲁长山抗联小队撤到邻国,在邻国进行休整和训练。

1945年大反攻前后,鲁长山将带领抗联小队回国,同鬼子进行最后决战。抗联小队回国前,已经相当于特种部队了,大反攻前的情报侦察工作,大反攻时破坏鬼子要塞等艰苦任务,就需要由小队来完成了。

《归队》剧中,兰花儿杀了一个鬼子后,被另外一个被她刺伤的鬼子打伤,葱山小白马杀了这个鬼子后,把兰花儿接到了自己寨子里。

鲁长山记得,小白马以前参加过抗日义勇军,不知道为何后来当了胡子。

1931年9.18后,东北的很多胡子都打过鬼子或参加过义勇军和抗联,但是后来,很多胡子都被鬼子收编成伪军了。

《归队》后续剧情中,小白马要娶兰花儿,鲁长山坚决不答应,小白马就和他大打出手,小白马甘拜下风。

鲁长山抗联小队重新汇合后,他能争取到一起打鬼子的胡子,估计除了小白马外,其他也不多了,抗联的艰难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