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与日本达成一项“规模巨大的”贸易协议,并称之为“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协议”。这是几周前外界仍认为难以达成的协议,也是特朗普设定的8月1日关税大限前的一场突围。

“美日史上最大”协议有何代价

“我们刚刚与日本达成了一项规模巨大的协议,这可能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协议。”特朗普在“真相社交”(Truth Social)上写道。几分钟后,他又在白宫东厅面对共和党议员正式宣布:“我刚刚签署了历史上最大的贸易协定;我认为这可能是历史上与日本签署的最大贸易协定。”

最后关头的胜利宣布

这份协议的核心内容是:美国对日本出口产品征收15%的“互惠”关税(低于先前威胁的25%),同时特朗普声称,日本将向美国追加5500亿美元投资,美国将获得其中“90%的利润”。不过,特朗普并未具体说明这些投资将如何运作或利润如何计算,也没有正式条款对外公布。

“美日史上最大”协议有何代价

日本首相石破茂回应称,政府将“仔细”审查协议细节,并准备与特朗普总统进行电话或面对面磋商。他表示,日方一直“谈判到最后一刻”,“竭尽全力就汽车或其他产品以及国家利益进行谈判”。石破茂希望通过协议,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与优质产品,但同样没有透露细节。

此前,谈判气氛一度紧张。6月在被问及能否在最后期限前达成协议时,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直言:“他们很强硬。日本人很强硬。”随着8月1日加征关税最后期限逼近,特朗普此番宣布协议,明显带有缓和市场与政治压力的急迫意味。

焦点:汽车、大米与“史无前例”的投资

特朗普特别强调协议涉及日本开放包括汽车、卡车、大米和其他农产品在内的市场。他宣称,这将“创造数十万个就业岗位”,对美国是“前所未有的成就”。

但细究数字后,外界的质疑随之而来。特朗普口中的5500亿美元投资规模,远高于日本历年对美直接投资的总和,且目前没有日本官方确认或解释资金来源。而特朗普提到的“美国获得90%的利润”也缺乏机制说明。

“美日史上最大”协议有何代价

进口汽车成为日美的重要贸易

对于汽车贸易,特朗普多次指责日本“不进口美国汽车”,称“十年来连一辆都没卖给他们”。然而根据日本汽车进口商协会数据,去年日本实际上进口了16707辆美国汽车,虽然数量有限,但绝非“零进口”。而农产品方面,美国去年向日本出口了近3亿美元大米,今年前四个月又出口了1.14亿美元。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份协议可能是对2019年美日贸易协定的延伸或更新,而非真正的“史上最大”协议。特朗普此举更多意在兑现关税威胁后的谈判成果,并向国内选民与金融市场展示政绩。

贸易谈判的政治算计

特朗普此次宣布协议的时机尤为敏感:他最近因为爱泼斯坦丑闻及一系列政治争议承压,需要新的胜利来平息负面新闻。当天晚上,他在白宫东厅与共和党国会议员的招待会上反复提及协议的“巨大规模”,并向支持者承诺政治回报:“我们会为你们打所有这些机器人电话。”还威胁追击投反对票的议员。

事实上,周二特朗普一次性宣布了三条贸易相关进展:除与日本的协议外,还提及与欧盟、韩国等贸易谈判进入尾声。这表明特朗普试图用一揽子“成果”冲淡市场担忧,并提振支持率。

日本的两难与全球平衡

日本方面同样面临复杂选择:既要避免特朗普政府对汽车等关键产业征收高关税,又要维持与中国这个最大贸易伙伴的关系。石破茂首相表态谨慎,强调需对协议内容进行充分审查,再做最终判断。

“美日史上最大”协议有何代价

日本媒体指出,这份协议虽可缓解日本对美出口的部分风险,但仍需关注对国内产业的冲击,尤其是汽车与农业领域。此外,日本也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持有1.1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在财政层面对美国有重要影响力。23号日本股市开盘后拉升,日经225指数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一度上涨超1000点。

“美日史上最大”协议有何代价

协议达成 日经指数涨1000多点

特朗普还预告,将与日本就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等能源项目达成更多协议。美日关系因此进入更紧密但也更脆弱的新阶段。

胜利的光环与现实的疑问

特朗普口中的“史上最大美日协议”,短期内成功稳定了金融市场,也在政治层面制造了胜利氛围。然而投资规模的真实性、关税措施的可持续性,以及对两国经济结构的深层影响,仍存巨大不确定。

如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玛丽·洛夫利所言:“这项协议暂时躲开了25%的关税威胁,但新增的出口机会并不明显。”贸易政策无法仅靠口号与高关税取得根本胜利,真正的考验仍在后面。

对于美国、日本与全球市场而言,这份协议是转瞬即逝的政治秀,还是能改变经济格局的转折点?最终答案只有时间才能给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