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华 讲述人:李超
我出生在70年代,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家里有兄弟姊妹5个,大哥和三个妹妹全留在老家,唯有我考上中专,离开老家在市里工作。
我学建筑专业,毕业后留在公路段上班,经常下乡修路建桥。
2003年,国家出台村村通公路惠民政策,2004年全面实施。原来公路段主要负责修修补补,养护公路。
这下工程量大了,首先面临困难是,缺少会开压道机,刮平机,挖掘机司机,其次缺少摊铺工人。
公路段共分6个队,每个队由一个队长带领大伙修一条线路。
我是三队队长,负责修岚山线。
先下乡,让地方乡镇帮忙安排工人食宿。然后大型车辆陆续到位。
这是项惠民政策,说白了,挣不到钱,因此我们来之前,领 导开会说了,要节省开支。
开工后,工地需要一些力工,我寻思最好在本地招人干活,管工钱不管饭,也不安排住的地方,这样能省下不少钱。
于是,我跟房东说了,让他在当地帮我找10多个身强力壮老乡。
2004年,一天工资30元,在三、四线城市不算低。尤其在农村,大伙都不富裕,出远门打工家里农田扔不了。利用农闲时间,在家跟前就能挣30元,很多人抢着干。
这天,房东领来10多个人,在我办公室(民宅隔出一间屋)面试。
一个个进来,我大概问了一下年龄、身体健康情况,有没有三高。
打算先招10个人,后期随着工程进度再决定扩招。
当我面试完,通知他们周一来上班时,来了一位不修边幅的中年男人。
这个男的气喘吁吁跑过来,用近似于乞求的口气说:“领 导,还缺人不,你看我行不行?”
我抬头看看他说:“暂时不需要人,过几天摊铺时得加人,你这样,看看谁和你是邻居,你告诉他一声,我再招工时,让他代话。”
他说:“我住在东林村,跟这里的人不认识,不过,你放心,我可以骑自行车来回跑,不耽误干活。”
听到东林村,(我出生地)我再次上下打量他,越看越觉得眼熟。
他一直低着头,但从他说话语气和走路姿势看,不影响我的判断力。
我想起来了,他是我发小林海峰。
没想到,时隔40多年,我竟然在招工地方见到发小,内心无比激动。
本来我想上前握住他得手,好好唠唠小时候的事,但是为了避免工人误会他走后门,我装作不认识,让他回家等消息。
他垂着头转身,眼底的失望都要溢出来了,看着他落寞的背影,我心里像压了块石头,半天缓不过劲儿。

时光回到我10岁这年,由于连着下了两天两夜大雨,我家老房子漏雨严重,家里能用的锅碗瓢盆全拿来接水。
母亲一宿没合眼,生怕房顶下来一摊泥,将我们姐弟捂下面。
雨水顺着檩木缝隙织成细密的帘子,父亲举着竹竿,竹竿上放一块木板,一直站在地上顶住缺口,裤腿溅满泥浆。
昏暗的灯光下,他盯着满屋子接水的盆盆罐罐,眼角的皱纹里都浸着焦虑。脊梁弯得比屋梁还低。
突然,院里出现一道手电光,母亲说:“这个时候谁来了,你快去看看。”
父亲说:“看啥看,谁会来咱家,八成是找队长有事路过的。”
手电光越来越近,直到听见有人敲门,父亲才放下竹竿去开门。
只见来的正是队长,队长是林海峰父亲。
队长进屋后,举着手电筒四处查看,看完喊我们兄妹起来,我们早被雷声惊醒。
待我们几个穿好衣服,队长让我们去他家睡觉,说家里腾出一个屋,有现成被褥。
说话功夫,林海峰穿一件雨衣,手上格外多拿几件雨衣让我们穿上。
就这样,我们跟着他回家,在里屋躺下,林海峰和我同岁,从小到大,我俩形影不离。
那晚,我俩钻进一个被窝,半夜,我肚子饿的咕噜咕噜叫。
他说:“你是不是没吃晚饭,我有时被父亲骂,不吃晚饭肚子也发出这种声音。”
我想告诉他,因连日下雨,柴禾全湿了,没有引火草,吃了几顿剩饭剩菜,吃到最后,只能舔饭碗。
转念一想,人家能留宿就够意思了,不能再给人家添麻烦。所以我摇头说,不是饿的,是吃凉饭吃的。
说完林海峰悄悄下地,去厨房翻吃的,不一会儿拿来一个糖饼。
我摸黑在被窝里狼吞虎咽吃着,糖汁滴在枕巾上,他用指甲盖刮,怕被李婶发现。
第 二天,雨过天晴,母亲让父亲多扯几根晾衣绳,我和哥哥把家里被褥拿出去晾晒。
妹妹把接水的盆收一堆,放在井口旁刷洗。
这时,林海峰父亲再次过来,跟父亲商量,下次大雨来临前,把房子翻盖好。
父亲为难的说:“谢谢队长好意,修房子得有钱,我这些年不但没攒钱,还欠饥荒,将就住几年再说吧。”
林叔说:“我知道你是个孝子,有钱都拿给爹娘看病了,咱村属你孝顺,也属你困难。我明天发动邻居,每家捐点钱差不多够用,不够的我补齐。
几个孩子长的有模有样,水灵灵的,你让他们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心里得劲吗。
在林叔带头下,邻居们有出一元、有出两元,还有出10元的。空缺的队长兜底。
有几个困难户,没钱出力,来俺家扒房子挖地基。两个多月,房子砌平口,择日上梁。
盖房子期间,我们一家人临时搬到林海峰家厦子里住。
这下好了,我俩可劲折腾,上房顶摘花生,爬树上抓知了,去邻居家偷香瓜,灶坑烤红薯。
反正能想到的都作一遍。
盖完房子,家里的日子雪上加霜,吃菜没油水,喝粥稀汤寡水。
一件衣服洗了穿穿了洗,布料早被搓得软塌塌的,褪色的纹路里还沾着洗不净的汗渍。
大哥小学毕业便回家干活,我成绩好读了初中。
遗憾的是,林海峰成绩不好,只读完小学,我劝他跟我打伴,去念中学。
他说自己不是读书那块料,他父亲说,先让他在家干几年活,然后学着养鸡。
因为这时,农村已经分田到户,原来生产队一排房子被林海峰家买去,他父亲想养鸡。
我后来考上中专,和林海峰来往少了,不过,他只要看见我回来,不是送点苹果就是送点花生给我吃。
临开学前,他还会往我兜里塞点零花钱。
我不要,他拍着我肩膀嘿嘿笑:“小子好好念书!等哪天出息了可别装不认识我,我这辈子也就这样,混口饭吃了!”
我蹭过去勾住他肩膀,故意耍贫嘴:“想得美!到时候我当领导,第一个拉你当免费劳动力!”
没想到,当年一句玩笑话,后来成了现实。
我参加工作留在市里,母亲去世,父亲跟大哥在一起生活,我很少回老家。
后来听说,林海峰养鸡赔不少钱,把货车卖了,鸡房租出去,不够还饥荒的,再后来杳无音信。
没想到,这次招工,他来了,好在我认出林海峰,不怕找不着他家。
第 二天是周日,工地不比在办公室,周六周日没有休息,除了下雨,全天都在撵活。
周日一大早,我安排助手于东去给食堂买菜,蔬菜市场离林海峰家很近。
我让于东买完菜顺路去找林海峰,让他周 一来工地一趟。
林海峰一头雾水,反复追问,你们领 导那天不是说暂时不需要人吗?
于东说:“让你来你就来,来了自有安排。”
这天午休时间,我正躺在办公室沙发上打盹,有人敲门。
我起来开门,林海峰还穿着那套旧衣服,这次我没先开口说话。
而是盯着他看,他眉头一皱,眼睛突然瞪得溜圆,直勾勾盯着我:“好家伙,这不是李超吗!”
我握着他手,使劲拍拍他肩膀:好兄弟,这么多年没见,还以为你把我忘了,当年多亏你们家帮忙,这份情我可一直记着呢!
说罢,我俩紧紧抱在一起,眼角闪着泪花。
我问林海峰,有驾驶证吗,有的话来给我开车,接送工人上下班,拉工具。给食堂采买。
林海峰说:有啊,10多年驾龄老司机了,养鸡时经常开货车拉饲料。
我一听可高兴了,正愁找不到合适人,那个年代,会开货车的不多。
要知道,司机工资比力工多好几倍,有这份工作,加上他能吃苦耐劳,相信林海峰很快能把饥荒还完。
余生,我发誓,一定尽所能帮发小把日子过起来。
做人要懂得感恩,别人拉过你一把,你就得记一辈子。哪怕做不到掏心掏肺,至少得让人家知道,当年的善意没错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