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缺席朝鲜阅兵,中方派出压轴阵容,这次访朝的阵仗远超外界预料。
在距离10月10日朝鲜阅兵式只有3天的时候,中方终于宣布:应朝鲜方面邀请,中方高层将于10月9日至11日率团出席朝鲜劳动党建党80周年庆祝活动,并对朝鲜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先说结论:这次访朝绝对是超出外界预期的高规格阵容;而朝鲜这边,即将举行的阅兵式预计也将是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
【朝鲜即将举行的阅兵式预计也将是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
过去几个月,种种迹象就显示,朝鲜正在为一场超大规模的阅兵式做准备:从队列训练、移动式发射装置的调试,再到贵宾看台的修缮,一切都指向劳动党建党80周年的关键时间点。
与此同时,朝鲜也向多个友好国家发出了正式邀请,当然也包括最关键的中俄。
俄方这边,由于普京去年6月已经访问平壤,因此今年应该轮到金将军回访。
所以俄方派出的是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主席,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来出席阅兵式——这件事早在今年5月就定了下来。
【“统一俄罗斯党”主席梅德韦杰夫将出席朝鲜阅兵式】
梅德韦杰夫理论上的级别虽然不低,但也仅仅是表面上的级别,其本人早已处于克宫核心决策层之外,很多重要会议他都经常缺席。
毫不夸张地说,他的社交媒体影响力甚至都大于其实际政治影响力。
因此中方将要派出怎样级别的高层出席,就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所以才能看到,先是朝鲜领导人出席九三大阅兵,将自己的多边外交首秀地点定在中国,时隔6年再度访华,与中方领导人举行会晤;然后是9月底朝鲜外相崔善姬开启为期4天的访华,为中方高层赴平壤出席阅兵铺路。
【9月底朝鲜外相崔善姬开启为期4天的访华】
而朝鲜的诚意,如今也得到了回报:中方派出政府首脑出席阅兵式,基本上是平壤方面目前理论上能争取到的最高规格。
更重要的是,此次中方高层不仅是出席阅兵式,而且还要率团对朝鲜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整个行程为期3天——既有高度,也有广度,都是拉满的,不是来了就走。
作为对比,去年普京访问朝鲜期间,双方可是签了俄朝《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的,但实际上普京在平壤总计也就待了差不多24个小时:6月18日深夜到,6月19日晚上走。
可以说,中方是说到做到的。9月4日中朝领导人会晤期间,中方曾表示“愿意加强与朝鲜的战略沟通”,强调中朝传统友谊“历久弥坚”。而现在,中方用行动证明了“加强战略沟通”这六个字的含金量。
【去年普京访问朝鲜期间,实际上在平壤总计也就待了差不多24个小时】
在普京缺席的情况下,中方贵客的出席,无疑让这场阅兵式的“外交含金量”直接上升了一个档次。
对朝鲜来说,这是拿到了“面子”;对中方而言,这既是兼顾了外交礼仪的“面子”,也考虑到了地缘战略的“里子”。
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后,中美关系短期内难有根本改善。在中方看来,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布局,在地区、国际安全格局中掌握更大的主动权。
而恰好想要主动出击的,不止中国一个。今年以来,伴随着美国、韩国的国内政局先后发生剧变,再加上俄朝关系的不断巩固,朝鲜领导人的外交战略也有了显著转向:不再满足于过去“封闭自保”,被动应对,而是试图将朝鲜塑造为“地区外交的中心国家”。
【中方贵客的出席,无疑让这场阅兵式的“外交含金量”上升了一个档次】
平壤高层希望以主动出击的方式,重新定义朝鲜在地区、国际事务中的存在感,应对美日韩结成安全同盟的现实威胁。而要让这种战略真正落地,最关键的就是得到中俄两国的“显性背书”。
俄方的背书早已拿到。双方不仅签署了《俄朝全面军事同盟条约》,还在俄乌战场上展开了实际合作。朝鲜向俄罗斯提供了大量弹药与军工物资,而俄方则在能源、粮食、科技乃至核问题上给予了实质性帮助。
去年9月,俄外长拉夫罗夫甚至公开表示,鉴于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朝鲜无核化问题已不再具备讨论意义”——这实际上是莫斯科对朝鲜拥核地位的事实默认。
况且两国的同盟条约仍有非常大的升级空间,俄朝今年以来已经多次讨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的补充条款。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方的态度就更显关键。可以说,相比过去那种“象征性的参与”,中方高层的这次平壤之行,明显带有行动层面的推动力——这既是一次“友好访问”,更是一次“战略宣示”,它表明中方从某种程度上认同朝鲜的“主动出击”,让两国关系走向更为成熟、更具战略纵深的新阶段。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