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实习生 李俊儒
谈艺录·人物介绍
房远,导演,编剧。影视代表作有《八角笼中》《棋士》。
高妮妮,导演,编剧。影视代表作有《棋士》。
目前,由两人共同执导的电视剧《棋士》正在热播。

《棋士》海报
一个是被执念吞噬、“碌碌无为”的围棋老师,一个是表面光鲜、实则在岳父阴影下的刑警队长,在这段“中国式兄弟关系”中,血脉亲情的极限拉扯,考验人性的左右抉择。
目前,由韩三平、王宝强监制,房远、高妮妮执导,房远、戴岳、高妮妮编剧,王宝强、陈明昊领衔主演,陈永胜、王智、李乃文、李梦特别主演的电视剧《棋士》正在热播。这部现实主义生活流罪案剧将镜头对准幽微复杂的人性,讲述了普通围棋老师崔业(王宝强 饰)意外卷入罪案,最终走向犯罪深渊,与刑警哥哥崔伟(陈明昊 饰)渐行渐远的故事。
临近剧集收官,《棋士》导演房远、高妮妮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时,分享了他们的创作观点:“我们想表达的是在那个经济飞速发展、价值观剧烈转变的时代的人们的选择。大到时代的社会环境,小到个人的人生境遇,都会促使人做出一个又一个的选择,无论选择的正确与否,都终将引导他们驶向不同的命运方向。”

《棋士》剧照
“遇人则慢,遇事则快”
老式BB机、插卡电话亭、《拳皇97》游戏厅、大脑袋电脑……《棋士》里,这些充满时代感的物件,让观众“穿越”回2000年。房远坦言:“我们想还原那个经济飞速发展,价值观剧烈转变的年代。”在他看来,道具和场景细节的还原,对角色塑造有一定的帮助,“‘人’的思想意识、思考问题的方式、行为模式,甚至行为上的一些细节,是依托于环境的,所以我们想通过这些元素,将观众拉回或者认知那个时代。”然而,想要还原20多年前的场景,必须有经济方面的考量。高妮妮直言:“都是用钱还原的,钱多就多还原一些,钱少就要分清主次去还原。”
除了场景、服化道,在剧情铺陈上,两位导演也非常重视“服务于人”,这也奠定了《棋士》生活化的叙事基调。“遇人则慢,遇事则快”,是他们执导这部罪案剧的重要特点。“其实,我们并没有什么悬疑性,而是通过小悬念和大悬念去调动观众。我们的最大悬念,是人物命运的走向。”房远希望通过这种叙事方法,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人物”的身上,通过品味角色来感受生活气息。
“在生活中,我感觉日子就是慢的,日复一日的重复,甚至慢到出现淡淡的‘死感’。只有‘有事发生’的时候才会产生变化,才发觉时光飞快而过,快到当你再回味时,已经过去许久了。”高妮妮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棋士》,“我们把主力笔墨放在人物身上,放在他过的日子上,用人物去推动事件。我们展现事件,却不去‘恋战’事件本身,而是让事件反过来再影响人物,再通过人物的选择,决定事件的走向和每个人物最终的命运走向。”
以“人的选择”为出发点,生活流与罪案的结合也为《棋士》带来了黑色幽默的效果。“生活中会有很多荒诞的事情,我们只是放大了这种荒诞感。”房远解释,“黑色幽默的运用,有时候是为了增加戏剧冲突,有时候是为了降低戏剧冲突,都是调节观众情绪的手段。”
在高妮妮看来,剧中涉及的“社会法则”与“人情世故”,也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正在面临的生存焦虑。“荒诞的是这个世界,幽默是对生活的解法,剧中出现的组合都是‘草台班子’。为什么不是专业人士?因为生活里没有‘007’,生活就是‘漏洞百出’。你永远会比生活少算一步,所以,没有破绽的才是故事,四处漏风的才是生活啊。成功与失败都和那么一点点运气有关,它就是这么毫无道理,可气可笑。”

《棋士》剧照
“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
“就不好好说话”“想好好说话但不会说”“此处觉得没必要展开说”等特征,在崔业和崔伟两兄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二人如各执黑白棋子的双方,相爱相杀中,除了作为罪犯和警察的交锋,也连接着缺乏沟通的兄弟情谊。高妮妮表示:“中国人对于情感的表达是内敛的,含蓄的。尤其是我们的父辈,心中万千丘壑,但嘴上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本来好好的爱,让他们变成枷锁和羁绊。”
房远称之为“中国式兄弟关系”,“我们父辈那一代人,有他们独特的家庭关系。那代人有很多的兄弟姐妹,那时候条件又没有那么好,所以我们希望挖掘出中国式的兄弟关系,表达出有爱、有恨,爱恨纠葛的感觉。所以在设计上,通过他们之间心理位置的不断变化,加上黑白的对立,去建立一种不稳定性和强对抗性。”
从一名郁郁不得志的普通围棋老师,“黑化”为运筹帷幄的罪犯,王宝强饰演的崔业,被一些网友评价为“天生坏种型”男主。房远认为:“这可能有一点‘贴标签’。我们认为崔业只是一个有内心黑暗面的普通人,不过他的黑暗面被自己的执念放大了。我们不希望‘神化’崔业这个角色,他有天赋,有围棋训练给他的大局观、计算力、记忆力等,但剥离这些他又是个几乎没有社会经验的普通人,很多他不知道、不了解、想不到的事情。”
从“李代桃僵”到“下棋读人”,崔业的每一步落子看似难以理解但又情有可原,答案或许就隐藏在柜员态度、快餐店玩具,以及哥哥的“光环”等细枝末节中。“我们不去给人物定性,我们更关注每个人物在各自不同社会角色下所展现的每一面。”高妮妮说,“观众看前两集可能觉得崔业太窝囊了,再看两集,可能又会突然觉得崔业天生不是纯良之人,颠覆了之前的评价。但是别着急下定义,可以再往后多看看。我们认识的每个人可能都不是刚开始的样子。”
高妮妮强调,《棋士》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人不能选择时代,不能选择境遇,但可以选择做出怎样的回应,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她进一步解释道,“一个社会在剧烈变革的年代,必然是既充满生命力,又不免野蛮生长的。打个比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里,整个社会的精神便像是一条正在转弯的大河,汹涌澎湃,奔涌向前,不安分的水流,冲击着堤坝,水花四溅。也才更需要更坚定的信念,选择坚守社会的底线,似是那条坚固的堤坝,让大河不至于造成泛滥,最终能导向正轨,奔流下去。”

王宝强饰演“崔业”
对话
封面新闻:不少观众认为剧中细节满满,有很多值得深挖的地方。
房远:我们确实埋了很多细节,希望观众看剧时即使不关注这些细节也能无障碍地欣赏剧情,沉浸在人物的命运里。但如果观众想挖掘,也能有挖掘的乐趣。至于哪些印象深刻的解读,作品交到观众手里,也相当于把解读的权利交给了观众。
高妮妮:我们更希望让观众看什么,看行动,还是看心理。之所以构建那么多生活片段,就是为了给人物找根基,找出人物外化表达之下的人物心理处境。我们选择用上帝视角来讲这个故事,是一个很冒险的决定。因为这会让观众真的把自己当成“上帝”,用“上帝”的智慧去看人间游戏,那你可能会觉得很多时刻幼稚得可笑。
因为当你不把自己放在角色所在年代和角色的认知下去考虑问题,那你会觉得很多东西都跟自己期望的不一样。毕竟跳出来的人最清醒。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以自己的生命体验去揣度别人的人生。我们觉得这也是有趣和荒诞的一部分。总之我们坚持这个视角,因为它更客观也更主观,并且会产生更多的解读。
封面新闻:剧中有兄弟关系,也有夏生的情感线,在叙事节奏上是怎么处理的?
房远:叙事节奏上,还是遇人则慢,遇事则快。大家看到后面会知道,所有的支线都是主线的一部分,都会对主线产生重要的影响。
高妮妮:我们这个剧主要讲的是两组兄弟关系,崔业与崔伟,崔业与夏生。所以把夏生的感情线说成支线,就不是很准确。(都是主角,凭什么崔业、崔伟都有那么漂亮的老婆,夏生不能有?哈哈。)崔伟杀了夏生的哥哥,崔业救了春生的弟弟。故事是以这样拧巴的关系展开的。在崔伟对崔业的这段关系中,崔伟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但大体上有四个方面的情感出发点。
一是对于弟弟剥夺了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的痛苦,二是作为哥哥理应照顾弟弟为弟弟做出牺牲的观念,三是对于从外地归来的弟弟在沟通方式上的断层,四是两人发展上的反差让他产生的优越感以及对弟弟行为处事的不认同。这四个情感出发点相互作用,二冲淡了一,四又加强了二,让二的体现方式变得更为强势,反而造成了兄弟两人的隔阂。这种隔阂,又因为三而不断发酵放大,最终让他和因心中有亏,又感到落差的崔业的关系成了剧中所体现的纠结模样。
封面新闻:怎么看待崔业与夏生的人物关系?
高妮妮:崔业和夏生这组人物关系,是崔业和崔伟关系的延伸,也是崔业如何接受和以往生活截然不同领域,即犯罪生活的体现——从反感,到接受,到享受。他是享受和夏生的关系的,可以说夏生就是只快乐小狗,既简单又忠诚,你永远不用防备他。虽然夏生时常让他不满,但是让他有控制感,有在上位者的爽感,这是他在原本的生活中所没有的。也可以说和夏生的关系,是他幻想的和自己哥哥的关系,他是强势的一方。所以就算夏生一次接一次地犯错,崔业也不舍得对他放手。
封面新闻:演员们的精彩演绎为《棋士》增色不少,在和他们合作中碰撞出了哪些精彩火花?
房远:火花很多,无论是宝强老师,陈明昊老师,李乃文老师都有对人物独到的理解,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闪光也让这些角色活了过来。
(本文图据片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