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同时也是最辉煌的时代之一;说是最混乱,是因为当时各方诸侯征战不休,导致人口锐减,这其中的惨状,只能用曹操《蒿里行》中的诗句来表达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而说辉煌,是因为在当时如此混乱的情况下,却出现很多杰出人才,极大的推动了社会发展,比如“千古一相”诸葛亮,比如提出九品中正制的陈群,还有推动农业发展的大发明家马钧等等;而在文学这一块,也是不得不提的。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期,诗、赋、小说等体裁,在这一时期都出现了新的时代特点,并奠定了它们在此后的发展方向。而三国时期的大文学家有很多,比如“三曹”和“建安七子”,以及诸葛亮、杨修、张纮等等。

而其中,名气最大的还是“三曹”,在文学史上,“三曹”与“三苏”(苏洵、苏轼、苏辙)齐名。在“三曹”中,曹操善长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建安文学。而曹丕的作品虽然不多,如今仅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而曹植就更不得了,曹植在文学上的成就,堪比汉武帝时期的司马相如、唐朝的李白、宋朝的苏轼、元朝的关汉卿,都是各自时代的领军人物;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而散文同样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由此可见曹植之才究竟有多高。 曹植不仅极有文采,而且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艳、富丽,很合曹操的口味。尤其是在曹昂和曹冲去世后,曹操诸多儿子中,有能力竞争世子之位的仅剩曹丕和曹植的时候,曹操的这种喜爱,让曹植无疑更具备竞争优势,可以说,只要曹植本本分分,做好曹操安排给他的事情,曹丕基本上是没希望的。

但上天是公平的,不可能造就一个完美的人出来(刘秀是个例外),曹植就是如此。在世子之争前期,形式对曹植极为有利,在曹操东征孙权时,令曹植留守邺城,并告诫他:“当年我担任顿邱令的时候二十三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怎能不发奋图强呢!”可见曹操对曹植的期望。 曹植既因为有才而受宠,丁仪、丁廙、杨修等人便都来辅佐他。曹操有些犹疑,好几次几乎要立曹植为太子。然而,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做出几件让曹操很是失望的事。

尤其是在公元217年时,曹植在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视曹操的法令如无物。曹操知道后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规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没过多久,曹操便召令曹丕为世子。 但曹植不仅没有因此而振奋起来,反而陷入难以自拔的苦闷和浓浓的悲愁中,常常借酒消愁;如果只是平时也就罢了,但是在襄樊之战时,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于是曹操后悔,不再重用他。

而反观曹丕,或许没有曹植那样受宠,但曹操也从没忘记过这个儿子;曹丕文采或许不及曹植,但胜在兢兢业业,在曹植屡屡犯错,最终让曹操失望之后,曹丕这个相对平庸的儿子,就成了曹操的首选;曹丕虽然相对平庸,但好在均衡。曹植的确讨喜,但曹丕这种“中庸”,才是世子的不二人选,只是曹操一开始私心太重罢了。 曹丕继位后的所作所为,虽然没有曹操那么卓绝,但也绝对称得上是优秀了,搁在整个历史上,曹丕都能算是明君。虽然军事上的成就很一般,但是曹丕励精图治,使得曹魏的政治、经济、文学等都迎来了高速发展,为将来一统三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后人不给力啊,这个基础被白白送给了司马懿的后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