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6年努尔哈赤葬礼上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让皇太极以及其他的贝勒大臣们惴惴不安,此人是奉了袁崇焕之命来吊唁努尔哈赤。没想到这个置天命汗于死地的人居然会派人来吊唁,究竟是对努尔哈赤的死感到惋惜还是有其他的目的呢? 此时即便是汗位继承者,在权谋上比努尔哈赤更胜一筹的皇太极,都没能看出袁崇焕的真实意图究竟是什么?

很显然袁崇焕并不打算上演《卧龙吊孝》中的诸葛亮,与努尔哈赤的后金国握手言和,更不会对努尔哈赤的死感到惋惜;他之所以派来使者吊唁,无非就是看看努尔哈赤究竟没有真的病逝?因为这关系到袁崇焕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确实如袁崇焕所愿:天命汗努尔哈赤确实病逝了。 但努尔哈赤究竟是怎么死的呢?关于努尔哈赤的死因一直都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一种说法是努尔哈赤因病去世,另一种说法则是大家都想承认的一种说法:在宁远之战中命丧袁崇焕的红衣大炮之下。 那么究竟哪种说法靠谱呢? 宁远大战其实是一场敌我势力悬殊很大的战争,袁崇焕只有20000人,而天命汗努尔哈赤13万大军;努尔哈赤向来骁勇善战,在兵力占优势的前提下,怎么着看上去都不会输,但很可惜。 袁崇焕依靠一座孤城来对抗努尔哈赤13万大军,除了懂得如何鼓舞人心以外,袁崇焕手里有13门红衣大炮,还有其他的火器,可以直接打击毫无精神准备的后金将士们。 即便努尔哈赤再骁勇善战,也抵挡不住炮轰。 袁崇焕所使用的红衣大炮是英国制造的早期加农炮,炮身很长,管壁很厚实,射程远,威力大,尤其是对战密集士兵非常有优势,在当时来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更是后金的克星。 袁崇焕手里的红衣大炮,让后金骑兵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努尔哈赤亲自督战,亲临前线又怎么会不受伤呢?

不过关于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究竟有没有收到炮轰,不仅在明史中,在后金以及清朝的史书中都没有记载,只是在野史中给了一个答案: 炮过处,打死骑兵无数;还击中了“黄龙幕”,打伤一裨王;后进军出师不利,只能用皮革裹住尸体,伴随着一路的号啕大哭撤离。 这句话出自明朝张岱的《石匮书后集.袁崇焕列》。而且在《明熹宗实录》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明兵部尚书王永光在汇报宁远之战结果时是这样说的: 明军前前后后上了敌军数千人,其中包括一头目,“酋子”一人; 明经略高第是这样奏报朝廷的:后金军用红布将一个人裹着抬走,一边走一边痛哭。 有一个人的死能让一支13万人的军队撤离,还能有谁呢?大概率情况下应该是努尔哈赤。 不过史料中记载:宁远之战后几个月努尔哈赤还曾率兵攻打蒙古,若是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就被炮轰而死,又怎么会复生前去攻打蒙古呢? 另外不管是对袁崇焕还是明廷来说,宁远之战都是鼓舞士气的胜仗,但不管是朝廷的圣旨还是袁崇焕的奏折当中,都没有提到努尔哈赤被击毙的事情。

所以得出一个结论:可见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确实受伤了,但还不至于直接死掉。 在袁崇焕与后金作战之时,朝鲜曾派出一直军队配合明军作战,随军的朝鲜翻译官韩瑗在宁远之战时就待在袁崇焕的身边,可以说韩瑗目的了宁远之战的全过程。 韩瑗是这样回忆的:宁远大捷后袁崇焕派人带着礼物前去后金的营帐向努尔哈赤表示歉意:“老将横行天下久矣,今日见败于小子,岂其数耶!” 努尔哈赤因伤重,备好了礼物回还袁崇焕,越好日期再战;但一直没有等到时间再战,努尔哈赤便病逝了。 可见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确实身受重伤,再加上被袁崇焕冷嘲热讽,最终抑郁而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