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沅是清朝官员和学者,从小就师从沈德潜,因此他的经史学问很好。乾隆二十五年时,毕沅考中了状元,进入翰林院成为了一名编修。 我们知道考中状元是很难的,凭借毕沅的能力和水平是不太可能考中状元的,那么毕沅是如何中状元的呢?其原因有两点。

1、巧合 一次巧合使得毕沅押中了考题。 毕沅在殿试的前一天,在军机处值班,本来是三人值班,但是另外两人想回住所准备考试,这样军机处就只有毕沅一人值班了。 正巧,此时,陕甘总督黄廷桂把新疆屯田的奏折下转了军机处,这样毕沅就详细研究了这个奏折。

结果,第二天的殿试考题正是关于新疆屯田的事。毕沅看到考题后,顿时就胸有成竹,顺利地完成了殿试。 毕沅碰巧押中考题,使得他有了夺得状元的机会。

2、乾隆钦点 毕沅虽然押中了题,但是谁也没有把握能中状元,因为状元必须是皇帝钦点。殿试结束后,乾隆看了毕沅的答卷,对毕沅的文章是非常满意。 毕沅的文章中体现出的观点和措施,很符合乾隆的想法,于是乾隆就此钦点了毕沅为状元。

看了毕沅中状元的经历后,大家可能觉得毕沅的运气不错,既押中考题,文章的内容又符合乾隆的心意,所以他才考中状元。 其实并不尽然,毕沅考中状元,虽然有运气的成分,但是他自身的实力也是不能忽视的。

一个人的成就,既有运气的原因,也有自身实力的因素,所以我们通常说:“运气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参考文献: 《清史稿·列传一百十九》 《清高宗实录·卷一千三百四十五》 《清史·列传三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