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看,那个疯女人又穿着那身白色旗袍、夹着洋人读的书坐在那儿发呆了。”
一群在酉水旁清洗衣物的村妇们对着坐在河滩边神情恍然的女人议论纷纷,她们不知道她究竟从哪儿来,只知道自她跟着一个泥瓦匠来到湘西沅陵之时就是个疯疯癫癫的,如今更是连一处像样的住所都没有,一家人就住在一艘小渔船上,也是个可怜人。
而女人似乎对旁人异样的眼光早已习以为常,才到不惑之年的她已经白发丛生、皱纹密布、形容枯槁了。
就连她那条白色的旗袍和腋下夹着的两本外语精装书,上面也沾满了洗不去的污垢。
直至她48岁时被活活饿死后,她的身世才逐渐浮出水面。
她的本名叫做沈岳萌,是一位经受过大学教育的先进女性,还在上海学习过法语、英语等多国语言,她还是在文坛上名声大噪的大作家沈从文的妹妹,更是多次出现在沈从文那些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中,全家人都亲切地称呼她为“九妹”。
沈从文还时常打趣,因为沈岳萌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妹妹,因此占尽了长辈的疼爱,让他都心生羡慕。
但是九妹从小便美丽聪慧,心思更是个灵巧的,十分惹人疼爱,因此沈从文向来最疼爱的便是他这个九妹。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集美丽与才气于一身的女性,为何会沦落到委身于一个泥瓦匠,最后还被活活饿死的结局呢?
这一切,还得从疼爱她的哥哥沈从文开始说起。
弃武从文的沈从文
沈从文是1902年生人,祖籍在湖南凤凰县,原名沈岳焕,家中还有四个兄弟姐妹。
1923年,时局动荡、山河破碎,沈从文从14岁起就入了伍,直到5年后,他自知当今的中国需要一群有才能之士,因此他毅然决然地决定弃武从文,自此改名为沈从文。
拜别母亲之后,沈从文便前往北京学习新文化。
望着五哥意气风发、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的模样,沈岳萌内心羡慕极了,不过乖巧的她一直陪伴在母亲的左右,随着家人在鄂西边境一路颠沛流离,直到1927年被母亲带着投奔已经在北京过得有些声名的沈从文。
沈从文当年只身赴往北京,起初日子过得十分艰苦,为了维持生计,他只能废寝忘食地写作赚稿费。
可是当时没有什么名气的他,写上整整一千个字,才仅仅只能赚取五角钱的稿费,直到他的文章被郁达夫和徐志摩这些文坛巨匠所留意到后,他的写作之路才算是找到了方向,稿费也翻了几倍,直到1926年,沈从文才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作家。一年后,得知母亲和小妹的处境之后,立马义不容辞地将她们安顿在了家中。
此时的沈岳萌已经15岁,正是少女如花儿一般年纪的时候,四年未见,她出落得更加楚楚动人了,如一朵出水的芙蓉一般。
由于沈从文只是小学文凭,因此当时他来到北京求学之时被拒之门外,一番努力之下,最终也只落了个北大旁听生的身份。
因此沈从文并不想九妹也如同他这般,留下终身的遗憾,他认为九妹从小就极具慧根,小时候时常一道令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题目,九妹看一眼便做出来了。
沈从文便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要将九妹培养成像林徽因一般名震天下的才女!
激进教育下的悲哀
在懵懵懂懂的年纪,沈岳萌只能接受沈从文对她的学业规划,尽管她已经多年未曾接触书本了,如今就连一些汉字对于她来说都是晦涩难懂,沈从文竟直接让她去学习法语。
这无疑有些拔苗助长、未能因材施教。
沈岳萌见沈从文为了支持她的学业,生活上的负担加重了不少,就连母亲也为了不拖累他们而决意回了老家。
因此她哪怕并不喜爱这些陌生的语言文字,却也日日将自己关在房门内捧着《堂吉诃德》寒窗苦读。
沈从文显然是将他生平学业上所有的遗憾都付诸在了九妹的身上,“望妹成凤”的他还带着九妹奔赴到了上海,几乎掏空了他的腰包,为她请了法语和英语的外教。
可是沈从文愈是如此,沈岳萌心中的压力便愈是庞大,她开始产生了深深的自我怀疑,性情也变得极其敏感而脆弱。
这是由于她为了满足哥哥的期待,始终将自己和林徽因进行比较,却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才学和见解都追不上林徽因的一星半点。
可是他们都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林徽因之所以如此才气斐然,这与她启蒙之后所接触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在沈岳萌重新捧起书本的时候,林徽因就已能说出一口流利的法语,遍游欧洲了。
因此,沈岳萌最终不仅没有成为像林徽因一般的才女,反而深受欧洲价值观的熏陶,大概是她已经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她的心中对于爱情更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而此时沈从文也遇上了自己的真命天女张兆和,二人就此陷入了热恋的漩涡,这使得沈岳萌愈发觉得没有人在乎、关心自己的感受了,因此她的性格开始变得执拗且偏激。
1933年,沈从文如愿和张兆和共同携手迈进了婚姻的殿堂,这时他才发现九妹也早已到了出嫁的年纪了,因此沈从文和妻子商议过后,便向九妹介绍了一个夫妻二人一致认为各方面都不错的对象:燕京大学心理系任教的夏云。
可是当时的沈岳萌却对于兄嫂安排的这场相亲十分排斥,她认为爱情是一场美丽的邂逅,而不是刻意的安排。
因此,尽管夏云对沈岳萌心中有意,但也能感受到她心中的不愿,最终这桩事情也不疾而终了。
情窦初开却无果
此时的沈岳萌,心中还坚信: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若是遇不到良人,她情愿终身不嫁,也绝不将就。
1934年,沈家迎来了一位名叫刘祖春的青年才俊,不仅相貌英俊,一言一行更是文质彬彬,但却没有那股文弱书生的气息。
刘祖春也曾经是一位怀才不遇的才子,后来得到了沈从文的知遇之恩,在其帮助之下成功考取了北京大学,也同样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作家,这一次前来,便是来向他的“伯乐”致谢的。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这一次来,却遇见了令他心动一生的女子:沈岳萌。
二人对彼此一见钟情、无法自拔,沈从文夫妇一眼就看出来了围绕在他们二人身边的那股暧昧的磁场,便十分有眼力劲地多次为他们制造独处的机会。
这段经历对于刘祖春和沈岳萌来说,都是这一辈子最美好的一段回忆,怎奈回忆终究也只能是回忆,二人还是有缘无份。
三年后,全国抗战爆发,原本即将就要向沈家提亲的刘祖春,实在不忍看到祖国陷入一片风雨飘摇之中,因此他决定要弃文从武,奔赴前线。
此时的沈岳萌满心满眼都是刘祖春,对于他的任何决定她都十分支持,得知他的这一想法时,沈岳萌便立刻表示愿意陪同他共赴前线。
可是前线战火连天,刘祖春自己都没有办法确定能否有命回来,更不可能带上自己心爱的女子共同赴险,便只是向沈从文借了20元路费便不告而别了。
沈岳萌人生中第一段爱情就这么被戛然而止了,深受打击的她整日闭门不出、以泪洗面。
信念崩塌、疯癫悲惨
沈从文不忍见到九妹就此颓废堕落下去,便给她安排了一份在西南联大图书馆的工作。
怎奈沈岳萌从小就被风花雪月迷住了眼,根本就没有什么事业心,对于沈从文安排的工作,她也只是整日活得像一具傀儡一般,直到她开始信奉佛教,才好似焕然新生了一般。
沈岳萌只有跪拜在佛祖的跟前时,才能觉得心中有片刻的宁静。
可是好景不长,战火很快便蔓延到了沈岳萌工作的图书馆处。警报声响起,沈岳萌不得不跟随着员工一起争分夺秒地转移书籍。
然而警报解除之后,回到家中的沈岳萌却发现她的房门大开,里面所有的信仰全部被洗劫一空,这让沈岳萌心中绷着的最后一根弦瞬间崩塌。
自此之后,沈岳萌便变成了疯疯癫癫的模样,可是如今的沈从文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实在无力承担九妹的治疗费用,无奈之下便只能让大哥将她接回了老家。
可是大哥的身体状况也并不好,加之沈岳萌的病情也时好时坏的,好一些的时候还去教村头的孩子念英文、唱歌,不好的时候便离家出走。
几番折腾下来,大哥也遭受不住,便直接将沈岳萌锁在了房屋内。
从此不见天日的沈岳萌病情愈发严重,直到一日,大哥家的房顶有些漏雨,便找来了一名泥瓦匠过来补修。
泥瓦匠趴在房顶修缮的时候,无意之间看见了被关在房间的沈岳萌,许久未见阳光的她被突如其来的光亮刺着了眼,抬头望去,恍惚之间,竟将这名灰头土脸的泥瓦匠看成了当初不告而别的刘祖春。
在泥瓦匠离开之际,她竟然爬着柜子而上,从窗边跳了下去,为此还摔断了一条腿,央求泥瓦匠将她带走,还表示愿意嫁给他。
穷困平凡的泥瓦匠以为今生都要打光棍了,谁曾想从天而降一个这么漂亮的媳妇,自然是十分乐意地将她带回了自己的小破船上。
从此便开启了沈岳萌悲惨的一生。
结语
沈从文为了将自己的遗憾弥补在九妹的身上,却弄巧成拙,让一位如花般聪慧灵巧的少女,以惨淡的结局了却余生,实在是悲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