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者专列行驶在深中通道。

深圳新闻网2024年7月1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慕冰/文 赖犁/图)昨日(6月30日)中午时分,距离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还有最后几小时,8辆满载着400名建设者及其家属的专车大巴从深中通道项目S07出发,一路上桥、过隧道,上岛。建设者们作为深中通道首批“游客”再次来到这些他们曾经奋战过的地方,感受这个世纪工程的恢弘壮观。

云朵如絮,层层叠叠,宁静悠远。参与深中通道项目的万余名建设者来自天南海北,为了同一个梦想,相聚茫茫伶仃洋。历经7年前期研究、7年艰辛建设,他们铸就了深中通道海上天路、海底长城,当年他们铺下的一段段管节,拉起的一条条缆索,如今已完全拼成通途。他们用智慧与汗水,在这个非凡之作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不一样的岗位同样的自豪”

横跨伶仃洋,深中大桥宛若巨龙横卧在碧波之上。高塔耸入云端,桥梁仿若游龙。大桥创下了全离岸海中钢箱梁跨径最大、通航净空最高、海中锚碇体量最大、主缆钢丝强度最高、颤振检验风速最高等多项世界纪录。纪录背后,离不开无数建设者的辛勤和汗水。

工程师孙悦楠个子娇小、扎着马尾辫,她曾是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桥梁工程部钢结构主管。过去4年,面对长133.1米、宽20米、高4米,重达1780吨的钢箱梁,孙悦楠常拿着巡查日志本和卷尺不断爬上爬下,逐一检查内部结构的位置、尺寸,细致到每一条焊缝是否超高、是否美观。这次“限时返岗”,她很轻松,心里很高兴:“有幸参与这个世纪工程的建设,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建设者们在深中隧道里拍照。

“不一样的工作岗位,同样的自豪感。”中铁武汉大桥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结构监理胡彦2022年硕士毕业后来到深中通道项目部,经历了人工岛开挖回填、隧道沉管等。现场对质量和工期要求都很高,为了赶进度,过年过节驻扎在项目上是常事。他记得,为了建设人工岛上的“隧道呼吸系统”风塔,颇费功夫。建筑外观是异形,表面有孔洞,胡彦和同事反复试验,采取很多措施让建筑实用的前提下尽可能美观。

第一份工作,胡彦感情很深,也成长很快。6月30日深中通道通车,他和同事坐在专列上,望着窗外思绪万千,对未来也充满期待。

“大桥很宏伟,爸爸很伟大”

建设者专列在造型如鲲鹏展翅的西人工岛上缓慢行驶,曾经主要做运营管理、应急救援等功能的楼宇,未来将作为深中通道的科普教育基地和办公场所。

眼前的此情此景,对于深中通道建设管理中心的刘晓东来说,都太熟悉了,毕竟这是他耕耘好几年的地方。但因为管理规定,家属不能随便进入施工区,自己的两个孩子还是第一次来到这儿。12岁的刘丁旭在广州越秀区上小学,此前只知道“爸爸在修深中通道”,昨天他自己到了现场,觉得“大桥很宏伟,爸爸很伟大!”

同样携家带口重返故地的还有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深中通道G05标计划合约负责人刘啟光,对于他和妻子来说,“这可是我们的大日子,我和我太太是同事、也是战友,2020年4月,因为建设深中通道到中山定居,结婚生子,通车对我们全家都意义非凡。”昨日一早,他们穿着橙红色的工装,带着女儿来到项目部。他告诉记者,“女儿上幼儿园时,需要完成手工作业。我从晚上九点做到夜里三点,用雪糕棒和热熔胶做了一个深中大桥模型,没想到,深受幼儿园小朋友的欢迎。”

刘啟光和王茜因建设深中通道到中山定居、结婚生子。昨日,夫妻俩带着女儿打卡深中通道。

刘啟光的妻子是人力资源部专员王茜,她告诉记者,她常去各大高校招聘毕业生,只要她说自己是深中通道相关项目的,就会吸引很多大学生的关注,也会把很多新生力量带到此地。“高校培养的工程建造者为我们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力量!”

“无法想象的事情都成了现实”

一项世纪工程,不仅仅是前线工作人员在奋战,后台的力量也在聚沙成塔。

武汉桥梁建筑工程监理二标档案管理员刘益含带着儿子坐上专列,经过海底隧道时,她开心地搂着儿子在幕布下合影留念。“我在项目上主要是管理档案,不在一线,但一想到自己的工作是为这项伟大的工程而服务,就有强烈的满足感,深中通道有我一份力!”

深中石场生产线的安全员田善勇离项目部就更远了。“我就是个生产线上普通的管理人员,造桥需要石头,就有了我们专为深中通道而生的石场。”田善勇就在中山生活,4年多来,他和同事的工作就是将检验合格的石材送到施工现场,但这还是他第一次真正踏上深中通道。“好激动,昨晚上我都没睡好,‘基建狂魔’又上新了,我们无法想象的事情,都成了现实。”

“深中二代”和爸爸妈妈一起见证深中通道开通。

建设者及其家属在深中通道上开心得“飞起”。

(深圳特区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