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历史学家通常的说法,三国时代始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次年刘备在成都登基建立蜀汉,至222年孙权在江东称吴王,三国鼎立形成。 但是西晋史学家陈寿,看问题很有深度,他写《三国志》是从董卓开始写的,这是严谨的作风,而不是信口开河。因为董卓之乱和黄巾之乱,揭开了天下大乱的序幕,故有群雄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刘孙三集团才能割地对峙。 189年,并州刺史、河东太守董卓受到大将军何进的召集,进京讨伐把持政权的十常侍,不料何进被十常侍先下手为强。随即董卓把持政权,招揽吕布,扩张自己势力,废了汉少帝,改立汉献帝。一时权倾朝野。但由于盛行暴虐,很快不得人心。
司徒王允有意刺杀董卓,他精心布局,并说服了董卓最信任的义子吕布。 192年四月,汉献帝刘协大病初愈,董卓乘坐马车参加刘协举办的庆祝大会,义子吕布跟随。当董卓经过北掖门外的时候,吕布的同乡、大将李肃冲出来刺杀董卓,董卓在里面穿着铠甲,所以没有能够立即刺死,仅仅伤及手臂,董卓摔下车来。董卓急忙招呼吕布保护,不料吕布却掏出“诏书”,称“有诏讨贼臣!” 这时候董卓才醒悟过来,可是为时已晚。被吕布等人斩杀。周围忠于董卓的人也一起被杀死。这样王允的计谋获得成功。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还虚构造了中国古代美女之一貂蝉的形象,说貂蝉是王允的养女,美貌如天仙。王允利用其美貌,使用连环计,成功地挑拨了董卓和吕布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刺董成功。这当然仅仅是小说家之言,缺少历史依据。 王允能够设计刺杀董卓,可谓为民除害,功莫大焉。 然而,功罪同源。 王允的政治智慧也就到此为止了,此后他没有抓住大好机会,反而表现出来的极端的自私、贪婪和狭隘,导致自己不但未能安定天下,反而迅速败亡。丧失了拯救大汉王朝,让自己名垂青史的机会。 一、错误估计形势 董卓被杀之后,其嫡系部队凉州军并不在长安,而是被董卓布防到外地,以抵御诸侯进犯,也是王允除董卓的有利时机。董卓的女婿牛辅驻扎在陕县,李傕、郭汜、张济等部则在陈留和颍川地区平乱。
驻防在长安城内的主要是并州军、东汉直属军和蜀中叟兵。并州军本来是丁原部队。丁原被吕布杀死之后,吕布归顺董卓,并州军归吕布节制。王允也是并州人,如果王允吕布一心,完全可以控制并州军。 东汉直属军本是何进、何苗兄弟负责,何进被十常侍害死、何苗被董卓杀死之后,可以说群龙无首,如果王允借杀董卓之功,借皇帝之名,也完全可以控制东汉直属军。 蜀中叟兵则是益州牧刘焉(刘璋之父)送来的,由赵谦负责统帅。 在除掉董卓之后,王允让吕布派李肃去杀死牛辅。不久牛辅的心腹攴胡赤儿谋财害命,把试图暗中逃跑的牛辅杀死。牛辅的凉州军溃散。 如果王允、吕布对形势有个正确判断,一切都来得及。 二、错误处置凉州军 吕布很快把投奔自己的攴胡赤儿杀死。那么如何处置剩下的凉州军呢?小道消息满天飞。
李傕等人听到长安发生事变的消息后,从陈留、颍川回来,并一路收罗了牛辅的散兵。他们听到了王允准备杀死全部凉州军的消息。李傕原地等待朝廷的诏书,可是迟迟没有等到。 原来王允在这个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本来吕布建议王允打算收买凉州军,因为吕布自己手下也有一部分是凉州军。但是王允仔细思考之后否决了吕布的建议。 原来王允担心如果招抚凉州军会导致袁绍、曹操等人的误解,也会让朝廷失去脸面。殊不知如果没有里子,哪来面子? 凉州军迟迟等不到消息,李傕心里害怕,差点分兵逃走。但是他的谋士贾诩建议先拼死一搏,失败后再逃跑不迟。贾诩这个建议给王允方面带来重大挑战。 三、错误处置旧臣 王允除掉董卓,以首功自居。 他先杀死了名臣蔡邕,这让很多士人疏离了王允。 他没有论功行赏,他看不起对于亲手杀死董卓的吕布和李肃,仅“以剑客遇之”。让吕布非常失望。 对于与自己一起谋划刺董的谋士孙瑞,没有给他任何的赏赐。 对于统帅蜀军的赵谦,也没有任何的拉拢和奖赏。
但对于自己的亲信和家人,王允却显得很大方。宋翼、王宏都升官了,儿子王盖当了侍中。
这些决定埋下了自己灭亡的祸根。
四、错误对待盟友
吕布手下的凉州兵,赵谦手下的蜀中叟兵,本应成为王允的盟友。
玩政治么,就是把自己的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王允没有领会到政治的真谛。
李傕包围长安的时候,王允派胡轸和杨定去和李傕和谈。胡轸和杨定都是凉州兵出身,是吕布手下,由于没有受到王允重视,他们反而和李傕沆瀣一气。
令王允想不到的是成都人赵谦也和李傕勾结起来对付自己。
胡轸、杨定率军和李傕作战的时候,阵中倒戈;很快赵谦的叟兵开城门放入凉州军。王允被碎尸万段,吕布率残部逃走。
至此,王允的成功仅仅维持了40天,就灰飞烟灭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