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出站,公司所在的产业园区距离你还有2.5公里,打车要付个起步价、骑车又太累。如何让市民的“最后一公里”既方便舒适、又价格不贵?

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我们看到了新的解决方案。7月6日上午,由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开发的“智捷易行”自动驾驶巴士亮相会场周边,往返于世博中心、无人驾驶体验活动场地等大会场地内。现场共有会展区内短驳、轨交接驳两条线路可供选择,且这些的“智捷易行”巴士全部具备无人驾驶的功能,科技感满满。

图说:“智捷易行”自动驾驶巴士亮相会场周边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上海首个面向重要场景动态接驳并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交通创新应用

记者在现场看到,体验者只需在手机小程序上预约下单,AI算法将自动采集附近所有乘客的出行需求,并根据其起始位置、到达目的地,即时计算接驳线路、调度接驳巴士,让一辆接驳巴士满足周边多人的出行需求,实现公交线路的“拼单定制”,服务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

在自动驾驶体验区的静态展览区,“智捷易行”设有独立展台,展台设置了预约服务监控管理系统大屏展示,观众可以从管理者的视角查看车辆最新路线、车辆实时位置、车内人数变化等信息。

据介绍,“智捷易行”不仅是上海首个面向重要场景动态接驳并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交通创新应用,更在交通关键领域实现了技术创新与服务模式的双重突破。“就像是一个短驳版的拼车服务,但是巴士能够承载的乘客更多、价格更便宜、运行效率更高,让市民通过较低的成本,实现一至三公里的快速接驳出行。”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数智交通事业部总监董志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当前,在封闭的园区、展区道路上,无人驾驶巴士已完全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完成从线路规划、人员接驳到驾驶上路的一系列动作,全程无须人工干预介入。”董志国表示,在公共道路上,为了保障安全目前仍采用人工驾驶的模式,提供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会展区至周边轨交站点的需求响应式接驳服务。“但展望未来,在公共道路上的需求响应式智能接驳,其场景实现已近在眼前。”

从“人等车”变为“车等人”

传统公交巴士往往是“固定长线路”,线路固定、站点固定、总长度达数十公里,是低成本满足市民长距离出行需求的好手。但面对从地铁站到公司、从菜市场到社区的短距离、高频次接驳新需求,传统公交车有时却力不从心。

图说:“智捷易行”致力于打通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为了打通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倾力打造需求响应式智慧巴士服务解决方案——“智捷易行”,应用场景包括产业园区、大型社区、大学城区、会展区等各类城市片区。

“简而言之,市民可以通过线上小程序预约接驳巴士。小程序算法在汇集多人的相似需求后,将自动计算满足每个人出行需求的最优线路,然后调度巴士完成接驳。” 董志国表示,网约车、公交车等往往针全城范围,出行距离较长,而“智捷易行”则专注于“最后一公里”,把服务范围设定在以地铁、片区为中心的1-3公里之内,为市民定制化、智能化、低成本的出行服务。

“可以说,传统公交是‘人等车’,而需求响应式巴士则是‘车等人’。车辆的线路和发车时间是根据乘客的需求进行定制的。

“智捷易行”融合多源大数据的出行链大模型,覆盖全市35类人-车-路多源大数据,训练出行链大模型,深度挖掘市民通勤、商务、生活等各类出行链群体特征规律,利用历史数据持续积累可预判未来时间段内城市各个区域公共交通出行需求,做为线路、站点、班次等初始方案设置的依据。

此外,开发产品时更加关注不同群体的使用感受,将适老化设计和儿童友好设计也融入到产品中。乘客不仅可以使用手机小程序预约服务,还可以在特定站点(如社区门口、学校门口)使用移动大屏进行触屏预约,并可由他人代为预约,让老年人和儿童也可享受到科技和智慧出行的便利。

新民晚报记者 杨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