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神秘精灵!被追逐却回头张望的狍子,其实拥有非凡的生存策略

3月11日,有摄影师在黑龙江捕捉到了八只胆量惊人的“东北神兽”,被戏称为“八骏图”,它们外形可爱,但似乎不太精明。

“看够了吗?那我就先走了”

这就是与熊、豹、驴等“东北特产”齐名的狍子,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呆”,即便被追逐,不久后还会回来看看是什么击中了它们,缺乏一般野生动物的警觉性,让人疑惑它们是如何延续至今的。

狍子真的愚蠢吗?它们至今未面临灭绝,是如何生存的?

跳入河中的狍子最终被救起

“狍”家族的繁荣

东北的神秘精灵狍子,学名就是“狍”,属于鹿科狍属的一种小型鹿类,体型小巧,体长约1.2米,肩高约70厘米,体重15至30公斤,雄性拥有一对约20厘米长的短角,尾巴极短,仅有2至3厘米。

虽然体型不大,但狍子的家族却相当庞大。狍属仅有两种动物,一种是在中国东北常见的东方狍,学名西伯利亚狍,主要分布在亚洲大陆除北亚极地和南亚、东南亚之外的地区。

雪地中的一群狍子,看起来更显呆滞

另一种是生活在欧洲的西方狍,外观与我们的狍子几乎无异,仅在基因序列和一些细微的身体结构上有所区别。

早期的动物学家曾认为东方狍是西方狍的一个亚种,但后来的研究显示,这两种狍子早在约200万年前就已分化,最终演变成两个亲缘关系密切的独立物种。

一只鹿茸正在转变为鹿角的西方狍(看起来似乎并不愚蠢?)

尽管狍子只有两个属,但它们的种群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在中国,除了东北,新疆的天山地区、内蒙古部分地区、中原黄河流域地区,甚至云南西部也有野生东方狍的种群。

而西方狍在欧洲的分布也曾非常广泛,被称为欧洲狍。例如,著名的童话故事《小鹿斑比》的原著作者生活在欧洲奥地利,斑比的原型实际上是欧洲狍,只是后来迪士尼公司考虑到美国没有狍子,才将动画中的斑比改成了美洲常见的白尾鹿。

白尾鹿母子(这就是鹿妈妈和斑比!)

小鹿斑比的形象非常可爱,狍子的外形也很可爱,关于狍子这个名字的由来,有几种有趣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冬天的狍子会用前蹄在雪地里挖一个坑睡觉,因此得名“狍子”。另一种说法是,因为狍子的叫声类似小狗,因此名字中带有反犬旁。

还有一种更严谨的说法是,狍子的中文学名原本是麅(páo)鹿,后来由于汉字简化,笔画复杂的“麅”字被简化的“狍”字取代,又因为东北地区的方言口音,最终被称为“傻狍子”。

在雪中挖坑的狍子、挖出的雪坑、在雪坑中睡觉的狍子

“犯傻”其实是生存策略?

东北地区的老猎人说,过去想要捕猎狍子,只需对狍子群随意开枪,即便将它们吓跑,不久后狍子们会再次回来,歪着头研究刚才发生了什么,这时再捕猎就变得容易了。

行为模式如此独特的狍子,看起来与人们印象中机警的鹿科动物大相径庭,也因此有了“棒打狍子瓢舀鱼”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语。

一只极其大胆的野生狍子,完全不畏惧摄影师

如今,人们也经常遇到野生的狍子,它们的确表现得非常大胆,看见人很少立即逃跑,反而时常会主动靠近或站立观望,这种行为在野生动物中几乎等同于“自寻死路”,难道它们真的不怕死亡吗?

实际上,这些都是狍子独特的生存策略,看似愚蠢,实际上是非常聪明的行为。

无论是独居还是群居的野生动物,通常都有自己的领地,不同动物的领地可以重叠,例如东北虎的领地中会包含许多食草动物,但同类的领地很少重叠。小群聚居的狍子自然也会划分自己的领地。

这些狍子各自观察,实际上是在警惕周围的动静

动物们每天都会在自己的领地内活动,标记领地边缘,告知同类这里是它们的家,检查这片熟悉的地方是否有任何异常,毕竟领地内的安全至关重要。

作为森林中天敌众多的食草动物,狍子对危险非常警觉。当遇到某种陌生的事物出现在自己的领地时,狍子会确认这是否有危险,是否会长期存在,如果有危险,狍子群就需要尽快迁移,因此它们会在一段时间后返回原地查看。

虽然如此,但狍子的胆量确实比其他动物大,天生好奇心强,什么都想靠近看一看闻一闻,在人类看来就是毫无警惕心的愚蠢行为。

除了胆大之外,狍子还常常被看到做出各种愚蠢的行为,比如遇到危险时将自己埋在雪里,在冰面上乱跳摔得四脚朝天,被人类摸了许久才反应过来逃跑等等。

狍子将自己埋在雪里,大多数情况下并非自愿。狍子还有一个外号叫“矮鹿”,顾名思义,当它们在遇到危险时慌不择路逃跑,常常一头扎进厚厚的积雪中,因为太矮而无法挣扎出来,可能就会死在雪中。

同样,有时狍子不看路直接冲到结冰的河面上,坚硬的小蹄子无法产生足够的摩擦力,只能趴在冰面上等待救援。

不过,即便这些行为可以解释,总有一些大胆的狍子做出人类难以理解的事情。这些狍子在鹿科大家族中总是不走寻常路,如今也依靠这种“傻劲”在互联网上赢得了独特的名声,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网友救助三只被困在冰面上无法站立的狍子

傻“狍”有傻福?

“棒打狍子瓢舀鱼”中的狍子,在过去的东北,即便在没有猎枪的年代,也是一种非常容易捕捉的猎物,至今尚未面临灭绝的威胁。而它们鹿科的其他许多种鹿,尽管比狍子警觉得多,却还是迅速变成了濒危动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单。

用大棒就能捕获的狍子,是如何做到种群不灭绝的?

狍子从不躲避车辆,有时反应还很慢

首先,狍子的数量确实减少了许多,“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这句话,原本是描述过去东北自然资源的丰富,与那个时代相比,如今野生狍子的种群数量确实减少了许多。

自古以来,狍子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虽然它们是纯素食的食草动物,但并不挑食。春夏季节,它们会吃草茎、嫩叶和花朵果实,到了秋冬季节,它们可以用树皮、草根、枯枝和落叶充饥,能够食用600多种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力非常强。

“啊?”

如此不挑食的狍子,可以清理森林地面,让一些树木的幼苗摆脱杂草的侵扰,成长为树木,也可以通过食用植物的果实,将无法消化的种子排泄到其他地方,帮助植物播种。

最重要的是,数量众多、体小力弱、胆大爱“犯傻”的狍子,对于森林中的许多食肉动物来说,是非常容易捕捉的猎物,甚至貂、鼬、獾等小型捕食者也可以捕捉到狍子的幼崽。

一只半大的小狍子,身上的保护性斑点花纹还未完全消失

可以说,狍子用自己的生命,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捕食者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食物,确保这些捕食者在严寒中不会大量饿死,从而保护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然而,狍子并不知道自己肩负着如此重大的使命,只知道整个森林的食肉动物都是它们的天敌。为了延续自己的种群,狍子并没有让自己进化得更灵活或更强大,而是选择了另一条道路,进化了繁殖能力。

猞猁捕食狍子

狍子每年八九月进入繁殖期,在成功受精后,雌性狍子可以根据实际气候条件,选择推迟受精卵在子宫内着床发育,确保小狍子能在春夏之交、食物充足的时期出生,不会因寒冷和饥饿而死亡。

此外,狍子还是鹿科中少有的“高产明星”,一般鹿科动物每胎只会生下一只幼崽,双胞胎很少见,但狍子大多数时候都能生下双胞胎,繁殖速度比其它鹿科动物快了近一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