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上海市网络微短剧发展专项经费项目第一批次正在申报。微短剧2021年兴起,2022年市场爆发,如今已经融入很多人的生活。

微短剧涌动于社交媒体、自媒体和各类平台上,已经从塞满时间缝隙,转为占据宅家文娱休闲主流。微短剧,正如信息,已经过剩,但是尚未形成一套成熟而完善的付费收看模式。于是,自去年起,资本市场介入了微短剧。微短剧竞争更为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精品,才是微短剧的终极出路。

微短剧一般分横屏和竖屏两种,前者可以到平台乃至电视台播出,一般10余分钟一集,12集为一季;竖屏就是在手机上传播,一般不超过3分钟,可以拍个几十集。相对而言,横屏的技术和艺术要求略高于竖屏,但是竖屏准入门槛低、网络传播广,乃至如今在横店同时启动的微短剧有200多个剧组,是以往40分钟左右一集的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剧组的10倍。因此,现在的“横店”已经变成了“竖店”。

而且,微短剧还火到了海外,以中国公司为背景的制作公司已经开辟了海外市场。质优价廉的外国影视剧从业人员的加入,相当程度上提升了微短剧的品相,也加剧了竞争。

所以,微短剧在运营和内容两个方面,都需要精品化。微短剧相当一部分内容源于网文——长而水是常态。目前,大部分微短剧的外在审美基本都在线,动辄营造宋代审美或逼真再现年代怀旧,但人物塑造与情节节奏的内在功力往往欠缺。当然,如果剧组和观众都彼此视对方为“消磨时间”的“减压之举”倒也无妨。只是,微短剧80%以上的成本都砸在“买流量”上的话,运营手法单一,自然盈利能力微薄。流水大,符合资本市场需求。但资本市场未必在乎内容品质,如果微短剧最终都变成“霸道总裁爱上50岁做保洁工的我”这种垃圾内容,势必最终反噬整个市场。

原标题:《新民随笔丨精品,是微短剧终极出路》

栏目编辑:郁晶陶 题图来源:东方IC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朱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