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多国征收新一轮高额出口关税,CNN聚焦了新一轮关税给非洲大陆带来的冲击:从失业潮到出口骤减,非洲部分国家正被迫寻找新的贸易伙伴。而在这场危机背后,中国的迅速介入被CNN解读为一次“难得的战略机会”,非洲或许正加速向东方倾斜。文章同时指出,这种转向虽带来短期缓冲,但也潜藏着对未来更深层次的经济依赖和结构性风险。
关税重击:从强国到小国无一幸免
根据白宫公布的修订版关税方案,四个非洲国家——南非、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面临25%到30%的高额出口关税;非洲大陆的其他18个国家也被征收了15%的关税。
特朗普政府声称,这些措施是“互惠”政策,旨在针对对美贸易逆差较大的国家。然而,许多经济学家批评说,关税实际上更多是基于特朗普的政治考虑,而非真实的经济数据。
南非对美出口首当其冲。南非柑橘种植者协会(CGA)在一份声明中直言,如果关税生效,将导致大规模失业,并使数十万箱已经打包装运的柑橘滞销。汽车行业等支柱产业同样面临危机,一些企业甚至威胁退出南非市场。
相比之下,莱索托这样的非洲小国所受打击更为惨烈。莱索托首相塞缪尔·马特凯恩透露,新的关税加上美国停止援助,已经导致数千个就业岗位消失,国家因此宣布进入两年灾难状态。此前,该国曾享有美国贸易协定下的免税待遇,而特朗普的关税措施等于彻底推翻了这一优势。
中国的机会:减免关税与“南南合作”
就在非洲焦虑于美国关税的同时,中国迅速伸出橄榄枝:6月宣布暂停对几乎所有非洲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南非研究员尼奥·莱斯瓦洛接受CNN采访时指出,当前正是非洲加强“南南合作”的良机。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非洲最大的双边贸易伙伴。2023年,中国对非洲的出口额达1480亿美元,非洲对中国的出口也超过1100亿美元,贸易额稳步增长。
南非矿产和石油资源部长格韦德·曼塔谢坦言,“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而不是美国”,并呼吁非洲国家为关税危机寻求替代市场。然而,南非柑橘种植者协会也提醒,寻找新市场并非易事,尤其是农产品的出口往往受消费市场偏好和物流链制约。
据CNN采访莱斯瓦洛的观点,向中国倾斜并非毫无风险。他指出,如果缺乏保护性政策,中国价格更低的制成品可能涌入非洲,打击本地新兴产业。更深层的问题在于,非洲向中国出口的主要是原材料,而进口的多是制成品,这种结构加剧了非洲的资源依赖型经济模式。
内部出路: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的希望与挑战
面对外部压力,非洲内部也在寻求突破。2020年成立的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被视为重要战略:它旨在消除成员国之间90%以上的关税壁垒,推动非洲内部贸易。
遗憾的是,截至目前,AfCFTA虽然覆盖了55个非洲国家,但真正根据该协议开展贸易的只有二十多个国家,整体进展缓慢。
经济学家俾斯麦·雷瓦内表示,美国的关税危机或可成为非洲深化AfCFTA的催化剂:“这应当让非洲国家意识到,需要增强经济韧性,更加内向,而不是一味依赖外部。”
如果能落实AfCFTA,非洲内部市场有望打破对海外的高度依赖,为本地企业和消费者创造更大空间。
现实困境:失业与民生压力
虽然战略思路清晰,但现实的冲击却无法回避。南非汽车产业、柑橘种植业和矿产业都面临着失业潮的威胁,而莱索托等小国的纺织工厂已经倒闭,数千家庭失去生活来源。
特朗普政府对莱索托的态度也让人侧目:尽管去年两国贸易额超过2.4亿美元,特朗普却在公开场合将莱索托称作“闻所未闻”的国家。
美国停止对莱索托的援助、征收高额关税,重创了此前支撑大量就业的出口纺织业,让这个人口仅200多万的内陆国家措手不及。
全球博弈下的非洲抉择
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再次证明,非洲在全球贸易格局中常常被边缘化:既难以主导规则,又容易受到大国政策的直接冲击。
中国的及时出手无疑为非洲提供了短期“生命线”,但要想真正改变命运,非洲必须加快内部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升级,而非仅在中美之间摇摆。如雷瓦内所言:“危机带来机会,但机会能否抓住,取决于非洲自身。”
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不只是出口损失,更是对非洲经济模式的深刻拷问:是继续依赖单一大国市场,还是真正打破殖民式出口结构,推动自主产业与区域合作?
这既是非洲大陆的十字路口,也是全球南方国家面对不确定世界秩序时共同的命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