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歼-36和歼-50作为全球率先首飞的两款六代机,引发的热潮刚刚有所平息,“中国第三款六代机问世”的消息就再次震动全球。“Defence Security Asia”、“Defence-Blog”和“The Word Zone”等网站,不顾现有资料极其有限的现实,纷纷撰文给出了自己观点。整体给人的感受,是他们已经被歼-36、歼-50创造的奇迹吓坏了。
▲这些网站都明显被刺激到了
从技术上来看,这款“中国第三款六代机”和另外两款六代机的构型非常相似,特别是全面隐身布局,非常醒目。但以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很难解释在歼-36、歼-50平行发展,并形成高低搭配的情况下,国内还同期发展第三款六代机的价值。相比之下,立足六代战斗机发展理念,以其核心技术发展大型无人机,作为五代半战斗机的高端僚机,就是比较合理地解释了。如果这一点真的成为现实,意义未必就比真正的六代机差多少。
▲三款新机确实有点多了
无人僚机的概念起源于大概十年前,当时美国鉴于科技进步,已经能满足机载设备精准操作无人机、五代机本身存在明显短板的现实,准备给F-35搭载无人僚机群,在不对战斗机做大幅修改的情况下,大幅强化战斗力。后续无人僚机的概念,被传得神乎其神,其实本质上完全能视为强化版本的“外挂吊舱和武器”,只不过在隐身时代升级成,搭载各类设备、武器的独立无人飞行平台。而正如同常规机载炸弹能便宜到几千美元,昂贵的电子干扰吊舱则价值数百万美元一样,无人僚机的价值、使用范围也各不相同。
▲大家现在早就习惯了机载吊舱和武器的存在
美国鉴于F-35无法增加飞行员,只能尽量强化操作系统的现实,选择了发展低成本无人僚机,凭借AI系统操作蜂群作战的技术路径。而中航工业则在推出歼-20S,实战双座五代半战斗机的开发后,推出了不少高端无人僚机,仍然是将空战放在首位的模式。两条路径目前还无法分出高下,但美国无人僚机开发缓慢,甚至没有中航工业高端型号进展顺利,是不争的事实。如今这次出现的新机,要真是基于六代机研发的全向隐身无人僚机,那未来几年F-35的日子将非常难过。
▲F-35的路走歪了
五代机明确了隐身发展概念,但实际上往往只在正面保持不错的RCS参数,侧、后方隐身性能要差很多,这意味着五代机仍然需要控制交战距离和姿态,稍有不慎很容易翻车。对于这个问题,六代机通过强化全向隐身性能,以更灵活的参战姿态来解决。如果歼-20S能控制六代技术改造的无人僚机,实际上就意味着拥有一个全向隐身的眼睛,其能凭借更佳的隐身性能,前出战场更早发现对手,并在对手没发现自己的情况下,引导后方的歼-20S,或者其他无人僚机进行攻击。
▲无人僚机的价值尚未完全铺开
此外,大家很熟悉的电子干扰、火控引导等吊舱,也同样可以发展成新时代无人僚机,但不管如何调整,搭载先进航电,具备先进隐身搜索功能的型号,地位都至关重要。从技术上来讲,在新一代战斗机已经问世的情况下,用新技术强化现有战斗机,是很常见的思路。五代机问世后,就有不少四代半战斗机,参照其理念,对机身表现强反射源进行处理,大幅削减了RCS。如今露面的新机,依然是这种理念的延续,只不过是通过无人僚机的方式出现而已。
▲苏-57的无人僚机发展遭遇重挫
在中美积极发展无人僚机的情况下,俄罗斯也不甘落后,推出了自己的S-70,准备配合苏-57使用,和中国一样是大型高端无人僚机的思路。然而,当俄罗斯空天军尝试将S-70投入战场时,却发生了失去控制,不得不由己方击落的悲剧。如今国内在解决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推出了搭载六代技术的划时代型号,已然是站在了世界之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