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古稀的克林顿,看了盛大的阅兵式,留给特朗普的只有一句忠告。
2025年的初秋,北京的天格外清朗。当77岁的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在屏幕前观看中国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时,一言不发,神情凝重。
面对镜头,他只留下了一句话:“醒醒吧,别再自说自话了。”这句话不是对中国,而是对他曾经的对手,也是如今的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
这场阅兵式,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现实的回应。
中国展示了一系列高科技装备,从远程导弹到智能无人机,整齐划一的步伐背后,是一个大国几十年积累的国防与科技成果。
克林顿没有鼓掌,他只是沉默,看得出心中五味杂陈。几个月前,特朗普也办了一场阅兵。
6月14日,在他自己79岁生日那天,华盛顿街头响起了坦克履带和战斗机呼啸声。
为了纪念美国陆军250周年,特朗普不惜投入高达4500万美元,把首都变成了军械展览馆。可惜,热闹是热闹,掌声却不多。
就在同一时间,全国爆发了被称为“无王日”的大规模抗议活动。起因是特朗普政府再度收紧移民政策,引发民愤。
据《纽约时报》报道,超过2100个城市参与抗议,人数超过500万,是他第二任期以来最大规模的群众行动。洛杉矶、芝加哥等地警民对峙,气氛紧张。
这两场“阅兵”,一东一西,一外一内,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是国家集体记忆的展示,一个却被批评为总统个人秀。
希拉里·克林顿也站出来,公开批评特朗普“借军队刷存在感”,称这种行为“既不尊重历史,也不尊重人民”。
作为曾主导中国加入WTO的政治人物,克林顿对中国并不陌生。
他在接受《华盛顿邮报》专访时坦言,当年推动中美经贸合作,是希望通过交流促成双赢,“但没想到中国的崛起速度和广度,超出了我当时的预判”。
他说这话时并不带怨气,更多的是一种对局势变化的无奈。他也没有回避美国自身的问题。
克林顿承认,美国面对全球化带来的冲击时,没有给本国工人足够的保护,导致社会分化严重。他表示,正是这种忽视,为民粹主义和极端政治的崛起打开了大门。
《金融时报》在今年7月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国的政治极化指数已达到近十年最高水平。
移民、医保、税收等议题上,两党对抗愈演愈烈,公众信任持续下滑。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在国内越走越窄,与民意的裂痕也越来越深。
对外,美国的霸权地位也在经受挑战。中国不再是过去的“世界工厂”,如今也变成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一极。
5G、新能源、生物科技,中国企业的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在亚非拉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甚至被《金融时报》称为“全球南方的首选伙伴”。
克林顿对此并不避讳。他说,美国不应该继续“自我催眠”,而要清醒地认识到世界已经不是冷战时期的格局。
多极化正在成为现实,“美国不是唯一的玩家了,再不调整心态,只会错失未来”。特朗普听到了这句话,但回应却是一句冷笑话:“祝他好运。”
不少媒体解读为讽刺,但也有人指出,这更像是一种逃避。毕竟,现实中的问题不是一句话可以打发的。
《华尔街日报》的经济版数据显示,美国的出口额在过去三年中连续下滑,而中国在同一时期的出口总量以年均4.3%的速度增长。
尤其是在绿色能源和智能制造领域,美国的市场份额正在被逐渐蚕食。连德意志银行的分析师都指出,“未来10年,中国可能主导全球供应链的重组”。
欧洲也没能幸免。《金融时报》统计显示,欧盟的GDP增长在2025年上半年仅为0.8%,法国和意大利甚至陷入技术性衰退。
虽然欧洲国家仍保留着文化影响力,但在战略自主性上始终无法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克林顿在采访中提到,西方世界的问题不仅是经济,更是心态。
他说:“我们不再是那个敢于自我反省的群体,而是变成了一个习惯于指责外部世界的社会。”这番话虽然尖锐,但也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认同。
中国的阅兵结束后,克林顿没有再发声。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写长篇评论,也没有在社交媒体转发。
他只说了那句:“醒醒吧,别再自说自话了。”这句话没有火药味,但分量却重得很。它不仅是对特朗普的提醒,也像是对整个美国政治系统的一次叩问。
而阅兵式的画面还在全球电视台循环播放。整齐的方阵、先进的装备、有序的编队,不只是展示中国的军力,更是一种制度自信的体现。
这种自信,不靠喊口号,而是靠几十年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信息来源:
《美媒:特朗普不满意陆军阅兵,美海军策划更大规模庆典》——环球时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