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邢予青:“关税核弹”后,产生一个没有美国的全球贸易体系完全可能

现在最为焦虑的应该是苹果公司的CEO库克。图为苹果手机拍摄的曼哈顿的天空。视觉中国/图

自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政策以来,全世界都被笼罩在一种巨大的不确定性之中。

目前,美国暂缓其他国家高额对等关税90天,只征收10%的基准关税,对中国加征税率增长至125%。

4月11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宣布将对美关税提高至125%。并表示,鉴于在目前关税水平,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如何理解特朗普发起的这轮“关税战”?关税为何反复成为特朗普的执政“武器”?这轮“关税战”又会怎样影响世界贸易的格局?南方周末对话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经济学终身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全球生产网络研究中心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邢予青。

邢予青教授研究全球价值链十余年,2022年出版了《中国出口之谜:解码“全球价值链”》一书。他长期关注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和国际贸易,曾经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以及日本协力集团提供政策咨询。

“只看货物贸易逆差,完全是片面的”

南方周末:4月2日看到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时,你是意外更多,还是觉得意料之中?

邢予青:非常吃惊。他一直说要实行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s”,是因为其他国家的关税高,美国一直吃亏。我理解的对等关税是,你征收我的货物10%的关税,我就征收你的货物10%的关税。例如,根据WTO的计算,欧盟平均关税是5%,高于美国的2%。如果美国实施对等关税,对欧盟的对等关税应该是5%。考虑到美国对欧盟有贸易逆差,市场估计最多也就是10%的水平。没想到特朗普开盲盒后,“对等关税”远远超过大家的预期。对欧盟实施的“对等关税”是20%,对日本24%,对中国34%。对柬埔寨这样又小又穷的国家,都要征收49%。如此疯狂的关税战,是没有人预料到的。

南方周末:其实,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就已经提到了相关政策,它并不是突然出现,为什么还是引起如此大的震动?站在国际贸易的角度,它到底破坏了什么?

邢予青:特朗普公布的所谓“对等关税”,远远超过了他竞选之前说的10%,颠覆了所有人关于“对等”的理解。首先对美国、日本、欧洲和中国的金融市场造成了海啸式的冲击。金融市场最怕这种,特朗普在美国“解放日”给全世界带来的冲击类似一枚“经济核弹”,如果美国真的按照这种方式征收关税,结果就是全球贸易大幅萎缩,全球供应链出现混乱,美国出现通胀,最后美国和全球一起陷入衰退。

美国过去一直教训中国要遵守以规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特朗破推出的“对等关税”则完全破坏了现存的国际贸易秩序,依据的是强盗逻辑。根据白宫公布的计算公式,特朗普的对等关税逻辑就是:任何对美国有贸易盈余的国家,必须把贸易盈余的一半,以关税的形式交给美国。例如,如果一个国家和美国有100亿美元的贸易盈余,美国就要通过关税的方式把50亿美元拿走。中国对美国的贸易盈余,是中国向美国出口等值货物获得的。美国拿到了货物,中国拿到了钱,为何要把收到的货款和美国分一半呢?

南方周末:特朗普说,“我们与中国存在1万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我们每年损失数千亿美元给中国,除非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我不会(与中方)达成协议。”你觉得这个逻辑有没有问题?就当下的状态来说,到底是谁更赚钱?

邢予青:我不知道特朗普是如何算出1万亿美元贸易逆差的。认为贸易逆差就是吃亏是非常愚蠢的观点。美国对中国有贸易逆差仅仅意味着美国买中国的东西多而已。中国获得的贸易盈余,是用自己辛苦生产的产品换来的,不是抢来的。美国获得了产品,中国获得了收入,这是公平交易,没有人拿枪逼着美国人买“Made in China”的产品。

特朗普只看货物贸易逆差,这完全是片面理解中美经贸关系。美国在服务贸易对中国有大约260亿美元的贸易盈余额。中国在美国大约有30万留学生,这些学生在美国交纳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美国对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

中国企业和个人给美国支付的软件使用费,也是美国对中国的服务出口。在全球价值链主导国际贸易的今天,许多美国公司是利用全球价值链来组织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的,然后销往世界各地,例如在中国组装的iPhone,在上海制造的Tesla,在越南缝制的耐克鞋,在中国台湾制造的英伟达芯片。 这些利用全球价值链制造的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时,都不算作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因为它们既不是从美国运来的,也不经过美国的海关。

例如,所有在中国销售的苹果产品是从位于中国的组装厂直接进入中国市场的;英伟达的芯片则是从台湾的TSMC(台积电)工厂运到大陆的。但是,这些产品实际上是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第一,它们是美国公司的产品,第二,它们为美国创造了上百万的高薪职业,第三,美国公司从这些产品的销售中获得了巨大的收入。英伟达芯片的毛利高达75%,耐克产品的平均毛利是43%,比苹果产品的平均毛利37.2%还要高。

2024年在中国市场上,苹果公司销售了669亿美元的电子产品,特斯拉卖了价值209亿美元的电动车,高通卖了178亿美元的芯片,英伟达销售了103亿美元的AI芯片,AMD(超威)卖了34亿美元的图像处理芯片,耐克卖了23亿美元的鞋和衣服。这些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总额为1216亿美元,大约为美国商务部统计的美国在2024年对中国货物出口的85%。值得提醒的是,这1216亿美元是不包含在美国官方的对华出口的统计之中。这是美国一边享受着中国市场的红利,一边喊冤的一个重要原因。

经济学家邢予青:“关税核弹”后,产生一个没有美国的全球贸易体系完全可能

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经济学终身教授邢予青。受访者供图

“不是善心大发”

南方周末:目前,特朗普对没有实行反制的国家暂缓了90天的对等关税,对中国的对等关税增加到125%,你如何看?

邢予青:特朗普暂缓90天执行关税,是因为美国股市暴跌、债市暴跌。股市暴跌让美国人的财富缩水,债市暴跌威胁到美国政府是否可以廉价借债和美元地位的问题。不是他觉得这些国家没有反击,善心大发,所以停止征税。他在公开讲话中,羞辱这些求和的国家是“kiss my ass”。

特朗普政府内部也因为关税大战出现了公开的分歧。马斯克羞辱关税设计师纳瓦罗蠢得像一块砖头;特朗普华尔街的支持者比尔·阿克曼公开说,对盟友也开征高额关税,这不是我投票支持的总统。这些因素叠加,让特朗普停止狂奔,导致他向全世界发起的关税战烂尾。

我认为,特朗普继续对中国施加高关税是为了面子。125%的关税与145%的关税,从边际效果来看,没有区别。

美国市场对中国制造的生活用品的依赖,在短期无法改变。美国的手机、电脑、服装、家具等用品的主要来源地是中国。美国人用的抗生素,制造药的原料药也主要来自中国。更高的关税让美国消费者负担加重,我估计苹果公司和沃尔玛公司现在都在积极游说特朗普,可否给他们赦免。特朗普已经说了,他是有灵活性的,也希望和中国人达成协议。

南方周末:你认为,对于中国而言,还有哪些可以应对的办法?

邢予青:我是支持中国进行反击的。特朗普政府不断对中国挥舞关税大棒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特朗普和他的团队对于中美经贸易关系的互惠性存在着错误认知。他们认为中美贸易是一个单行道,是一个只有中国获益而美国受损的双边贸易关系。这种认知完全是错误的。中国对于特朗普不断升级的关税进行针锋相对的反击,是让特朗普和他的团队清醒和改变这种错误认知的必修课。

中国政府过去几年的善意妥协和让步,没有说服美国坐在谈判桌上来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和关于公平贸易条件的分歧。也许只有让美国的农民、出口商和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的美国公司,成为这场贸易战的牺牲品,特朗普政府才会改变对中美贸易关系的认知,放弃“关税是免费的午餐”的天真幻想。

中国可以打的牌有许多。例如,可以对美国产品加同等关税,可以吊销美国几百家肉品公司对华出口的卫生健康许可,可以把特斯拉的车从新能源汽车清单剔除,可以停止购买波音飞机。也可以宣布对美国以外的国家的产品大幅降低关税。

特朗普坚信关税不会导致通胀,才肆无忌惮地乱加关税。中国政府可以采取不让人民币贬值的策略,同时建议向美国出口产品的企业坚决不降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国从中国进口产品,所有的关税成本都会转嫁给美国企业和消费者,这样特朗普关于关税不会导致通胀的谎言就会破产了,美国面临的就是通胀和经济衰退。

南方周末:这一波关税战中,可能会产生怎样的、新的全球贸易体系?

邢予青:特朗普现在对全世界开打贸易战,美国的传统盟国欧盟、日本、加拿大、英国等也成了“美国第一”和关税大战的牺牲品。显然,这些国家有维护全球贸易体系,维护以规则而不是以实力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愿望。除了美国之外,所有国家都认为国际贸易对促进本国经济有好处。特朗普如果继续挥舞关税大棒恐吓贸易伙伴,产生一个没有美国的全球贸易体系是完全有可能的。

“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就是美国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后,在日本的努力下促成的。现在英国也是CPTPP成员。中国也愿意加入CPTPP。如果中国和欧盟都加入CPTPP,这就是一个新的全球贸易体系。特朗普对全球开打贸易战的疯狂举动,为中国加强和日本、韩国、欧盟的经济关系,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最近中国与日本和韩国的积极互动,以及与欧盟关于加强双边贸易,共同维护全球贸易体系的交流,说明中国政府在扩大朋友圈,与支持贸易自由化的国家,一起反击美国的关税霸凌,维护国际贸易体系的稳定。

“贸易战没有赢家,历史上没有,今天也没有”

南方周末:2018年,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开始的贸易战,你如何看?

邢予青:特朗普第一个任期的贸易战,只针对中国。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的组装和生产中心。 在中国的许多外资企业,以及为外资做加工的企业是以美国为主要市场的。为了避免关税,许多原来服务于美国的供应链转移到墨西哥、越南、印度等国家。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富士康和立讯精密在印度投资了iPhone 组装工厂。最近几年,印度组装的iPhone 从几百万台增加到1500万台。一些组装电脑的企业也从中国搬到了越南,越南对美国的电脑出口大幅增加。国内企业的出海潮也是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产生的。

许多企业希望通过出海来规避美国的关税。中国近几年从美国进口来源的第一大国,下降到墨西哥和加拿大之后的第三大国,就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造成的。

特朗普在开启了第二任期后,首先对加拿大和墨西哥产品征收25%的关税,然后又对全世界开始关税大战,目前没有一个地方是安全的。

南方周末:1月以来美国发布了多轮关税措施,包括对加拿大、墨西哥以及中国,如何理解他在关税方面,打击力度不断增强的逻辑?

邢予青: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是没有逻辑的。他今天说因为毒品泛滥的问题,要对加拿大、墨西哥加关税;明天又说因为贸易不平衡,这些国家多年来一直占美国的便宜,要对这些国家收关税;后天又说因为企业都转移到这些国家了,美国人失去了就业机会,要对这些国家加关税。

特朗普似乎使命感很强,要为美国人民谋幸福。但是,他的工具箱里只有关税,他坚信关税是万能的,坚信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市场就可以为所欲为,这也许是他的逻辑。

美国是拥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最多的国家,美国大学的经济学研究是世界最强的。我就是在美国获得的经济学博士。可悲的是,美国和全世界现在被一个经济学常识是一张白纸的总统搞得天翻地覆。美国人过去吹嘘的民主制度的制衡机制,在一路狂奔的特朗普总统面前完全失灵了。

南方周末:20世纪至今,美国发起过多次贸易战,这些对战中,有赢家吗?

邢予青:贸易战没有赢家。历史上没有,今天也没有。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打贸易战,日本以自愿限制出口为妥协,换取美国休战。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的计算,美国的福利损失大约为80亿美元。关税是对进口产品征收的,目的就是保护国内的企业。对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导致进口产品昂贵,就会让国内产品在价格上有竞争优势。许多国家往往利用关税来保护本国的产业。例如,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征收的关税,就是为了保护欧洲的车企。美国对皮卡的关税一直是25%,远远高于日本的零关税,其目的就是保护美国汽车公司在皮卡市场的竞争力。

但特朗普不相信贸易战没有赢家。在4月2日开启的全球贸易大战,让美国股市十几万亿美元的财富在几天之内就蒸发了。如果继续下去,美国就是通胀和经济增长下滑的滞涨。因此,美国许多著名经济学家说这是一场自虐式的经济危机。

南方周末:你曾提到“特朗普对关税有特殊的偏好”,并称自己是“关税人”,形成这样认识的原因是什么?

邢予青:特朗普认为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市场,其他国家离了美国就活不了,他觉得美国具有“不可替代的买方”地位,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对进口货物随意加税。另外,他想把制造业搬回美国,给衰落的铁锈地区创造工作机会。特朗普认为高关税可以迫使出口美国的企业去美国投资,创造就业。

他的商务部长在一次电视采访中,就兴奋地描述了制造业回归美国的繁荣景象:上百万美国人拿着小螺丝刀在组装iPhone。我在十几年前的文章中就提到,如果苹果公司愿意支付在中国组装iPhone的劳务费的10倍来雇佣美国人,也许iPhone可以在美国组装。但是,苹果的股东不愿意,擅长利用全球供应链实现利润最大化的CEO库克,对这个给美国低端人口创造就业的提案也没兴趣。

南方周末:在“对等关税”政策下,你怎么分析当下苹果公司的境遇?

邢予青:特朗普和他的团队关于关税有一个错误理解,他们认为进口商品的关税都是由外国制造商支付的,关税是薅外国人羊毛的好机会。其实,苹果公司委托中国企业组装的苹果产品的关税,都由苹果公司负责,因为这些产品的所有权不归中国的组装企业。中国企业从这些产品中获得的仅仅是低廉的加工或者组装的费用,它们不仅没有义务支付关税,也没有能力支付关税。

特朗普把对华产品关税提高到145%(此前已加的20%加此次新加的125%),最为焦虑的应该是苹果公司的CEO库克。苹果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产品90%来自中国,这些产品现在进入美国都要面临145%的关税。根据我的估算,2024年这些由中国组装、在美国市场销售的苹果产品的通关价值大约为每年700亿美元,如果今年苹果公司从中国进口同样数量的产品,并为700亿美元产品交纳145%的关税,苹果公司就要为特朗普政府交纳1015亿美元的买路钱。苹果财大气粗全埋单?股东肯定不答应。让美国消费者埋单,就意味着苹果产品在美国的价格需要上涨90%,价格上涨90%之后,还有多少美国人可以买得起苹果产品?

南方周末:你之前提到过,一部在中国组装的iPhone16 Pro Max的全部制造成本大约为485美元,它包含了大约364美元其他国家产的零部件。那么,建立在目前各个国家被加征的关税基础上,这部手机还要经过哪些环节的涨价,最终以什么样的价格,走到美国消费者面前?

邢予青:苹果的许多零部件来自日本、中国台湾、德国和美国。据我所知这些零部件是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入中国然后被组装成iPhone的。中国现在对美国产品征收125%的关税,意味着来自美国的iPhone零部件也许会失去加工贸易零关税的资格。如果是这样,苹果这款手机的制造成本会上升大约121美元。如果中国政府不想取消来自美国的iPhone零部件的加工贸易零关税的待遇,制造成本就不会增加。但是,进入美国时,如果美国海关按照145%征收关税,关税成本就是703.25美元。目前这款iPhone在苹果的官网上价格是1199美元(约合人民币8743元)。如果苹果公司让美国的消费者来负担关税成本,价格应该最少涨到1900美元(约合人民币13855元)。

当地时间4月11日晚上,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豁免手机和电脑,就是认识到145%关税首先伤害的是美国高科技的明星企业苹果公司。

南方周末:这么激进的关税战,会怎样影响中国老百姓的生活?

邢予青:对于普通人的生活而言,从美国进口的产品几乎都有国产或者其他国家进口的产品来替代。进口的美国的牛肉贵了,可以买进口的澳大利亚的牛肉,或者吃国产的牛肉。美国产的大豆贵了,可以买巴西产的大豆,影响应该不大。

对于以出口美国为主的企业和这些企业的员工而言,145%的关税是无法承担的。如果美国的进口商不愿意承担进口关税,出口美国的生意就无法做了。这些企业需要开辟国内市场或者新的海外市场,短期而言营收会受到冲击。这就是为何我们经常说贸易战没有赢家。中国一直都说不想打贸易战,但是,面对咄咄逼人的特朗普,进行坚决的反击是唯一选择。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梁婷

责编 张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