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北部边界爆发了本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空中对抗事件,此次空战巴基斯坦空军宣称的辉煌战果逐步坐实。巴基斯坦空军使用歼10C在战斗中取得了对印度空军5:0的压倒性战绩,威慑效果显著。
01.印军再现“自残式”误击,悲剧重演
空军成体系反击,在短短一小时的超视距混合空战中击落印军战机 5 架(3 架“阵风”、1 架苏-30MKI、1 架米格-29)及多架无人机。美国情报界随后确认,至少两架印军飞机的确被巴方歼10C击落。
但没想到的是,就在巴方庆祝空战胜利不到一天后,印度国内疑似再次爆发出一起令人意外又似曾相识的重大误击事件。据外网报道,印度安巴拉基地升空的拦截机在北阿坎德邦北卡什地区误击了一架隶属于印度民航公司、注册号为VT-OFX的贝尔407民用直升机,造成机上6人全部遇难。
巴媒表示,本次误击事件背后反映了印军内部严重的指挥体系混乱和飞行员心理压力问题。在歼10C表现出的超视距空战优势下,印度飞行员被迫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心理压力积聚至顶点,极易诱发误判。
而印度国防部尚未正面回应,但众多媒体报道和当地民众拍摄的影像显示,这极可能又是一次印军的“友军误击”事故。
事实上,印度空军误击友军飞机早已并非孤例。2019年2月,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激烈空战后,印度空军飞行员阿比南丹中校驾驶米格-21在巴境内被击落。
当天印军迅速作出反应,派遣米17V-5 直升机跨境救援飞行员,结果印军防空部队错误认定自家米17V-5 直升机为来袭巴机,发射地空导弹将其击落,导致 6 名机组及 1 名地面平民遇难,事后空军法庭认定 5 名军官疏失。类似的事故屡屡重演,使得外界不禁对印度空军的指挥管控体系深表质疑。
专家表示,印度繁琐复杂的“万国牌”装备,以及歼10C的威慑压力,让印军这几天应对任何北部的空中目标皆是“草木皆兵”。印度空军长期奉行的“多国进口、多机型混编”政策,导致其装备平台的通用性、兼容性严重不足。
当前印空军现役机型多达 10 余种,既有俄系苏-30MKI、米格-29,也有法系“阵风”、英系“美洲豹”、本土 LCA战机;不同 IFF(敌我识别)和数据链标准并存,联队之间难以实时共享航迹。不同机型所采用的雷达、电子系统体系迥异,数据链不兼容,严重影响了前线信息的实时共享。
按照巴媒报道,冲突爆发后,印方不得不启用“紧急空域管制模式”,却造成管制中心过载,这简直是“骇人听闻”,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拉胯到这个程度,实际上输给巴基斯坦也一点也不意外。
02.体系建设是印空军致命弱点
而在这种作战体系本就存在敌我识别能力严重不足、又加之印空军刚刚遭遇歼10C痛击惨败以至于“风声鹤唳”的情况下,难免把无法识别的空中目标当作敌人给予“迎头痛击”。
可以说,巴铁本次空战胜利不仅体现了歼10C这种先进平台的优势,更体现出完整体系作战的重要性。
巴军通过与中国合作构建的Link-17数据链,实现了空中实时情报融合,使歼10C与JF-17、地面防空系统之间形成有效协调联动,对印度空军形成压倒性信息优势,并且作战体系的全面完善让巴方根本就不存在误击己方飞机的可能。
而反观印度方面,长期缺乏整体作战体系规划建设完善,这就是“万国牌”装备带来的后果,数据链和敌我识别系统分裂严重,根本无法做到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指挥协同。
若“VT-OFX”事件最终被证实为又一次友军火力悲剧,那只是更响亮的警钟,在空战全面信息化的当下,“误击”绝非意外,只要印军一天不改变这个落后体系,类似于误击己方飞机的事件将会一次次的重复,这就是代价。
文章中部分内容来源出处:1.印度称印控克什米尔遭巴方袭击 巴基斯坦否认 央视新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