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二战期间其实就动过核武器的念头。从1941年开始,他们启动了核研究项目,当时陆军和海军分别搞了Ni-Go和F-Go计划,试图分离铀235来造原子弹。研究人员在东京大学和京都的实验室里折腾了好几年,提炼铀矿石,还从德国搞来一些援助材料。但因为资源短缺、盟军轰炸和情报泄露,这些努力最终都没成气候。1945年4月,美军炸毁了他们的热扩散装置,项目彻底泡汤。
战后,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造成数十万人死亡,这成了日本国民的集体创伤。1947年,日本宪法第九条禁止战争力量,1967年首相佐藤荣作正式宣布“三不原则”:不制造、不拥有、不引进核武器。这套原则成了日本外交的招牌,1974年佐藤还因此拿了诺贝尔和平奖。
但日本现在是全球最大的钚持有国之一,到2023年底,分离钚库存约44.5吨,足够造几千枚核弹头。这些材料来自核电站再处理厂,比如六所村的设施,那里工人每天操作机械提取元素。国际上很多人担心,日本的技术水平高,核燃料循环能力强,如果哪天翻脸,能在几个月内组装出核弹。
现在美国作为日本的盟友,提供核保护伞,承诺如果日本遭袭,会用核武器反击。但美国绝不支持日本自己拥核。因为这会破坏全球不扩散体系。现在,美国担心如果日本拥核,会刺激朝鲜半岛和东亚其他国家跟风,韩国、台湾可能也想搞,导致地区军备竞赛升级。2024年,美国国务院多次重申,要监控日本的钚库存,确保不转向军用。
中国对日本拥核的态度更直接、更强烈。基于历史,日本在二战侵华期间造成巨大伤害,中国民众对日本军事野心特别敏感。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指出,日本不能忘记历史教训,必须严格遵守无核原则。2023年,中国强调,日本的钚库存对地区稳定是威胁,如果日本敢动核念头,会面临严重后果。中国还担心,日本拥核会改变东亚力量平衡,威胁中国安全。说实话,中国不光是说说,还在行动上体现。像2023年8月日本开始排放福岛核污水,中国第一个站出来禁止进口日本水产品,就是因为觉得这不光是环境问题,还涉及核扩散风险。
俄罗斯作为核大国,拥有最多核经验,跟美国签了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来控制库存。但对日本,俄罗斯有领土争端,比如北方四岛问题,所以特别警惕日本军事升级。2023年,俄罗斯外交部声明,如果日本发展核能力,俄罗斯会采取强硬回应,甚至提到可能用氢弹方式处理核污水,俄罗斯觉得,日本如果拥核,会鼓励其他国家效仿,破坏全球核平衡,尤其在乌克兰冲突后,俄罗斯更敏感于核扩散议题。
三大国为什么在日本核问题上这么一致?核心是利益重合。核武器是终极威慑,谁都不想多出竞争者。美国想维持盟友体系,但不希望日本独立;中国和俄罗斯则担心日本复辟军国主义,威胁自家安全。标题里“宁让日本消失”当然是夸张,但本质上就是说,三大国宁可施压到极致,也不能开这个口子。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冷却系统崩溃,反应堆熔融,辐射泄漏。事故后,污水积存超过百万吨,日本决定从2023年8月24日起排放到太平洋。第一批1万吨处理水通过管道注入大海,虽然日本说经过稀释,氚含量在标准以下,但周边国家不买账。中国禁了日本海鲜进口,俄罗斯也批评这是不负责任。到2024年,日本继续多轮排放,海流把污染物扩散到北太平洋,生态破坏开始显现,鱼类辐射水平上升。
中国外交部说,日本这是自私,把全球海洋当垃圾桶。俄罗斯提议用更激进方式处理,但最终三大国都加强了外交施压,要求日本透明报告库存和排放数据。2024年9月,中国和日本达成协议,日本同意让中国独立监测污水,但这没缓解根本矛盾。
战后日本靠抱美国大腿崛起,但野心没灭。二战东条英机推动扩张,导致惨败,他1948年被绞刑,但现在,面对朝鲜导弹和地区紧张,日本有些政客私下讨论核选项。2022年,前首相安倍晋三提出核共享,虽然官方否认,但这让中美俄警铃大作。
美国和俄罗斯在核裁军上对话,中国加入多边机制。2024年,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外太空核禁,日本参与,但俄罗斯否决了美日提案,显示分歧中仍有共识:不能让日本拥核。未来,如果日本坚持积累钚,经济制裁可能跟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