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福建小伙去江西旅游,点了5道菜,上桌后却吐槽:无从下筷
6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福建小伙在江西点了5道菜,筷子悬了三次才落下,辣度值直接爆表,全网围观
他以为只是普通旅游,结果第一口就差点原地升天。
菜单上写着辣椒扣肉,端上来却像辣椒开会,肉成了配料。
剁椒炒鸡肉更狠,碗底铺的辣椒碎比鸡肉厚两倍。
服务员提醒微辣,他信了,十秒后灌下三杯凉水。
江西老表吃辣不是口味,是生存技能。
山区湿度常年80%以上,明代辣椒一传入就被当药囤。
没有暖气年代,一碗剁椒焖腊鸭等于羽绒服。
烟熏鸭先腌再辣,脂肪被辣素切开,咸香顺着缝隙钻进纤维,越嚼越热,当地人叫发汗菜。
福建人吃甜是地理决定。
沿海盐多糖多,海鲜自带鲜,厨师只负责放大原味。
佛跳墙靠时间提鲜,一滴辣就破坏平衡。
两地相距三百公里,口味像两条平行线。
福州人把荔枝肉当童年,江西娃的童年是辣椒拌饭。
谁也没错,只是环境把舌头训练成不同形状。
小伙第三口开始上瘾。
辣素刺激内啡肽,大脑发出愉悦信号,痛觉变成快感。
他拍下空盘发社交平台,点赞瞬间破万。
评论区出现两种声音:一种劝他买牛奶解辣,一种喊他挑战余干辣椒炒肉。
余干当地辣椒素含量是普通辣椒三倍,价格却便宜一半,江西人拿它当盐使。
营养科医生说得好:辣不是味觉,是触觉。
辣椒素灼伤黏膜,身体误报受伤,分泌物质抵消疼痛,人反而爽了。
空腹吃辣等于给胃做化学实验,葛粉汤能吸附辣素,降低刺激。
小伙后来学乖,每桌先点两碗葛粉羹,辣度从五档降到三档,吃得满头汗却不再惨叫。
离开江西前,他打包两罐永丰剁椒。
高铁上打开,整节车厢打喷嚏。
旁边乘客没骂人,只问链接。
这一刻他懂了:辣是江西人的社交货币,能把陌生人瞬间变同乡。
回家他把剁椒拌面,父母第一口就喷水,第二口却停不下来。
甜了半辈子的舌头,第一次尝到山里的阳光。
有人把这段经历写成攻略:初到江西先点一份香煎豆腐,表面金黄,辣味只停留在表皮,给口腔留缓冲。
再试辣子鸡,选鸡软骨部位,脆骨抵消辣感。
最后挑战辣椒扣肉,把肉浸在米饭里,油脂带走部分辣素,三口之后就能跟上本地节奏。
按这个顺序,九成游客能撑到买单。
小伙把攻略发出来,评论区成了大型认亲现场。
湖南人留言:江西辣不带麻,直来直去更刚。
贵州人不同意:没有酸汤衬托,辣太单调。
吵了三百楼,最终达成共识:辣是方言,每个省口音不同,但都能听懂。
能吃辣的人,走到哪里都有朋友。
现在他冰箱里常备三种辣:福建灯笼椒装饰颜色,江西剁椒负责灵魂,云南辣应急提神。
甜辣咸鲜排排站,像一张中国地图。
下次谁再吐槽江西菜太狠,他会把这张地图递过去:尝一口,你就懂江西人为什么不怕湿冷。
尝两口,你会感谢祖先把辣椒带进中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