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轰炸机就位后,伊朗发出战争警告,不到48小时,中方代表奔赴莫斯科进行协商。那么,这一系列事件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美伊又是否会发生正面冲突呢?

近日,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动作堪称“高调”,3月底,美军将“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调往中东,与“杜鲁门”号会合,形成双航母威慑。与此同时,至少6架B-2隐形轰炸机被部署至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基地,该基地距伊朗本土约3800公里,处于B-2作战半径内,这些轰炸机可携带GBU-57钻地炸弹,专门打击地下设施,目标直指伊朗导弹库及核设施。此外,美国还从全球抽调“萨德”和“爱国者”反导系统增援以色列,以应对可能的导弹袭击。

面对压力,伊朗选择“硬碰硬”,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明确表示,拒绝与美国直接谈判,但保留间接对话渠道,同时强调“美国的行动决定谈判前景”。伊朗军方则展示地下导弹城,称数千枚弹道导弹和无人机已装载至发射架,可随时打击中东美军基地及以色列目标。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更是发出战争警告,表示若遭攻击将“猛烈回击”。

要知道,美伊矛盾的根源可追溯至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此后,美国重启对伊制裁,伊朗则逐步中止履行协议条款,双方陷入“制裁——反制”循环。今年3月,特朗普向伊朗发出“两个月最后通牒”,要求其放弃核计划,否则面临军事打击。然而,伊朗对美国的信任已跌至冰点。伊朗外长阿拉格齐指出,美方一边威胁动武,一边提议谈判,这种矛盾态度让直接对话“毫无意义”,而伊朗保守派与改革派的分歧进一步加剧僵局——前者拒绝妥协,后者缺乏决策权。

伊朗军队

尽管阿曼等中间方努力传递信息,但间接谈判进展有限。伊朗坚持要求美国先解除制裁并展示诚意,而特朗普政府则延续“极限施压”策略,试图以军事威胁逼伊朗屈服,这种零和博弈使得双方陷入“谁先让步谁输”的困境。不过,目前来看,双方直接爆发冲突的可能性仍然有限,毕竟,最直接的,若美伊爆发冲突,双方均难以承受全面战争的代价。

对美国而言,空袭或许能短暂削弱伊朗军事能力,但无法根除其导弹力量,伊朗拥有中东最大的导弹库,包括射程覆盖整个地区的弹道导弹和自杀式无人机,可对美军基地、以色列城市及波斯湾航运通道发动饱和攻击,美军虽部署反导系统,但面对密集打击仍可能“防不胜防”,此外,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黎巴嫩真主党等势力可能同步发动袭击,令局势复杂化。

伊朗精神领袖哈梅内伊

对伊朗来说,与美军正面对抗同样危险,B-2轰炸机和F-35战斗机的组合可穿透其防空网,精确打击关键设施,而美国盟友以色列的参与可能进一步扩大冲突范围。尽管伊朗宣称“已为战争做好准备”,但其经济在长期制裁下脆弱不堪,持久战将加剧国内压力。

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的外交斡旋尤为关键。根据报道,4月8日,中国、俄罗斯与伊朗将在莫斯科举行三方磋商,讨论伊核问题。此前,三国曾于3月14日在北京会晤,强调应通过对话解决问题,反对单边制裁,并支持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中方一贯主张维护伊核协议完整性,呼吁美国解除对伊制裁,为局势降温提供政治解决路径。

美国总统特朗普

总的来说,当前,美伊均处于“试探底线”阶段,美国试图以武力威慑迫使伊朗回到谈判桌,而伊朗则以“战备姿态”展示不屈姿态,然而,双方心知肚明:一旦开战,没有赢家,在这一背景下,未来两个月将是关键窗口期——若美国调整策略,以解除部分制裁换取伊朗暂停核活动,或能为间接谈判创造空间;若继续施压,则可能触发伊朗的“绝地反击”,而中俄等国的外交努力,或成为避免局势失控的最后保险绳,就看接下来各方要做何考量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