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找来“外援”,打算一起破解稀土禁令,声称只需一年,美国就不再怕被中国“卡脖子”了。

最近一段时间,澳大利亚不断对美国献上“投名状”,先是派侦察机试图侵闯我国西沙领海,紧接着又送上了一份矿产协议,试图替特朗普“排忧解难”。美澳签订的这份矿产协议,显然让特朗普十分满意,他对记者炫耀称“再过一年,美国就会拥有如此多的稀土和矿产,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可问题在于,特朗普的“一厢情愿”,真的能帮助美国解决稀土禁令的“燃眉之急”吗

美澳签署了矿产协议

美国一声令下,澳大利亚献上稀土

已经有外媒开始炒作,将这份矿产协议,视作美澳对于中国稀土管制的“挑战”,我们不怀疑这两国有这份野心,但是能否做到这一点,还需要看有没有这个能力

在挑起贸易战后,美国在稀土等关键矿产领域焦虑感显而易见,尤其是在中国加强出口管制的背景下,美方迫切希望找到替代供应来源,以“摆脱”对中国稀土的高度依赖。

为了做到这一点,特朗普可谓煞费苦心,除了在国内“大兴土木”之外,还在国际上“四处出击”,乌克兰、澳大利亚、印度、卢旺达、印尼、巴基斯坦,甚至是俄罗斯,基本上能用的办法,能找的国家,美国都试过了。

其中,澳大利亚作为资源丰富的美国传统盟友,自然成为美国重点拉拢对象。

澳大利亚的确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从客观条件上来看,澳大利亚也的确很有优势,比如其坐拥全球第四大稀土矿床,还具备一定的开采能力,军事上更是和美国高度绑定,可以说只要美国一声令下,澳大利亚是没有多少拒绝余地的。

但从现实条件来看,这份稀土资源并不能在短期内缓解美国的“燃眉之急”。

一方面,虽然澳大利亚稀土矿藏丰富,但稀土的价值并不止于“挖出来”,更关键的是后续的提炼、分离与精加工。

而这些高附加值环节,恰恰是中国的强项,稀土矿石从地下挖出后,需要经过复杂的化学处理与精密分离,才能变成可用于高科技与军工领域的材料,比如永磁材料、荧光粉、激光晶体等。

而这些核心加工技术,全球几乎被中国垄断,尤其是重稀土的提纯与精炼,中国掌握着全球全部核心技术,且具备大规模量产能力

另一方面,澳大利亚缺乏成熟的加工产业链,即便美澳签署协议,推动合作开发稀土资源,但矿石开采之后怎么办?难不成还是送到中国来加工吗?那这份矿产协议的意义何在呢?

澳大利亚在军事上绑定美国

绑定美国,澳大利亚付不起代价

不排除这份矿产协议,最终又会成为特朗普执政生涯中又一次“雷声大雨点小”的闹剧,澳大利亚的稀土资源虽然诱人,却不可能成为美国在关键矿产领域迅速“去中国化”的依靠。

更何况,澳大利亚在外交与经济战略中,长期处于一种“两头讨好”的微妙位置:一方面是美国的核心盟友,需要在安全与战略层面与美国保持一致;另一方面,中国是其最大的贸易伙伴,是其矿产、能源与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

这种双重身份,使得澳大利亚在面对中美博弈时格外谨慎,尽管美国不断施压,要求盟友在对华政策上选边站队,甚至以关税、技术限制等手段进行胁迫,但对澳大利亚而言,紧跟美国、与中国“脱钩”的代价,是其难以承受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首先,中国不仅是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的最大买家,也是其农产品如牛肉、红酒、大麦等的重要出口市场。

这意味着一旦中澳关系恶化,澳大利亚的出口经济将遭受严重打击,事实上过去几年中,由于中澳关系紧张,不少中国订单转向其他国家,澳大利亚相关行业损失惨重,至今尚未完全恢复。

如果澳大利亚在美国的压力下进一步限制对华出口,或者主动“脱钩”,其经济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其次,澳大利亚国内对于是否应该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存在明显分歧,如果其一味迎合美国,采取激进的对华政策,不仅会引发国内经济界的强烈反弹,也可能导致社会舆论的分裂,影响政治稳定。

最后,历史已经多次证明,美国并非“可靠伙伴”,尤其是在特朗普上台后,在对外政策上的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倾向愈加明显。

这种“美国优先”的逻辑,意味着澳大利亚在关键时刻很可能被要求“牺牲自身利益”,而美国并不会给予对等的回报

美国自己也有稀土矿

特朗普高兴得太早,找外援于事无补

因此,对澳大利亚这样的美国盟友而言,紧跟美国、全面对华“脱钩”不仅在现实中难以做到,更将在经济、政治与外交多个层面付出沉重代价。

同理,面对这些各怀心思的盟友,特朗普“找外援围堵中国”的计划,也注定是徒劳无功的

多年来,美国持续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势,试图通过组建“小圈子”来围堵与孤立中国。

面对威胁,中方并未被动应对,而是采取了坚定而有力的反制措施,从稀土出口管制到对关键矿产供应链的主动调控,中国以实际行动展现了维护自身利益与全球产供链稳定的决心。

然而,特朗普政府似乎低估了中方的反制能力与战略耐心,以为通过拉拢盟友、构建替代供应链,就可以轻松实现对中国的“去依赖”,但事实远非如此。

面对美国在技术、贸易与安全领域的遏制,经过多年的布局,中国不仅掌控全球稀土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反制措施更是精准有力。

美方应该意识到,中国有足够的战略耐心与定力,美国试图通过联合盟友、构建排他性供应链来对中国施压,但这种“围堵”策略注定难以持久。

对美国而言,与其费尽心机寻找“外援”,不如正视现实,通过对话与合作,共同维护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的稳定与繁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