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特朗普的“保护费”勒索,一边是朝鲜半岛的战争风险,韩国总统李在明刚上台就被迫走钢丝。可美国智库突然点名批评韩国“不听话”,甚至要把驻韩美军调去台海当“炮灰”——这场盟友游戏,为何突然成了要钱又要命的生死局?
观察者网消息称,日前,美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发布了一份直白的报告:在美国的对华战略竞争中,并不是所有盟友都能发挥同等作用,比如,在亚洲,日本是牵制中国的“王牌”,作用最显著,而韩国根本不听话,反成了“军事负担”。
报告对比日韩时用了一定的量化分析:
日本与美国合作领域覆盖情报、军事、科技,且全面配合美国对华围堵,甚至主动炒作“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而韩国,不仅驻韩美军却被朝鲜牵制,一旦半岛生变,美国可能被迫卷入战争;
此外,在李在明执政后,虽表面维持美韩同盟,实际却悄悄转向与中国、朝鲜改善关系,甚至拒绝配合美军在台海问题上的行动部署。
李在明此前公开批评“域外势力不应破坏区域稳定”,并推迟了美韩联合军演。青瓦台内部文件显示,政府正评估减少对美半导体依赖的方案,同时加快中韩自贸协定升级谈判。
这些动作被智库解读为“战略性疏美”——不是对抗,而是自救。
李在明上台后的外交转向,绝非一时兴起。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保护主义大刀”,韩国经济首当其冲:2025年初,美国要求韩国追加3000亿美元对美投资,甚至索要驻韩美军基地土地所有权;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对韩征收的高额关税已导致韩国出口企业损失超百亿美元。
韩媒《朝鲜日报》直言:“美国要钱之后,现在要命了。”
这种“既要钱又要地”的霸权行径,迫使李在明不得不寻找新出路。
而中韩贸易数据成为关键突破口。
据2025年韩国海关统计,中国连续第二年稳居韩国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突破4000亿美元,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合作增速超预期。
李在明曾公开表态:“中国是搬不走的邻居,对抗只会让韩国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这种务实态度,与尹锡悦时期盲目亲美的政策形成强烈反差。
更深远的原因在于朝鲜半岛局势。
李在明政府多次向朝方释放缓和信号,试图通过对话取代对抗。若韩朝关系改善,驻韩美军的“存在价值”将大幅缩水——这正是美国急欲阻止的局面。
对于这份报告,韩媒称之为“盟友价值评估表”,字里行间透出美国的焦虑:对华包围圈存在缺口,若韩国不站队,美国战略将失去关键支点。
日本虽积极,但军力有限;菲律宾摇摆不定;澳大利亚远在南半球。唯有韩国地处东北亚要冲,且拥有全球12%的半导体产能。
若能迫使韩国彻底选边,美国就能构建“日、韩、台湾省”铁三角防线。
但美国低估了韩国的民族意识。
最新民调显示,78%韩国民众反对介入台海冲突,连保守派也警告“不能为他人火中取栗”。
与此同时,朝鲜在9月试射新型巡航导弹,直言“将视驻韩美军动向采取反制”。这意味着,美国若强行调动驻韩美军,可能同时引爆朝鲜半岛与台海两场危机。
对此,李在明政府自然不愿意完全配合美国的战略行动。
面对韩国的“离心”,美国迅速出招。
美国陆军部长宣布:驻韩美军任务范围将扩大至“应对中国威胁”,包括可能介入台海冲突。这一转变意味着,美军首次公开将韩国基地纳入对华前沿阵地。
日媒分析称,此前美军干预台海多依赖冲绳基地,如今强行拉韩国“入局”,既是对李在明的警告,也是为特朗普的“印太战略”补足短板。
事实上,美国智库配合炒作“中国威胁论”,甚至抛出“日本比韩国更安全”的荒谬结论——其报告声称“中国不敢动日本”,也是试图用心理战逼韩国就范。
而美国将日本视为“最优盟友”的背后,是东京的彻底战略依附。
刚刚,高市早苗上任自民党总裁后,迅速表态支持美军介入台海,甚至扬言“日本需像牛马一样为盟友服务”。
然而,这种极端亲美立场很快引发国内反弹:在野党联合抵制其政策,务实派议员施压要求改善对华关系。
迫于压力,高市早苗被迫取消原定参拜靖国神社的计划——这一妥协暴露了日本右翼与美国利益之间的深层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日本的支持并非无条件。
特朗普政府要求日本增加军费至GDP的3%,并全面开放美军基地使用权。这种过度索取已引发日本民众抗议,民间“反美挺中”声浪悄然升温。
若高市早苗政权倒台,美国在亚洲的“王牌”或将瞬间崩盘。
此外,日本经团联其实已经在悄悄扩大对华投资了,丰田社长丰田章男公开反对“供应链脱钩”。当美国期待日本成为“反华先锋”时,日本企业也正在一步步证明:与中国脱钩是伪命题。
事实上,当前韩国的困境,就是全球中小国家在大国博弈中的缩影。
李在明政府若想真正摆脱美国控制,需在三条战线同时发力:经济上深化与中国的产业链融合,政治上推动韩朝和解降低安全依赖,军事上拒绝美军扩大基地用途。
日前,韩国军方已明确拒绝美军在韩部署中程导弹的计划,这一举动被视为对华盛顿的正面回击。
而中国始终对韩国展现善意。外交部多次强调“中韩合作互利共赢”,并主动扩大进口韩国半导体、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与美国的霸权压迫相比,中国更注重通过经济共生构建信任——这种差异化策略,正逐渐瓦解美国在亚洲的同盟体系。
当美国用“盟友”之名行“傀儡”之实时,李在明的挣扎恰恰揭示了国际政治的本质:小国生存之道不在于选边站队,而在于能否守住战略自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