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刷完8集《无尽的尽头》,我会继续追下去。
第五集,白恩宇对检察官郑雁来说的话,可谓掷地有声。
进我们那里的孩子,其中不少是原生家庭都有问题。如果因为大人导致孩子的犯罪,法律是惩罚了犯罪的孩子。但有没有一种可能,坏的根在这些父母身上呢?他们到底有没有犯罪呢?谁又来惩罚他们呢?我觉得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我们不要在意他现在干了什么,而是要弄清楚他为什么这样做?是谁把他变成这样的?
这番话打动了郑雁来。
在此之前,白恩宇是在未管所工作十多年的管教。在此之后,他成为检察官的助理。
郑雁来从白恩宇的话中,听到了原生家庭对未成年人的重要影响。
4·24三少年杀人案中,主谋黄家旺被判8年有期徒刑,为此他的脸上泛起得意的笑容。
他的父母不以为耻,反而安慰黄家旺,“不用怕,八年很快就会过去的”。
口吻云淡风轻,似乎在告诉儿子,“你不过是换了个地方度假”。
事后,黄家旺的父亲还给林之桃送了一面锦旗。
这让林之桃难以接受。
它意味着八年有期徒刑,似乎并不能达到让黄家旺知错就改重新做人的目的。
我不知道黄家旺是否天生坏种,但可以肯定,原生家庭的纵容也激化了他的邪恶。
作为一部聚焦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悬疑剧,《无尽的尽头》不仅拍未成年人的犯罪事件,而且在拍未成年人犯罪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
一、未成年人的犯罪根源
第4-6集的主线剧情是儿童团伙盗窃案。
主谋潘雄被判无期徒刑,自然罪有应得。然而,潘雄能发展壮大屡次得手,离不开这些儿童们父母的默许。
像陆声父亲一样默许孩子当盗贼的人,还有很多。这些年,潘雄找的十六个孩子,大部分都不到十岁,在如此年幼的情况下,孩子的行为通常需要父母的放任甚至引导。而他们却把孩子交给潘雄,可见很多不合格的父母充当潘雄的帮凶。
法律可以制裁潘雄,这些默许自家孩子变成盗贼的父母,却隐身不见了。

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吗?他们能明白自己是孩子悲惨命运的根源吗?
恐怕不能。
再比如说游船杀子案。
在邻居眼中,杨慧慧是个恃强凌弱的小魔头。欺负小虎和小花,是她的生活日常。
小虎和小花身上伤痕累累,家属对外解释这是两人从滑梯上摔倒受的伤。事实上,杨慧慧自己从滑梯上摔倒,向后爸涂怀伟撒谎,称自己是被小花和小虎推下滑梯受伤。
然后,小花和小虎被涂怀伟揍得遍体鳞伤。
为什么杨慧慧对小花和小虎充满恶意?
这是杨慧慧的亲爹教唆的结果。
杨慧慧生活在一个关系复杂的重组家庭中。她的亲生母亲杨小英和杨父离婚后,与小花和小虎的父亲涂怀伟结婚。

杨父一直告诉女儿,涂家人会抢走妈妈和她的钱。
杨父有杨慧慧的抚养权,而杨慧慧一直生活在杨小英家中。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希望煽动杨慧慧对涂家人的恶意。
这不是我的阴谋论。
剧中有细节,当杨小英被警察带走后,杨慧慧哭得伤心欲绝,杨父像个吃瓜群众一样站在一边。

可见,他对女儿多的是利用,少的是真心。
《三字经》有云:“养不教,父之过。”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这是我们大脑的运行机制决定的。
脑科学家大卫·伊格曼(David Eagleman)认为,人的大脑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总有些人羡慕动物出生不久就能很快适应环境,而人类却需要一二十年的成长。
其实,完全没必要羡慕。
大卫·伊格曼认为,大多数动物的大脑是按预设程序方式认识世界,通常被称为“硬接线”,而人类大脑的接线方式则叫作“现场接线”。硬接线的好处是适应速度快,但灵活性差,无法应对不同的生态位。而人类的“现场接线”,适应速度慢,但灵活性强。正是因为,人的大脑出生时还没完全“接好线”,而是随着生活经历慢慢塑造的。所以不管是冰天雪地、陡峭高山,还是繁华都市,人类都能活得很好。
发现了吧?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大卫·伊格曼在《皱巴巴果冻的绚丽人生》中描述了这种影响。
你的出身、文化、朋友、工作、看过的每一部电影、进行的每一场谈话,这些全都在神经系统里留下了痕迹。这些不可磨灭的、微小的印象积累起来,造就了你是什么人,也限定了你能够成为什么人。
尤其在未成年人时期,原生家庭作为主要环境因素,影响更为深远。
无论是故意杀人的黄家旺,偷盗入狱的陆声,还是充满戾气的杨慧慧,这些未成年的背后,通常有一个糟糕的原生家庭。
那么,出身就能决定命运吗?
未必如此,林之桃就是能摆脱原生家庭影响,逆天改命的人。
二、法治是用来保护人的
很显然,女主林之桃出生在一个糟糕的原生家庭中。
林父可以无差别殴打自己的妻子和儿女。
然后,林之桃选择了用法律对抗父亲。

亲生女儿状告父亲,这对国人来说需要极大的勇气。
简单讲,中国传统观念强调“孝顺”,宣扬“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无论如何都不能对父母公开冲突是国人的集体潜意识。否则的话,社会舆论容易把责任归咎于子女,给ta巨大的压力。同时,父亲在家庭中常是权威象征,挑战这种权威需要极大的勇气。
现实中,法律程序复杂,取证困难,亲友施压也让人心力交瘁。
当郑雁来阻止林父施暴时,他大吼大叫:“我教训老婆孩子和你有什么关系”。
林父为什么敢这样嚣张?
我觉得,这是传统的糟粕观念给他的底气。
封建社会允许传统大家长有司法权和执法权。
比如说清代时期,家长甚至对子女、儿媳、孙辈拥有生杀予夺权。家长打伤或打死亲属,通常处罚很轻,有时甚至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凡子孙殴祖父母、父母,及妻妾殴夫之祖父母、父母者,皆斩。”
“凡子孙杀祖父母、父母,及妻妾杀夫之祖父母、父母者,凌迟处死。”
《大清律例•刑律•斗殴•殴祖父母父母》
大清早已亡了,但大清时奉行的很多观念,通过代际传递,依旧根深蒂固。
于是我们在第八集看到讽刺又寻常的一幕:林父被警察带走时,林父对着村长高呼:“我没犯错。”村长站在一旁说:“不能带走啊!你让他的家人怎么活啊”。
事实上,林父是林家的施暴者,没有他,林家会活得更好。
林母是可怜人也有可恨之处,她让女儿作伪证,在郑雁来面前给丈夫求情:“她爸没犯法,为什么抓他爸啊?”
为什么?
因为法治社会是用来保护人的。父母、子女、亲属之间的矛盾,也不能用传统观念掩盖伤害,必须依法处理。法律不是用来维护权力或者压制弱者的,而是为了让每个人在遇到不公时,有可以依靠的规则和救济。
真正的法治,是用规则保护人,而不是用人情抹杀正义。
林之桃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也会用法律保护别人。她在治愈别人的同时,也在治愈自己。
一个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人,希望用自己的力量,避免更多未成年人受到伤害,林之桃身上有动人的英雄光环。
即便她会被受害人家属误解,被当众泼油漆,她也会受挫失落,但正是这样的执法者,才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脊梁。

我喜欢《无尽的尽头》,它的信息量充沛,也有很动人的闲笔。
比如第七集,林之桃去幼儿园询问小花和小虎的情况,剧集用了一个横摇运动的长镜头。
这在告诉观众,同一所幼儿园的儿童,有些孩子是没有童年的。
再比如,当她因游船杀子案焦虑时,也会被跑向父母的小孩吸引。
让未成年人有美好的生活,这是她渴望的童年,也是她努力工作的动力。
写这篇长评,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去看看《无尽的尽头》。
剧集英文名“Endless Protection”,意为“无尽的保护”,正好呼应了法治精神。法律存在的意义,就是不断保护每一个人,尤其是脆弱群体。
而保护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需要随着社会的变化持续更新、不断完善。正如剧中所展现的,法律不仅是冰冷的规则,更是未成年人走向新生的一道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