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红海风向观点
尽管埃及红新月会确认目前尚无人员死亡,救援队伍已在国内15个易受影响的省份保持高度戒备,但一场关于水资源的博弈正在尼罗河沿岸激烈上演。
埃及方面近日宣称,其正感受到来自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GERD)超量泄洪的压力,并对本国水利设施能否应对未来尼罗河水量的激增表达了深切忧虑。异常高涨的河流水位已在埃及北部引发了局部洪灾,灾情主要集中在尼罗河三角洲地区。
目前,得益于位于埃及南部的阿斯旺高坝发挥的缓冲作用,洪灾尚未造成人员伤亡的报告。然而,部分农田与民宅被淹的事实,已然重新点燃了围绕尼罗河水资源分配的长期外交紧张局势,而埃塞俄比亚这座宏伟的大坝,正是这场紧张关系的核心。
尽管此次洪水与年度泛滥季节重合,但埃及政府仍将其定性为“人为因素”所致。为防止水库溢流,当局已启动对纳赛尔湖的预防性泄洪——这座占地5250平方公里的巨大水库,正是阿斯旺高坝的核心蓄水区。
与邻国苏丹已有数十人丧生、数千人流离失所的严峻灾情相比,埃及目前受到的影响尚属有限。但专家指出,由于洪泛区存在大量非正规定居点,且埃及97%的淡水供应依赖于尼罗河,该国所面临的风险实际上更为严峻。
开罗大学地质与水资源学教授阿巴斯·M·沙拉基向媒体表示:“每当河流水位上升,这些非正规定居点就会立刻面临洪水的直接威胁。对于这一点,无论是政府还是居住在这些平原上的农民,都心知肚明。”
管理不善之责
埃及当局将此次发生在常规7-9月洪水期之后的晚季洪峰,归咎于埃塞俄比亚新落成的大坝在青尼罗河上“鲁莽”的泄洪行为,但这一说法受到了部分当地专家的质疑。
埃及灌溉部在10月3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中,严厉指责埃塞俄比亚在复兴大坝的管理中采取了所谓“不负责任的单边行为”。该部称,大坝项目本身“违反了国际法”,并指控埃方不当的管理措施导致埃及多个省份的洪泛区被水淹没。声明还指控埃方,在水库蓄积了巨量水体的同时,并未按照科学技术标准要求进行定期泄洪,从而证明了其强行完成水库蓄水的行为是不恰当的。
作为回应,埃塞俄比亚驳斥了埃及的全部指控,并于次日发表声明称,其水坝的开闸放水并未引发任何洪灾。该国补充道,大坝的调控流量反而缓解了可能发生的更严重的洪灾,当前的洪峰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自然暴雨以及白尼罗河的径流。
与往年相比,埃及部分省份正在经历水位异常上升所带来的影响。尼罗河三角洲的贝赫拉省和明努菲亚省受灾最为严重,在明努菲亚省阿什蒙地区附近的达尔哈莫等村庄,积水已深可及腰。尼罗河三角洲运河沿岸遍布淤泥沉积物的低洼地带最为脆弱,而许多房屋和农场恰恰非法建在这些易受洪水侵袭的区域。
阿什蒙及周边村庄的居民已被紧急疏散,部分民众不得不依靠船只返回家中抢救财物。有目击者称,看到有儿童跋涉于洪水中,试图返回被淹的房屋,这凸显了受灾家庭所面临的巨大风险。
尽管埃及红新月会确认目前暂无死亡报告,且救援队伍已在15个易受影响的省份保持高度戒备,但专家仍担忧,民众涉水穿越受污染的洪水,可能引发水传播疾病的爆发。受灾区域的学校和道路已被迫关闭,一些农民忍痛放弃了被淹的田地。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视频显示,房屋已部分淹没在水中,居民们艰难地涉水返家。
然而,与官方说法相悖的是,有当地专家指出,这些情况并非埃塞俄比亚开启大坝闸门大量泄洪的直接后果。“涌入埃及的额外水量,实际上来自阿斯旺大坝水库自身的蓄水,”沙拉基教授解释道。“河流水位上升主要源于埃及水坝超出常规的放水量。”他进一步指出,今年四月,同一片洪泛区也曾遭遇水淹,但当时复兴大坝并未进行任何额外放水。
潜在后果
专家指出,尼罗河三角洲对埃及经济至关重要,因此,传统洪水对该地区部分省份造成的经济影响可能会极为严重,具体程度将取决于洪水的规模。
此轮洪水已经淹没了三角洲地区数百英亩的农田,对当地的作物产量构成了直接威胁。尽管具体的损失尚待全面评估,但初步估计显示,门努菲亚等省份的收成将遭受重大影响。该三角洲地区贡献了埃及超过60%的农业产量,在当前水资源普遍短缺的背景下,任何收成的延迟都可能进一步加剧国内的粮食通胀。
据埃及政府称,为有效调节径流量,阿斯旺大坝每日需额外泄洪数亿立方米。
然而,部分当地专家却淡化了大坝对当前洪涝状况的影响,并断言,目前的洪水不会以任何形式威胁到埃及的粮食安全。农业经济学权威专家贾迈勒·赛亚姆对媒体表示:“若非这座大坝的存在,埃及和苏丹的处境本会更加糟糕。那些每年河水上涨时便被淹没的洼地,对埃及的整体农业产量毫无贡献。”
埃及政府已于10月2日预判到水位上涨的趋势,并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相关措施包括对阿斯旺大坝后方的水位实施每小时不间断监测,并相应增加大坝的泄洪量。
针对大坝的对抗升级
尼罗河水位的骤然升高,正值埃及国内对复兴大壩的反对声浪持续高涨之际。开罗政府一直将该项目视为对本国人民的“生存威胁”。
此次洪峰的出现,更强化了埃及的指控——即埃塞俄比亚在2025年9月大坝竣工后,单方面运行大坝,公然违反了2015年签署的《原则宣言》。埃及宣称,大坝“突然”释放的巨量水流引发了洪灾,危及了下游民众的生命安全。
专家指出,这些指控背后,暗藏着埃塞俄比亚大坝对埃及和苏丹构成的一种新型威胁。近年来,埃及反对该项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干旱时期大坝可能对埃及民众造成的影响;而此次洪灾则表明,当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雨季延长时,大坝反而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破坏性影响。
“当前事态表明,埃塞俄比亚可将雨季作为对埃及的施压筹码,”赛亚姆表示。“大坝的泄洪虽可能给埃及造成毁灭性破坏,但这无疑也将促使埃及对本国的水务基础设施进行一次严格的审视。”
近年来,埃及为应对大坝建设所做的努力,主要集中在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以抵御大坝可能引发的水资源短缺,其中包括建造多座海水淡化厂以及用于废水处理的再生水处理厂。未来数年将证明,埃及是否投入了足够的资源,来建设能够应对尼罗河水位骤升的基础设施。
目前,埃及已就所谓“埃塞俄比亚单方面操作大坝”的行为,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了信函。据称,开罗方面正在考虑采取其他方案,以迫使埃塞俄比亚签署一份关于大坝运行的合同协议。专家指出,若要使埃及免受大坝在干旱或雨季延长时可能引发的危害,这份协议不可或缺。
“一份关于大坝运行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至关重要,”沙拉基强调。“此类协议的存在,将确保两国在防范各类风险方面实现全面而有效的协调。”
作者:萨利赫·萨利姆
发自:埃及 - 开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