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太湖南岸碧水如玉,新绿葱葱,滨湖沿线景色宜人,充满生机(2024年4月10日摄) 吴拯摄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郭奔胜 夏宇
塞北江南,万里江山。永嘉南渡以来,从六朝南京、隋唐扬州,到南宋杭州、明清苏州,直至近代湖州,一座座城市在江南轮番登场、各领一时风潮,成为中华文脉赓续、中外文明交融的洞天福地。
在千姿百态的江南名城中,湖州不大不小、不骄不躁,却能让700年前的诗人许下“人生只合住湖州”的一生之愿,也能在100多年前的中外商业交融中纵横捭阖。而当湖州潜心问道,以绿水青山之名,又一次站上时代潮头,初觉意外,但细思释然。
历史长河中,无数名城兴衰沉浮,其看似偶然的峰回路转往往是内在基因的必然。纵观湖州,山水间的生态、笔尖上的文脉、丝线中的商道,千年不绝如缕,这份淡定坚守,实是可敬可叹。
湖州山水,起势奇峻幽深,落地安逸舒展。地处“江南腹心”的湖州,山从天目出、水傍太湖流,山川之利滋养了得天独厚的鱼米之乡。苕溪之畔、土火风雅,顾渚山间、遍地嘉茗,南浔镇上、闾阎扑地,舟航辐辏、人间烟火。山水清远与物产丰盈决定了地理基因的从容有度,让湖州接住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嘱托,悟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真谛。
湖州笔墨,静能圆润神妙,动可挥颖出锋。源于善琏古镇的灵光闪现,集合了竹的气节、毛的温柔、人的智慧,见证了王羲之的中和飘逸、颜真卿的雄浑庄严、赵孟頫的刚劲秀丽、吴昌硕的金石气度,亦写下孟郊的寸草春晖、杜牧的情怀缱绻、吴承恩的魔幻现实、沈家本的法制革新。在湖州,刚柔相济的文化基因恰似“圆不至软媚,劲不至峭直”的湖笔,在动荡兵燹间一次次助力中华文脉兴灭继绝,在汗青史册中写下一个个铮铮铁骨的家国情怀。
湖州丝线,光彩照耀五洲,韧性连接四海。从“世界丝绸之源”钱山漾的方寸经纬启程,丝线连接起桑基鱼塘、丝绸市镇,享受着伦敦、都灵、巴拿马的万千追捧,更见证了“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的商业传奇。在湖州,开拓基因如这丝线般坚韧绵延,交织成“敢为人先、务实创新、义利并重、实业报国”的湖商精神,在中国追寻近现代工业文明的进程中,奏响了振聋发聩的时代强音。
作为湖州内在基因的集大成者,湖州人用延续千年的智慧,去经营让城市与山水、文化与经济相得益彰的每一种可能;更用燃烧千年的勇敢,去探寻让城市在变化、压力与未知中砥砺前行的每一条路径。
时间洪流回转激荡,面对21世纪大变局和现代工业文明的浩荡,从农耕文明中重生开悟的千年湖州,面对体量劣势和资源短板,正进一步激活基因密码,以其特有的清醒和执着,在历史波涛起伏处奋力向中国式现代化前进,回答着“何为湖州”与“湖州何为”的时代答卷。
对于湖州,创新就是责任,创新更是使命。
对于中国,创新就是传承,创新才能传承。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湖州喊出这句口号,带着十分自信。穿行湖州大街小巷,不经意间就会收到问候、提醒和关心,这种自然流露的善意,让人温暖而惬意。八方来客于此各得其所、自得其乐,难怪苏轼在太守任上发出“应笑苏夫子,侥幸得湖州”的感叹。
湖州以人为本的包容和因地制宜的扬弃,使自然生态、文化底蕴与商业精神在此融会贯通、精进升华,也屡屡令这座城市在历史的进程中,依太湖一水之畔、聚五湖四海之气,为大道之行,让江南的湖州,向中国的湖州和世界的湖州迈进。
蕴商道文脉于绿水青山,以改革创新铸金山银山,今天的湖州,发展大棋局与生活小确幸就是一体两面。通过探路共同富裕、构筑城人之美、打造幸福标杆,湖州正在让“放尔湖州做百姓”成为字字落实的幸福诺言,助力这城中的数百万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都能找到心灵的归宿、理想的寄托、奋斗的方向和幸福的味道。
还等什么呢?何不乘此初夏艳阳,来与这座城相遇、相知、相爱、相生,于“最江南”之处,体味“最中国”的幸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