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和智能硬件产品一度引发广泛的关注和热议。就比如说,曾经引起巨大关注的AI Pin和Rabbit R1,一个意图颠覆iPhone的市场地位,另一个则宣称目标是取代传统智能手机。
怎么感觉这些个AI硬件公司,一个比一个狂呢?
在AI Pin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之后,大家对于同类型竞品Rabbit R1的性能和市场表现又怎么样呢?接下来一起看看吧~
从功能和配置来看,Rabbit R1的设计更为紧凑,其机身尺寸大约是传统iPhone的一半大小,这使得它在携带方面提供了更好的便捷性。在屏幕上,Rabbit R1配备了一块2.8英寸的触摸屏,虽然相较于主流手机屏幕尺寸较小,但足以提供良好的视觉交互体验。甚至为了提高用户体验,Rabbit R1还特别设计了一个旋转式摄像头,这一设计不仅能够拍摄照片,还能录制视频,提供更加灵活的拍摄选项。此外,为了简化操作过程,Rabbit R1还设有一个滚轮/按钮组合,用户可以通过它进行界面导航或是与内置设备助手进行交谈互动。
处理器方面,Rabbit R1搭载一颗2.3GHz主频的联发科处理器,配备有4GB的系统内存以及128GB的存储空间。就目前的标准而言,足以应对日常的智能设备运算需求。而其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名为Rabbit OS,所搭载的大型操作模型(LAM),它不仅支持基础的音乐播放功能,还能够实现点外卖、打车等生活服务,以及文生图等高级功能。官方宣称,Rabbit R1的使用无需复杂的应用管理和登录流程,而是通过语音询问的方式直接获取用户需要的服务,从而让设备的使用变得更加直观和高效。
尽管Rabbit R1在尺寸和某些功能上与传统智能手机有所区别,但它在智能化、便捷性等方面也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无论是对于追求创新的用户,还是对现有智能手机感到不满的用户,Rabbit R1都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选择可能。当然,它的最终表现和市场反响还需根据用户的接受程度和实际应用情况来评判。不过,可以肯定的是,Rabbit R1的推出无疑为当前的智能硬件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并推动了整个行业对于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方式的深入思考。
话说回来,R1的屏幕界面将是一系列基于类别的卡片,用于音乐、交通或视频聊天,那么,Rabbit R1实际使用真有这么方便吗?
Rabbit R1依赖一个核心组件——LAM模型,这个模型是基于云计算技术,意味着其功能实现需要稳定的网络连接,一旦失去网络连接或遭遇不稳定的信号,R1的功能便大打折扣,变得与摆设无异。因此,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网络速度的高低。
再进一步来看,Rabbit R1宣称能通过连接至Spotify、Uber、DoorDash及等应用,为用户提供播放音乐、召唤交通工具、订餐以及生成图像的附加服务,这种集成确实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便利。然而,这些交互服务的数目相当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设备的多功能性。
从首批购买的用户反馈来看,当使用Rabbit R1进行图像生成时,并不是直接获得成品。生成的图像需要用户再次访问平台进行下载,这一额外步骤实际上降低了用户体验的便捷性。相较于直接在上操作,R1在此环节似乎并未展现出它应有的优势。同样地,就点餐服务而言,不仅耗时比手机更长,而且还经常出现下单失败的情况。
总的来说,想要取代智能手机,Rabbit R1还差得很远。它有的功能手机几乎都有,它没的体验手机也都能实现,而且往往还更好用。况且目前的智能手机也不仅仅是手机,同时还是一台游戏机和便携相机。而Rabbit R1由于对网络的高度依赖、有限的服务数量和不尽如人意的用户体验,其实际性能和便捷度并不符合所有用户的预期。所以,让Ai的风再吹一会儿吧~什么颠覆iPhone取代智能手机这种话,看看就得了,千万别当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