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再次语出惊人!他说:“贫穷富贵皆有定数,像我的儿子,从小念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结果最后差点大学都上不了。当年高考分数出来后,我骑着自行车在街上兜了三圈,最后我才明白,人之富贵穷通,莫非命也。”
复旦大学哲学系王德峰教授,出生于1956年,从江苏泰县里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出生之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冲破命运的枷锁,成功地考入了复旦大学,攻读博士,继而成为教授。
只不过,作为教授,他却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那就是吸烟,如果不吸烟,那么人就仿佛没有了灵魂,而吸烟之后就能够侃侃而谈,所以还被称之为“哲学界的怪才”。
可是作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在儿子高考失利之后,犹如当头一棒,让王德峰瞬间迷失方向。
曾经,为了塑造出一个比自己更加优秀的学霸,王德峰将儿子送进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儿子能够进入复旦,跟上自己的脚步,甚至超越自己。
王德峰为儿子精心规划的人生之路,儿子难道就真心喜欢吗?
未必,儿子在读中学的时候,就表现出明显的反抗苗头,只不过王德峰并没有太在意这样的细节。
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殊不知,这并不是孩子想要的生活。
王德峰本以为儿子考上复旦,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所以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就急急忙忙地打电话去招生办,信誓旦旦地问自己的儿子能不能进复旦?
可惜的是,王德峰儿子的成绩,非但复旦都进不了,而且就连想进普通大学都难。
王德峰想不出来,问题出在哪里?
此时,已经心灰意冷的他骑着自行车去兜风,骑得特别的慢,一边骑,一边在思考,这究竟是为什么?
对于一个研究哲学的人来说,这无疑就像是要到嘴里的馍突然不是自己的,而且自己连看的资格都没有了。
后来,王德峰想明白了:命运是自己的,不是父母的。
父母喜欢画画的,难道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梵高,毕加索吗?
父母是学霸的,难道都要自己的孩子考取清华北大吗?
英语说得呱呱叫的,难道都要出国留学吗?
无论是科学家,还是哲学家,都不能够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孩子不喜欢复旦,可是自己的执念让他读复旦,于是两个人的意志发生了碰撞,最后虽然没有火花,却只能算得上是擦肩而过。
经历这个事情后,想明白的王德峰更是从自己从事多年的哲学研究和《中国古代命理学要义》中找到了人生的一个重大真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年代,然而身为复旦大学教授的王德峰却选择相信命运,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
王德峰却说:“只有你了解了自己的命运,才知道自己的路应该往哪里走,什么东西才会是你追求一生的价值。 ”
王德峰教授说现在人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安身立命,虽然有一个谋生的工作,可以糊口,但却不能安身,不是担心失业,就是担心破产;立命就更别提了,大家现在天天喊着人定胜天,说什么要改变命运。
但只有过来人才会明白:人生富贵穷通,莫非命也。
《红楼梦》里有句话说得很准: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我们知天命,这是练就出世的心态,然后再努力在自己的生命里,寻求一些变化,这就是入世的事情。合起来就是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
所以达天知命不是认命,而是智慧。
父母最需要做的是,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而王德峰教授的这本《寻觅意义》可以说是非常适合。
《寻觅意义》通过对读书、教育、生活等话题的探讨,讲述一些耐人寻味的小故事,由此深入浅出地谈哲学问题,讲虚无、讲得失 、讲人性,教导人们踏踏实实地,在现实生活中寻觅意义。
《寻觅意义》这本书收获了很多读者的首肯:
网友说:“王德峰教授的语言真的很能引人思考,我想这种老师才配得上称为大学教师,是实实在在帮助学生去探索人生的价值、意义以及良好的三观,这本书值得一读再读。”
王德峰教授在《寻觅意义》中写道:
“身处现代社会,我们时常感到不安,而所有的不安,都源于两个字——'意义’。我们不知道生活的意义、人生的意义、工作的意义、学习的意义……
如果能够解决这些疑问,那么一切困难就迎刃而解。”
在《寻觅意义》中,王德峰教授结合生活中的各个案例,深入剖析了教育、哲学、生活、工作、学习等多个方面的难题,用风趣幽默的文字,为当代人解开重重疑虑,寻觅到开释心灵的“良药”。
有读者说:“每一个迷茫、内耗、陷入精神困境的人,都应该读一读王德峰!”
好书不贵,不过一顿饭钱!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能够平静你的心灵,让你找到内心的安宁和归属感的书籍,那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
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购买正版《寻觅意义》↓↓↓
【海峡】Y寻觅意义复旦大学哲学教授王德峰中国哲学的人生境界书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