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她曾是中国香港的前政务司司长,名副其实的“2号人物”。
同时她长期处于反华媚英的第一线,是祸乱香港“四人帮”的重要一员,她便是被称为“祸港之母”的陈方安生。
那么,陈方安生究竟是何人?她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反华媚英的道路的呢?
步入政坛
陈方安生虽然在香港为非作歹,是妄图动摇“一国两制”制度的祸首之一,但她其实并非是香港本地人。
而陈方安生的原名也并非如此,其实她叫做方安生,在自己结婚后才在自己名字前面加上自己丈夫的姓。
陈方安生祖籍安徽,1940年生于上海,直到1948年她才跟随父母定居到了香港。
与其他乱港分子不同的是,她的父母根红苗正对国家的贡献很大,但她却没有继承父母爱国的思想,反而在反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其实在大学期间,陈方安生还直接谨记父母的教诲,以学业为重、爱社会爱祖国,励志要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但渐渐的,随着她却开始格外的崇拜西方文化,再加上她长期受英国殖民思想影响,形成媚英倾向,为日后政治立场埋下伏笔。
1962年,对陈方安生来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她不仅与丈夫陈棣荣喜结良缘,步入婚姻殿堂,还如愿加入了香港政府,成为港府历史上三位女性政务主任之一。
步入政坛后的陈方安生节节高升,在许多部门都有过工作经验,而这也让她对政坛中的种种事务都手到擒来。
1970年她升任助理财政司,1984年她升为社会福利署署长,成为香港首位女性署长。
1987年,她从英国皇家国防研究院镀了一层“英国金”回港的陈方安生,不仅迅速获得提拔,并且她的媚英思想也更加根深蒂固。
在港英政府任职期间,陈方安生通过参与《中英联合声明》谈判等关键事务,逐渐形成“政治中间人”的自我定位。
1992年接掌政务司司长后,她主导的“玫瑰园计划”实质是延续殖民管治框架的过渡方案。
而到了1993年,陈方安生迎来政治生涯的巅峰时期,她接替霍德爵士成为布政司,这一职位使她成为香港历史上首位华人布政司,也是唯一一位女性布政司。
虽然当时距离香港回归仅剩下4年,但英国还是特意在香港留下了这颗钉子,而这也足以说明陈方安生深受英国的信任。
如此一来,陈方安生便顺利成为了香港的“二把手”,而她在华人圈内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
在香港回归之前,这位媚英的狂热分子为了将自己反华媚英的思想隐藏起来,她还公开表示:
“祖父热爱祖国,意志十分坚定,自己要学习祖父的爱国和亲民。祖父的为人,对我教育很大,爱国爱家,正是我要向他老人家学习的地方。”
直到1997年,香港回归后由于陈方安生未能获任首任特首,导致她权利欲望受挫。
于是在2000年她便辞去了政务司司长职务,以“民主”为名转向政治舞台,开始系统性参与反华活动。
走在反华媚英的第一线
之后,她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对对英国的赞美之词,言语中还表现出对“一国两制”的不满。
言语中,她多次反对特首提出的发展意见,尤其是和大陆方面的合作,她总是千方百计的跳出各种理由进行阻挠。
2003年7月1日,陈方安生参与香港反对派组织的游行活动,这一行为被广泛视为其政治立场的重大转变。
而在此次游行后,陈方安生逐渐从香港特区政府体制内的官员转变为反对派代表人物。
2007年,自陈方安生当选立法会议员后,她便长期以“民主”为幌子煽动对抗。
2013年她成立“香港2020”组织,并收受黎智英350万港币“政治黑金”用于乱港活动。
而在此期间,她还多次密会美国驻港官员,要求美国干预香港事务,并向美方提供香港内部情报,严重扰乱了香港社会秩序,破坏香港的法治根基。
非法集会导致香港金融市场震荡,恒生指数大幅下跌,零售、餐饮、旅游业遭受重创,“十一黄金周”游客锐减四成,直接经济损失超3500亿港元。
中环、金钟等核心区域交通中断,数十家银行网点暂停服务,商户被迫停业,部分学校因安全考虑停课。
并且,该事件还被国际舆论解读为香港社会动荡的信号,削弱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稳定性和投资者信心。
加剧香港社会对立,为后续政治冲突埋下隐患,阻碍了2017年特首普选等民主进程的正常推进。
但渐渐地,陈方安生反华媚英的嘴脸也暴露了出来,香港人民也是看清楚了这个老太太的丑恶嘴脸,许多的民众开始对她进行讨伐。
之后,她被列为“祸港四人帮”核心成员,长期勾结西方势力干预香港事务,包括密会美国官员、推动“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等。
而在生活中,她女儿因为受不了打击患上了抑郁症而死,她的弟弟方顺生在自己的寓所跳楼自杀。
政治上和生活上的双重打击,导致陈方安生再也不敢抛头露面,最终沦落成一只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参考资料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