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引体向上都做不起来,还谈什么倒三角?

引体向上和俯卧撑到底有啥区别?健身老炮一次给你讲明白!

引体向上和俯卧撑到底有啥区别?健身老炮一次给你讲明白!

昨晚刷到一条热搜:北京某健身房把传统弹力带扔进仓库,换上能5kg一跳的“引体向上助力器”,开业三天,器械排队比迪士尼还长。

我盯着屏幕愣了五秒——原来不会拉的人,比我想象的多得多。

我属于那批“零拉”老油条,混了五年健身房,背阔肌永远像两张A4纸。

教练以前丢给我一根弹力带,说“多吊就上去了”,结果我吊到手掌长茧,还是零。

直到上周去蹭朋友体验课,第一次用那台新机器,它把我脚托住,屏幕实时显示背部激活度:30%→85%,数字一跳,我眼泪差点下来——原来不是我没力气,是以前压根不会发力。

回家连夜翻《运动医学与科学》2023年12月号,才搞明白:

拉不上去,就别硬拉。

澳洲引体、离心下放、助力器递减,三条路都能通车,关键是“背部先醒”。

我第二天把单杠降到腰那么高,身体打斜45度,做了15个“斜板拉”,背像被电了一下,久违地发热。

接着跳箱上杠,8秒慢放,不到三组,胳膊开始抖,但肩胛第一次有“被撕开又合上”的爽感。

第三天我戴上新手环,把俯卧撑绑在一起玩“推拉超级组”:1个引体+3个爆发俯卧撑,中间只喘30秒。

心率飙到160,卡路里每分钟12kcal,比跑步还狠。

屏幕提示我“胸部离地5cm”,我才发现以前偷了2cm,难怪胸没沟,只有肋骨。

一周练四回,总量不到60个拉,80个推,肩袖没抗议,反而第一次看见背阔鼓出影子。

健身房那台机器每天打印小票,我攒了一叠:助力从50%降到20%,背部激活稳在80%以上。

数字不会骗人,镜子也是。

昨晚11点,我又去打卡,前面排个穿校服的高中生,脚一蹬做了12个标准拉,下来冲我说:“哥,机器真香,下周体育考试稳了。

我突然意识到:设备再智能,也只是把“不会”翻译成“会”,真正的外挂是——终于有人把“怎么起步”说明白了。

别再把引体向上当成神话。

拉不起,就换个角度先让背醒;数字帮你盯动作,省下的力气全留给长肌肉。

下一次打卡,别问“今天拉几个”,直接看“背醒没醒”——醒了,离第一个标准拉,只差一周。

引体向上和俯卧撑到底有啥区别?健身老炮一次给你讲明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