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巴又在克什米尔剑拔弩张了,参考两国过往围绕克什米尔的冲突,这次大概率不会爆发全面战争,最多爆发一场点到为止的局部小规模冲突,就像2019年那样,双方的炮兵与空军很可能成为冲突的主角。2019年,印度空军在冲突中先胜后败,率先出动幻影2000战斗机对巴控克什米尔发动了空袭,结果第二天巴基斯坦空军发起反击,印度空军非但无法阻止巴基斯坦空军的空袭,还在拦截过程中损失了一架米格-21。

印巴若空战谁更强

吃了远比自己弱小的巴基斯坦空军的亏,这几年印度空军都在憋着一口气,想要在下一次的冲突中一雪前耻。距离双方上一次的实战冲突已经过去了6年,印巴两国空军实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印度空军这边,从法国引进了36架阵风战斗机,并对苏-30MKI的武器系统进行了升级,俄制空空导弹R-27与R-77在实战中被证明有效射程较短,印度为苏-30MKI配备了以色列的德比-ER与国产的阿斯特拉空空导弹。巴基斯坦空军这边,从中国引进了36架歼-10C战斗机,并开始量产“枭龙”Block3战斗机。

目前印度空军的主力是大约260架苏-30MKI战斗机,巴基斯坦空军的主力则是大约200架“枭龙”战斗机,一旦双方爆发冲突,苏-30MKI与“枭龙”战斗机将成为交战主力,数量较少的阵风与歼-10更可能作为压箱底的存在。

从纸面数据来看,作为轻型战斗机的“枭龙”,完全无法苏-30MKI这样的重型战斗机抗衡。苏-30MKI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合作研发,与中国从俄罗斯共青城厂采购的苏-30MKK不同,苏-30MKI采用了三翼面气动布局,装备了矢量发动机与相控阵雷达,不考虑技术成熟度的前提下,苏-30MKI的作战能力的确远优于苏-30MKK。

印巴若空战谁更强

完全体的苏-30MKI于2002年开始交付印度空军,截至2025年,印度空军一共获得了272架苏-30MKI,其中12架在训练期间坠毁,巴基斯坦方面宣称在2019年击落过1架苏-30MKI。

而“枭龙”战斗机的前身则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的“超七”项目,准备在歼-7战斗机的基础上研发一款较为廉价且先进的轻型战斗机,由中国的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与美国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合作研发,巴基斯坦作为出资方。后来国际局势出现变化,美国退出项目后,中国的成飞又与巴基斯坦重启了该项目,签署了《中巴合作研制S-7/FC-1飞机合同》,后来俄罗斯的米格设计局也加入了该项目,提供了米格-33的技术资料作为参考。2006年,配备全状态航电与武器系统的FC-1“枭龙”战斗机成功首飞,2007年,第一批FC-1战斗机交付巴基斯坦空军,巴方将其命名为JF-17“雷电”。

从硬指标来看,“枭龙”与苏-30MKI完全没有可比性,这点从价格就能看出来,中国卖给巴基斯坦的“枭龙”战斗机,单价还不到2000万美元,而俄罗斯卖给印度的苏-30MKI战斗机,价格却高达8000万美元。

苏-30MKI的最大起飞重量超过30吨,拥有8000千克的弹药挂载能力,作战半径高达1400千米,配备了12个武器挂点。而“枭龙”的最大起飞重量不到14吨,作战半径800千米,有7个武器挂点。

印巴若空战谁更强

早期苏-30MKI使用的是N011M“雪豹”无源相控阵雷达,俄方宣称搜索距离可达140千米,最大扫描视野可达240度,能够同时追踪15个目标,并同时攻击其中4个。而早期“枭龙”战斗机使用意大利的Grifo S-7平板缝隙天线雷达,第二批次换为中国产的KLJ-7平板缝隙天线雷达,最大探测距离为75千米,可以同时跟着10个目标并攻击其中2个。双方如果爆发空战,以高亚音速迎头接近,苏-30MKI拥有65千米的探测优势,也就是大约100秒的安全攻击时间,在携带8枚R-27/R-77、2枚R-73、2个电子干扰吊舱的情况下,苏-30MKI完全可以在这100秒的时间内进行4轮超视距打击,假设每轮超视距空空导弹的命中概率为40%,4轮攻击过后,“枭龙”的生存概率不到15%,可以说是生存几率渺茫。

可这是理论上的情况,等到印度空军装备苏-30MKI与俄制导弹后,才知道俄罗斯的数据有多少水分。比如N011M相控阵雷达,探测精度甚至还不如西方的平板缝隙天线雷达,还存在敌我识别功能不可靠的问题,在卡吉尔冲突中,印军的苏-30MKI由于探测精度不佳以及敌我识别能力不足,最终让巴基斯坦的歼-7PG大摇大摆的溜走。

印度还未苏-30MKI配备了许多西方设备,比如法国的大气计算机与导航系统、以色列的“利特宁”光电瞄准吊舱、英国的编队控制系统,由于俄罗斯与西方缺乏直接的技术交流,导致这些西方设备安装到苏-30MKI上面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问题,严重降低了苏-30MKI妥善率。

印巴若空战谁更强

而且苏-30MKI配备的AL-31FP矢量发动机也不是成熟产品,俄罗斯厂家声称AL-31FP的矢量喷管使用寿命高达500小时,但是印军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只能使用不到30小时,并且对机场跑道的要求极为苛刻,稍微大一点的石子进入矢量喷管的旋转机构内,就很容易导致AL-31FP的矢量推力功能故障,最终印度空军只能严格限制飞行员使用矢量推力技术的最低高度,防止矢量推力故障导致飞机失控导致飞行员无法及时跳伞。

苏-30MKI另一个大问题,就是采用三翼面气动外形并加装了矢量喷管后,导致机体重量在苏-27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而AL-31FP发动机相比基础版AL-31又没有增加推力,这就导致苏-30MKI推重比下降明显,在整个苏-27家族中仅优于苏-34战斗轰炸机,比苏-33舰载机还要低。在赴美参加红旗军演期间,经验丰富的美国飞行员就发现,苏-30MKI一旦动用矢量推力技术,飞机就会迅速损失高度与速度,这期间毫无反击能力,很容易被美国飞行员驾驶F-15击落。

而苏-30MKI装备的R-77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俄方宣称最大射程超过80千米,但印军在2019年实战中却发现,R-77的有效射程只有60千米,且不可逃逸区只有不到30千米,导弹燃料一旦耗尽,其栏栅尾翼设计原本目的是增强导弹机动性,但是在燃料耗尽后反而会变成增加飞行阻力的累赘,让R-77的速度迅速降低,简直就是在导弹上加装了4片减速板。

反观巴基斯坦装备的“枭龙”战斗机,纸面数据虽然不够亮眼,但却都是实打实的可靠数据,雷达是经过多方参与竞标后,优中选优得到的产品。并且采用了DSI进气道的“枭龙”战斗机,隐身性能远优于苏-30MKI,虽然无法像五代机那样做到极致的隐身,但同样能够大幅降低被苏-30MKI雷达缩短的距离。从中泰联合军演的表现来看,跟“枭龙”隐身性能差不多的JAS-39“鹰狮”战斗机,能够让苏-27的N001雷达在50千米外无法持续锁定。纸面性能更好的N011M相控阵雷达,哪怕比N001雷达增强了探测距离,对“枭龙”的稳定锁定距离估计也不会超过80千米。反观“枭龙”使用的KLJ-7雷达,却能够在75千米的距离上精准锁定RCS巨大的苏-30MKI,在实战状态下,苏-30MKI的探测距离优势根本无法发挥出来。

当然,印度针对苏-30MKI的问题,这几年也进行了一些补救。比如为苏-30MKI研发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要求俄方提升AL-31FP发动机的可靠率、为苏-30MKI换装以色列的德比ER双脉冲空空导弹。这些改进措施虽然有效提升了苏-30MKI的战斗力,但巴基斯坦同样没有闲着,这几年一直在中国的帮助下忙着量产最新款的“枭龙”Block3战斗机。与之前的“枭龙”战斗机相比,“枭龙”Block3堪称是魔改。装备了推力更大的RD-93MD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5吨,武器挂载能力进一步提升,能够使用复合挂架同时挂载4枚超视距空空导弹、2枚红外格斗弹,并额外携带3个副油箱、1个电子战吊舱,空战火力与航程均达到了苏-30MKI的80%。

“枭龙”Block3还配备了中国最新研发的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达到170千米,性能与美国的APG/AN-81有源相控阵雷达性能相当,领先苏-30MKI的N011M无源相控阵雷达至少15年。

印巴若空战谁更强

而就在最近印巴局势紧张的时候,巴基斯坦方面也首次公开了“枭龙”Block3挂载霹雳-15与霹雳-10导弹的照片。西方媒体声称,霹雳-15的射程超过100英里,能够与欧洲的“流星”远程空空导弹媲美,显著增强了巴基斯坦的空战能力。

装备了霹雳-15与霹雳-10空空导弹的“枭龙”Block3,空战性能已经无限接近歼-10C战斗机,面对航电系统落后一代的苏-30MKI,几乎可以说是稳操胜券。

印巴若空战谁更强

虽然印度也准备为苏-30MKI换装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但距离完成研发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至于苏-30MKI最新装备的德比ER双脉冲空空导弹,最大射程只有100千米,远远落后于霹雳-15。双方一旦爆发空战,“枭龙”Block3可以在安全距离外向苏-30MKI发射2轮4枚霹雳-15导弹,采用双脉冲技术的霹雳-15,末端命中率非常高,苏-30MKI连续躲过4枚霹雳-15的概率微乎其微。即便苏-30MKI的印度飞行员开挂,躲过了4枚霹雳-15,这段时间也足够“枭龙”战斗机接近苏-30MKI,然后利用具备红外凝视成像、越肩攻击能力的霹雳-10导弹在近距离完成收割。

虽然苏-30MKI在航程、速度、载弹量等硬指标方面遥遥领先,但是过于落后的航电系统与武器系统,令苏-30MKI无法发挥出平台的作战潜力,就如同当年解放军的苏-27在泰国皇家空军的JAS-39面前吃亏那样。除非拥有接近歼-16的航电系统与武器系统,否则印度的苏-30MKI实战中完全打不过“枭龙”Block3。

#印巴冲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