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云南白药,这个名字承载了几代人的回忆。
从战场救命的“百宝丹”到货架上的牙膏、创可贴,它早已不是普通商品,而是一种文化符号。
可谁曾想,这个百年老字号,竟因一场高层“窝案”曝光,市值一度跳水六十亿,信任更是碎了一地……
医药传奇
王明辉,这个名字曾与云南白药深度捆绑。他在公司深耕近二十五年,其中二十年稳坐钓鱼台,是名副其实的“灵魂人物”。1999年他刚接手那会儿,云南白药还是个产品线单一、市场打不开的传统中药厂,死气沉沉。
王明辉不是吃素的,一上来就大刀阔斧。管理上,他引入末位淘汰,像鲶鱼一样搅活了整个团队的精气神。更绝的是产品创新,云南白药创可贴、云南白药牙膏,这些日后家喻户晓的爆款,都是他一手操盘推出来的。
这些产品,凭着“云南白药”这块金字招牌和独特的功效定位,一上市就炸开了锅,迅速帮企业杀出重围。你想想,世纪初那会儿,白药年收入才两亿出头,到2015年,已经飙到两百多亿,翻了近九十倍!
营收更是猛增156倍,即便到了2021年,依然能砍下超过360亿的年收益,把邦迪、佳洁士这些国际大牌都甩在了身后。王明辉,也因此被捧上了“中药大亨”的神坛。
可谁能想到,这位曾一手把云南白药推向巅峰的功勋舵手,竟会在2023年5月,突然以“个人原因”撂挑子,辞掉了公司内外所有职务。这公告墨迹未干,王明辉就被纪检监察部门的人带走了,一时间舆论哗然。
更让人心惊的是,这浑水里不止他一条大鱼。公司前首席运营官尹品耀等多位高管,也相继“失联”。他们被指控的问题,个个都像重磅炸弹:滥用职权、利益输送、信披违规、违规交易……
从2023年初到2024年初,随着调查抽丝剥茧,这些昔日风光无限的大佬们,一个个排着队接受法律的审判。整个白药的掌舵团队,几乎瞬间垮掉,内部管理也乱成了一锅粥。
豪赌海外亏掉底裤
拔出萝卜带出泥。这场高层地震,据说是跟一桩海外并购案脱不了干系。云南白药曾在2017到2021年间,豪掷76亿港元收购了香港万隆集团45%的股份。当时对外宣称,这是为了“提升国际化水平”,顺道“进军工业大麻业务”。
听着挺高大上,可万隆控股的主营业务是放贷、房地产和商品贸易,跟云南白药的中药主业差了十万八千里。更离谱的是,它鼓吹的工业大麻(CBD)业务,在公司总营收里占比只有区区0.2%,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王明辉在业绩会上声称要“聚焦海外医用市场”,但万隆控股的CBD产品,如沐浴露、唇膏等,仅在香港小范围试水,销售数据也从未公开。
更糟糕的是,内地早在2021年就禁止化妆品中添加大麻二酚,导致国内工业大麻提取物的下游市场大幅萎缩。这笔高溢价的跨界收购,不仅未能带来收益,反而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负担。
除了这笔糟糕的投资,云南白药还在二级市场“炒股”巨亏超过15亿元。这一投资决策的专业性和风控能力,着实令人怀疑。
如果说投资失误还能甩锅给“战略眼光不行”,那牙膏的“配方门”事件,可就直接把云南白药赖以生存的诚信招牌给砸了个稀巴烂。2018年,有眼尖的消费者发现,天天喊着含有“云南白药活性成分”的云南白药牙膏,成分表里居然明晃晃写着“氨甲环酸”。
这玩意儿是啥?是临床上常用的止血西药,而且还是处方药!消息一出,大家全炸了。你一个标榜中草药概念的牙膏,凭什么要偷偷摸摸加西药来达到止血效果?你那“中药护龈”的宣传,到底是真的还是忽悠?
更让国内消费者憋气的是,他们发现云南白药牙膏在国内外市场的成分标注上,竟然玩起了“双重标准”。国内卖的版本里有氨甲环酸,可卖到美国去的版本里却不见踪影。同时,国内版含糊其辞的“云南白药提取物”,在美国版里则老老实实标明是“三七提取物”。
这种内外有别的“双标”操作,让无数消费者感觉受到了愚弄和不尊重,这不是明摆着把国内用户当二等公民吗?一时间,对云南白药牙膏的口诛笔伐铺天盖地。
云南白药集团赶紧发声明,说成分都符合国家法规,氨甲环酸也是功效牙膏里的常用成分,国内外很多产品都在用。可这种避重就轻的解释,根本没法平息大家的怒火,反而让更多人对它的产品安全性和宣传真实性打上了更深的问号。
很多人说,就算你成分合规,这种对关键信息遮遮掩掩、内外不一的做法,也足够让我们对这个牌子死心了。
云南白药的这场危机,绝不是偶然。它在某种程度上,像一面放大镜,照出了医药行业内部积压已久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些年,医疗领域发展是快,但腐败的毒瘤也在暗中疯长,侵蚀着整个行业的健康肌体。
无论是药品研发审批环节,有些药企为了走捷径、求快审,不惜重金开道搞利益输送。还是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个别企业为了压缩成本、追求暴利,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这些行为都像悬在公众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严重威胁着用药安全。
2017年的“山东疫苗案”,那些没经过合规冷链运输的问题疫苗,流散到多少省份,坑了多少孩子!还有2018年的长春长生疫苗生产记录造假事件,更是引发了全民公愤。这些血淋淋的案例,都在大声疾呼:加强行业监管、整治市场乱象,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医疗反腐,净化行业生态,保卫老百姓的健康权益,这早已是全社会的共识。权威数据也显示,近年来查处的医疗腐败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都在蹭蹭往上涨,问题有多严重,不言而喻。
换帅如换刀
云南白药深陷泥潭之际,原华为系高管董明临危受命,接过了这个烫手山芋。他上任后,快刀斩乱麻,立马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果断剥离了那个备受诟病的证券投资业务,全力把公司往“中医药+数字化”的方向猛推,甚至还跟老东家华为在AI制药领域搞起了合作。
2023年,在经历了大地震之后,云南白药的净利润居然回升到了大约40亿元。这当然是个好消息,但业绩数字的修复,跟市场信任的重建,可完全不是一回事。
前者靠经营策略调整,短期内或许能看到效果。后者呢?那得靠漫长时间的真诚沟通,和持续不断的、实实在在的可靠行动,才能一点点把碎掉的心拼回来。
人们不禁要问,当一家百年老店的光环,因为内部治理崩坏和诚信扫地而变得黯淡无光,它的复兴之路,究竟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遥想当年,曲焕章老先生创制“万应百宝丹”,凭着卓越的疗效救死扶伤,才奠定了云南白药最初的声誉和使命。
结语
这份初心和匠心,或许才是眼下风雨飘摇中的云南白药,最应该重新找回的灯塔。未来的云南白药,能否真正吸取教训,回归医药的本真,重新赢得公众那份沉甸甸的信赖?
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生死考题,也牵动着无数双关注的眼睛。
信息源:
高管被一锅端!5人亏光60亿,千亿中药巨头“底裤”都快被输光了。
“一把手”空缺354天后,889亿云南白药迎来新董事长!野马财经2024-02-26。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